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花
(河南省濮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河南 濮陽 457000)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我們致力于課程改革建設的重要理念,學案導學法正是適應這種教育理念的一種教學方式。隨著教學方式的不斷深入,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導學案的應用逐漸體現出他有利的一面。利用導學案可以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導學案標注了本節課的內容重點,也注重了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還可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導學案的信息量很大,能夠提供大量的參考資料。所以我們可以運用導學案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掌握生物學知識。
[1]在導學案上,學生首先看到的就是本課時的學習目標、重難點。學生在上課時可以翻開導學案進行查看,有了導學案學生就知道這節課的重難點。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也不用學生在課堂上花費時間進行預習,大大的節省了課上時間。教師的重點也可以放在學生學法的指導上,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導學案也可以給學生起到提示作用,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和分析問題,大膽的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教師在課上講的知識也方便學生在導學案相應的知識點進行標記。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分子與細胞》“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這一實驗中,先可以利用導學案先寫出實驗的目標:①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能識別有絲分裂的不同時期;②要學會制作洋蔥根尖的有絲分裂裝片的技術;③學會使用高倍顯微鏡和繪制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圖像的方法。還可以讓學生知道這一實驗的實驗原理,然后導學案中有這一實驗的方案步驟:第一步是洋蔥根尖的培養;第二步進行裝片制作、解離、漂洗、染色;第三步使用高倍顯微鏡進行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觀察;第四步得出染色體加倍是有絲分裂的后期,所有染色體著絲點拍在赤道板上是有絲分裂的中期,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同母細胞是有絲分裂的末期這些結論,并繪制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中期簡圖。
[2]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上課只是老師向同學們講解知識,學生們聽老師講,并且記下筆記,沒有和老師進行互動,也不能參與到課堂當中。導學案的設計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同,在編寫時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內容處理的有規律、有順序,做到循序漸進,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學案的應用讓學生參與到了課堂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這一實驗中,我們可以在導學案中寫出實驗原理(見圖3),讓一些學習成績不太突出的同學也可以明白本節課的知識要點,讓他們動手做一些實驗。將方法步驟詳細的寫在導學案,他們可以根據方法步驟(見圖4)一步一步的做出實驗,從而得出實驗的結論。學生通過實驗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通過綠葉中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證明了色素的種類、顏色和色素帶的位置,讓他們在動手做的同時明白實驗的原理,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了課堂當中。
進入到高中學習當中,有些學生并不適應高中的學習方式,并且生物是學生在初中學習過程基礎較薄弱的學科。一直找不到適合學習生物的學習方法,這時就可以利用導學案來教會學生學習生物的方法。導學案的學法指導注重基礎性和發展性,讓學生在課前先對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后對每一個小知識點進行講解和理解,然后根據本節的知識進行總結,最后是關于本節的一些課后習題。導學案的應用可以讓學生漸漸的找到學習生物的方法。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分子與細胞》“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一實驗中,先讓學生了解本實驗的原理,然后對此實驗的方法步驟,最后是這一實驗的結論(見圖1)。根據這三大步驟,讓學生學會生物實驗的學習方法。以后學生在遇到生物實驗的研究時,就可以利用這三大步驟來進行實驗。

實驗課導學案是由學習目標、實驗步驟和實驗結論三大板塊組成。這可以讓學生清晰明了的知道課堂中的重難點,也可以讓學生知道本節課應該掌握的內容。這使學生更加容易的理解老師在課堂上教的知識,也可以很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導線的應用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并且找到了學習生物的學習方法。我們要合理的運用導學案,找到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導學案也要與時俱進,不斷的創新和完善,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們要做到將導學案很好的融合到生物實驗課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