付紅珍 宋木子 張文軍






【摘 要】本文調查和分析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習收獲,論述在頂崗實習中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生在幼兒園所獲得的物質環境與人文環境的支持對其實習收獲的影響以及合作學習的中介作用,提出基于學習共同體的師徒制合作學習建議:政府方面要出臺相關政策,加強聯動;幼兒園方面要改變觀念,建立機制;高校方面要注重實習園所的選擇,優化獎勵機制等,以實現師生合作共贏、共同進步。
【關鍵詞】學前教育 師徒制 學習共同體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9-0031-04
“專業學習共同體理論是指由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師所組成的,持有共同的信念、價值、目標或愿景,為致力于促進自身專業發展、學生獲得更佳的學習成效以及學校的教育研究與革新而不懈努力地以合作方式共同進行探究和問題解決的學習型社群”。專業學習共同體理論為教師師徒制提供了新的理論范式,并日益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理論支撐。基于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幼兒教師師徒制是一種以持續不斷的學習促進師徒雙方專業發展為根本目的,以師徒雙方擁有共同愿景、價值觀為前提,以合作交流、共享互助為活動形式,以平等包容的氛圍為支持,以解決教學實踐和自身發展問題為落腳點的教師專業發展方式。專業學習共同體與幼兒教師師徒制存在著內在一致性,基于專業學習共同體理論研究幼兒教師師徒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問題提出
師徒制是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的一種重要模式。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中的師徒制是指以幼兒園一線資深優秀教師(師傅)與師范生(徒弟)“結對”的形式,使徒弟通過對師傅教育教學實踐的觀摩和師傅的專業指導,逐步領悟幼兒園教師職業的隱性經驗和緘默知識,逐漸掌握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知識與能力,漸漸體悟教育智慧的一種教學模式。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與同學間、與同事領導間以及與指導教師間,通過相互合作、交流分享,組建學習共同體的過程。有研究者認為,園所的支持對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并且通過合作學習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
學生實習收獲是指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對自己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等專業能力發展的一種主觀感知。在本質上,學生的實習收獲主要指向的是學生在實習中獲得的專業發展。頂崗實習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種實踐教學模式,被譽為專業學習的“蓋頂石”。在頂崗實習中,學生的實習收獲既決定著其對學前教師職業的認同,也影響著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因此,增加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的收獲對學生的專業學習尤為重要。根據教育實習滿意度模型,學生實習收獲受到的外因有來自園所支持和學校支持的影響,而與學校支持相比,來自園所的支持對學生專業學習提升的作用更為顯著。
園所支持是指學生感知到來自幼兒園對自身精神和物質條件方面給予的支持。已有研究表明,園所支持可以顯著促進學生的專業發展。然而,園所支持是如何具體影響學生實習收獲的,回顧已有研究發現,目前還沒有相關研究,兩者間的中介機制有待進一步探討。
基于以上解釋,本研究擬探討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師徒制視角下,合作學習在實習園所支持和學生實習收獲間的中介作用,并提出以下假設:假設1,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實習園所支持能顯著正向預測合作學習;假設2,合作學習能顯著正向預測學生實習收獲。概念模型圖見圖1。此研究結果可以為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生增強合作學習能力和增加實習收獲提供理論依據,幫助實習生更好地適應實習生活。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共35所幼兒園內的學前高職實習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星在線發放問卷,最終得到有效問卷369份。
(二)研究工具
本次調查主要了解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滿意度模型中園所支持與實習收獲的內部機制。本研究參考但菲、陳頌、劉笑男等人的研究成果,編制問卷《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收獲調查問卷》,該問卷包含實習園所指導教師支持、合作學習、實習收獲三個維度。采用李克特5點評定法。研究中問卷整體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876,KMO值為0.906。
(三)統計分析
為了測量所提出的潛變量的信效度及驗證本研究的結構方程模型,本研究采用Smart PLS 3.0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目前可運行結構方程模型軟件區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以共變異數矩陣進行估計的結構方程模型軟件,如LISREL與AMOS等;另一類是以成分分析為基礎的偏最小二乘法(PLS)。其一,在相關理論較為缺乏的情況下,PLS較為適合;其二,PLS的目標追求內生變數被解釋能力最大化,即R2值最大,因此PLS更適合用于回歸預測;其三,國內對滿意度模型的相關研究較多采用PLS進行分析。鑒于上述三點原因,本研究也采用PLS進行分析。
三、研究結果
(一)共同方法變異檢驗
采用Harman單因素法檢驗。結果發現,第一個因子解釋的變異量為38.96%,小于40%的臨界標準,表明共同方法變異的問題并不嚴重。另外,根據Liang等(2007)的建議,使用PLS進行共同方法變異的檢驗。結果發現,大部分的方法因素負荷量皆不顯著,且各指標實質解釋變異量的平均值為0.542,而共同方法變異量的平均值為0.014,兩者的比值達到38∶1。根據Liang等(2007)的建議,此情形共同方法變異的問題應不嚴重。
(二)測量模型分析
信度及收斂效度檢驗。PLS提供了兩種用來評估構面一致性的指標,一種是傳統的指標Cronbach's Alpha系數,但是該系數可能存在低估PLS結構方程內部一致性的風險,所以PLS提供了另一種指標,即組合信度(CR),該指標克服了Cronbach's Alpha的缺點,能較為準確地評估內部一致性。不論哪種指標都將0.6設為門檻值,低于0.6為不可靠,0.7以上可以進行研究,0.8以上被認為具有極佳的可靠性,可以進行更高階段的研究。結果如表1所示,所有構面的CR值都超過0.8,表示構面具有極佳的可靠性。平均變異抽取量(AVE)是被用來評估各構面收斂效度的一個常用指標,該指標建議的門檻值為0.5。結果如表1所示,模型所有構面的AVE都大于0.5,表示各構面均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
區分效度檢驗。區分效度評估已普遍被認為是分析潛在變量之間關系的一個前提。目前PLS有三種檢驗區分效度的方法,其中HTMT(Heterotrait-monotrait)是一種較新的方法,相對于傳統的Fornell-Larcker準則和交叉載荷檢驗,HTMT克服了傳統方法的不足,能更可靠地檢測常見研究情況下的區分效度,其建議的標準為HTMT<0.85。結果如表2所示,所有的HTMT值都小于0.85,表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區分效度。
(三)結構模型分析
在確認測量模型中良好的心理測量特性之后,接下來對結構模型進行研究,以評估它們的解釋能力和路徑的意義,并通過PLS測試來實現結構方程建模。由于PLS不產生總體擬合優度指數,因此通過檢查Q2、R2、f2和結構路徑對有效性進行初步評估,采用Boostraping自助法評估統計意義。所有統計測試均采用1%的顯著性水平。
Q2值被PLS用來檢驗模型預測的關聯性。如果大于0表示有預測關聯性,且值越大表示預測關聯性越好;相反,如果小于0表示沒有預測關聯性。數據分析中,采用Blindfolding算法,設置省略距離為7。結果如表3所示,Q2值都大于0,表示模型中各個自變量對因變量具有良好的預測關聯性。此外,PLS提供的其他模型配適度指標中,標準化殘差均方根SRMR=0.074<0.080和規范擬合指數NFI=0.816>0.800,顯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配適度。
判定系數R2值被用來表示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能力。如果R2值約為0.19為弱解釋、約為0.33為較好解釋、約為0.67為理想解釋。結果如表3所示,實習收獲的R2值為0.372,表示本模型所提出的園所支持、合作學習兩項潛在變量可解釋37.2%學生實習收獲的結果,屬于較好的解釋結果。
效果量f2值被用來表示結構模型中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力。如果f2值約為0.02為低效果量、約為0.15為中效果量、約為0.35為大效果量。結果如表4所示,合作學習對實習收獲的效果量為中效果量,實習園所支持對合作學習的效果量為大效果量,實習園所支持對實習收獲的效果量為小效果量。模型具有較好的有效性。
路徑檢驗。首先,在路徑系數的顯著性上,結果如表5顯示所有路徑的p值都達到p<0.001的顯著水平,表示在此模型中,實習園所支持顯著影響合作學習及實習收獲、合作學習顯著影響實習收獲,說明合作學習在實習園所支持與實習收獲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之后,在此基礎上采用Boostraping方法,迭代5000次,對模型路徑進行檢驗,結果如表5顯示置信區間都不含0,進一步驗證了合作學習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假設1和假設2全部成立。
四、討論
(一)實習園所支持與實習收獲的關系
在本研究中,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實習園所支持能顯著正向預測實習收獲。這與以往研究結論一致,即實習園所支持分值越高,實習收獲越大。該結果可從兩個角度來解釋。
其一,實習生方面。良好的人文環境是學生頂崗實習的精神支柱。實習生的情緒調節與實習園所的支持有關。實習園所提供的支持包括學習方面的支持、研究方面的支持和賦權方面的支持,而這也正是促進實習生進行反思、克服倦怠、提高教育效能等構成專業發展所需能力的重要條件。同時,也可以促進實習生對園所的認同,在情緒調節中產生深層的加工,使得內在情緒與外在表達一致,從而適應團體組織的規范,而非偽裝出來的情緒表現,因而可以提升實習生的職場活力,促進其專業發展。
其二,實習園所方面。良好的物質環境是學生頂崗實習的條件基礎。學生對園所為其提供的質量感知越好,其教育實習滿意度越高。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提到,學生校外實習環境顯著影響實習滿意度,校外實習環境即實習單位提供職前訓練、實習生對本身的角色認知、實習單位的福利政策與薪資報酬等正向影響學生的實習滿意度。因此,通過實習園所提供支持可以促進學生的專業發展,增加學生的實習收獲。
(二)合作學習的中介作用
假設1和假設2成立,實習園所支持能顯著正向預測合作學習,而合作學習能顯著正向預測實習收獲,這也從量化的角度支持了現有的理論觀點。實習園所支持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為實習生的合作學習創造了條件。特別是基于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師徒制教育模式下,營造了互相學習交流的氛圍,設立了以幼兒發展為目標的共同愿景,并以此愿景為目標交流合作,在實踐中實習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也隨之發展。中介路徑結果表明,合作學習在實習生的實習收獲和實習園所支持的關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一方面,實習園所支持會通過合作學習的“橋梁”作用,間接影響實習生的實習收獲;另一方面,實習園所支持會對實習生的實習收獲產生直接影響,當然更可能的是,實習園所支持與實習收獲兩者間還存在其他的中介變量。但考慮到模型中,實習園所支持與實習收獲間的效果量雖然大于最低臨界值0.02,但僅為0.09,即使存在其他中介變量,效果也遠遠小于合作學習。因此,要增加實習生在頂崗實習中的收獲,不僅要加強與園所的聯系、重視實習園所支持的作用,也要重視合作學習的引領作用。
五、評價及建議
(一)評價
本研究從專業學習共同體的理論視角,進一步探討實習園所支持與實習收獲的關系,同時探討合作學習在園所支持和實習收獲間的中介作用,從量化的角度探討兩者的內在機制,不再局限于理論的探討,為更好地增加教育實習收獲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和數據支持。但本研究也存在兩點不足:一是抽樣范圍僅抽取了南寧市的部分幼兒園,對地級市及其他省份幼兒園的實習生并未調查,未來研究應考慮省會與地級市間及省份間園所支持對實習收獲的影響;二是除了合作學習,或許存在其他的中介因素,未來研究可以考慮進一步擴充模型,探討實習生的園所支持對實習收獲的影響機制。
由上可見,實習生的園所支持正向預測實習收獲;合作學習在園所支持和實習收獲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二)建議
從專業學習共同體的理論視角探討合作學習,其實踐策略可從政府、幼兒園、高校三方面考慮。
1.政府方面
(1)建立可行性的監督考核獎勵機制
丁煒認為:“國家支持性政策處于缺位狀態”,應“制訂具有前瞻性的國家教育實習政策”。在實習過程中,實習園所進行一系列的接收、指導實習任務等,沒有明確對實習園所的評價監督考核獎勵機制,高校和實習園所合作效果不明顯。政府應在充分調研與試點的基礎上,通過政府通知(紅頭文件)或會議紀要等方式建立一系列的質量監控機制,提高高職院校與幼兒園聯動的優勢與效用。
(2)出臺相關政策,加強聯動
教育主管部門出臺相關制度政策,加強高職院校和幼兒園的聯動,可以說是當前和未來教育進行探索的一條新路,也是《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中“大力推進課程改革,創新教師培養模式,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學合作培養師范生的新機制”的落實。
2.幼兒園方面
(1)改變觀念,教學相長
對實習學生與在園指導教師這種新型的師徒關系來講,兩者需要形成一種對共同工作和相互學習的真正期望。它是建立在共同體成員個人愿景基礎上,師徒雙方形成的共同教育愿景、生成的共同專業情感,這也是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核心。在園指導教師改變觀念,和實習學生討論,形成一個共同愿望,即成員內心追求的專業發展目標。在園指導教師積極指導實習學生可以促使自身的專業發展,突破職業發展瓶頸;與此同時,實習學生獲得對新職業的認同和適應,教學相長,實現共贏。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實習學生,每一名學生都是具有發展潛能的。實習學生要虛心向學,尊重師長,同時也要擺脫權威思想,大膽提問。
(2)建立機制,共同成長
幼兒園建立師徒制的長效機制。針對師徒師生,打造自然合作的平臺;為師徒共同體提供政策傾斜,增強師傅教師的引領作用。如制訂一套規范的處理流程,包括目的、制度、責任人員、方法和流程等,對流程涉及相關人員的角色和責任有明確的定義。目標明確可操作,評價體系可量化,這些手段或措施可有效地監督師徒的可視化成長。
3.高校方面
(1)注重實習園所的選擇,實現共贏
其一,在實習園所的選擇上,加強與名校、區級示范園所、名師工作室、教師工作坊等的合作。可以借鑒國外選擇實習基地的經驗,如美國(2010)在選取教育實習基地時考慮學校能夠理解和接受高校的教育實習理念和實習設想并能夠將其付諸實踐是選擇的首要條件,且實習園所要能夠為實習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情境以及多樣化的實踐機會。其二,建立結對幫扶關系,有選擇性地“迎進來”與“走出去”。通過廣西學前教育職業教育集團和廣西學前教育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等平臺,引領和輻射廣西多所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建設,加強與優秀指導園所的聯動,構建專業學習共同體,建立合作機制,共同進步,實現雙贏。其三,加強與實習基地的溝通與交流。高校應與教育實習基地保持長期穩定的聯系,并根據學生每年的反饋,定期考察,決定是否繼續合作。
(2)注重才德并行,優化獎勵機制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指出“全面提高幼兒園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善保教的教師隊伍”。從人才培養目標來看,培養四有新人,不僅需要專業能力很強的教師,還需要具有德行的人,即要具有耐心、愛心、責任心等。因此,高校在選聘教師時,首先,要加強師德的考查,聘任德才兼備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其次,要優化對教師的激勵機制,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物質方面,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環境;精神方面,實施長效的目標獎勵機制,如教師成長培訓機制等,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黎進萍.專業學習共同體中的教師專業發展:美國的實踐及啟示[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陳頌.創建幼兒園教師學習共同體的策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3]但菲,王小溪,劉笑男.基于結構方程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習滿意度模型[J].學前教育研究,2018(10).
[4]王邦勇,蔣靜梅.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滿意度調查的實證研究[J].紅河學院學報,2017(5).
[5]高波,辛帥.學前教育專業頂崗實習實效性研究:以濰坊工程職業學院為例[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8(6).
[6]李慧麗.新入職幼兒園教師對本科教育實習的滿意度調查與分析[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
[7]盛文君.基于關聯主義的幼兒園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8]劉笑男.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習滿意度及影響因素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8.
[9]錢琴珍,姜勇,阮婷.幼兒園組織氛圍與教師專業發展結構模型研究[J].心理科學,2007(3).
[10]曾練平,曾冬平,趙鵬娟,燕良軾.共享領導對幼兒園教師職場活力的影響:組織創新氛圍的中介作用[J].學前教育研究,2020(5).
[11]伍新蕾.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旅游類專業學生實習滿意度研究[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6(4).
[12]容珍.幼兒園教師學習現狀的調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
[13]丁煒.師范生教育實習課程改革:問題歸因與實踐對策 [J].課程·教材·教法,2012(3).
[14]胡艷,鄒學紅.美國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標準評析[J].教師教育研究,2010(3).
【作者簡介】付紅珍,女,漢族,河南漯河人,教育學碩士,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一系講師,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與教育;宋木子,男,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教育學碩士,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一系助教,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與教育;張文軍,女,漢族,廣西南寧人,教育學碩士,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二系教授,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與教育。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