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曼
(河南省人民醫院/鄭州大學人民醫院 急診ICU, 河南 鄭州450003)
醫療器械相關性壓力損傷 (medical device-related pressure injury, MDRPI) 主要是因醫療器械壓迫導致的受壓部位損傷,其中壓瘡發生率較高, 是護理的重點和難點[1]。 MDRPI 的發生與器械的類型、 作用部位、 使用頻率等相關, 一般情況下器械使用時間越長, 患者發生MDRPI 的風險越大。 目前, 常規護理雖對MDRPI 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但無法有效預防MDRPI。預見性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方法, 可全面評估患者情況, 并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 在預防手術室壓力性損傷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2]。 基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討預見性護理在重癥手術患者MDRPI 中的應用效果, 以期為臨床提供更多參考, 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3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ICU 收治的120 例重癥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2019 年3 月至2019年8 月采取常規護理的60 例重癥患者納入對照組, 將2019 年9 月至2020 年2 月采取預見性護理的60 例重癥患者納入研究組。 對照組中男34 例, 女26 例; 年齡53 ~76 歲, 平均年齡(67.21 ± 2.01) 歲; 首次Braden 壓瘡評分13 ~22 分, 平均壓瘡評分 (14.12 ± 1.63) 分。 研究組中男36 例, 女24 例; 年齡52 ~79 歲, 平均年齡 (67.18 ± 2.04) 歲; 首次Braden 壓瘡評分12 ~23 分, 平均壓瘡評分 (14.15 ± 1.61) 分。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運用醫療器械前, 受壓部位無損傷; ②均為住院期間首次手術; ③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④預估手術時間>2 h。 排除標準: ①住院期間轉院或病死者; ②采用局部浸潤麻醉或神經阻滯麻醉者; ③伴有較嚴重的皮膚病者。
1.3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護理人員于術前1 d 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 并檢查患者的臨床相關指標, 根據壓瘡預防和治療的相關措施進行護理: ①將毛巾或棉墊放置于機械受壓下的皮膚上, 避免皮膚與器械直接接觸; ②血壓計袖帶、脈氧夾、 約束帶等2 h 更換1 次固定部位; 氣管插管需查看口唇部的皮膚、 吸氧面罩需檢查鼻梁/面部/氧管的沿路, 條件允許可對設備進行短時間的移除, 減少受壓時間; ③術中需合理放置器械, 避免位置偏移對局部皮膚造成摩擦; 保持醫療器械下皮膚清潔干燥, 防止潮濕使皮膚的完整性遭到破壞; ④調整體位或重新放置器械時需使壓力分布均勻, 可考慮采用預防性敷料進行預防。 研究組采取預見性護理: 術前, 查閱資料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收集影響MDRPI 的高危因素, 并采用Braden評分表、 Munro 成人手術室壓瘡風險評估表 (Munro)[3]評估患者的情況。 護理人員需詳細了解可能引起MDRPI 的危險因素, 熟知氣管導管、 面罩吸氧、 約束帶等導致MDRPI 的發生率, 并接受MDRPI 的知識培訓, 具體措施為: ①根據評估結果對患者的風險性劃分等級, 對高風險患者進行重點關注, 密切監測患者的異常情況, 手術前對MDRPI 的發生風險進行再次評估, 重點查看異常部位; ②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體位、 方法及醫療器械, 對手術時間進行預估, 若時間較長可選用敷料進行預防性護理; ③根據手術評估情況, 盡可能減少醫療器械的使用數量, 操作時對于入侵式器械盡量減少下壓力度及時間; ④根據患者情況給予個性化護理, 如肥胖者在包裹與器械接觸部位時可噴灑液體敷料, 并根據患者情況進行翻身, 一般每2 h 一次; ⑤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個性化的食譜, 平衡營養, 可適當靜脈滴注白蛋白等增強患者的免疫力; ⑥心理護理: 與患者交流時需言語輕柔, 使用眼神接觸, 消除患者不良情緒, 提高治療配合度。 兩組均持續護理2 周。
1.4 評價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術后24 h 的MDRPI 發生率。②比較兩組患者護理2 周后的MDRPI 嚴重程度, 嚴重程度判斷標準[4]如下: 1 期: 皮膚較完整, 出現局部性的紅斑, 伴有輕微的疼痛; 2 期: 表皮出現破損、 水皰, 有開放性的創面,但無潰瘍; 3 期: 全層皮膚組織缺損, 可見脂肪, 但未見骨骼;4 期: 全層皮膚組織缺損, 可見外露的骨骼; 不可分期: 全層皮膚和組織的缺損因腐肉或焦痂掩蓋了組織損傷的程度, 一旦腐肉和壞死組織去除后, 將會呈現3 期或4 期壓力性損傷; 深部組織損傷期: 完整或非完整的皮膚局部出現持久性非蒼白性發紅、 褐紅色或紫色變色, 或表皮分離后出現暗紅色傷口床或充血性水皰。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計量資料以表示, 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 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組間采用χ2檢驗; 等級資料組間采用秩和檢驗。 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MDRPI 發生率術后24 h, 研究組的MDRPI 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MDRPI 發生率比較 [n (%)]
2.2 MDRPI 嚴重程度護理2 周后, 研究組的MDRPI 嚴重程度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2。
醫療器械與重癥患者皮膚接觸時由于壓力作用時間長會產生MDRPI, 且受損形狀與相關器械形狀一致, 但由于損傷的組織不具備典型性, 導致臨床上并未將其納入常規壓力型損傷評估的范圍, 從而使MDRPI 的危害常被臨床醫生低估[5]。 近年來, 重癥監護室 (ICU) 中約1/3 的患者會發生MDRPI, 導致患者皮膚脆性及張力增加, 對壓力的耐受性較低, 且易發生水腫、 壓瘡, 對機體的微循環造成一定的障礙[6]。 有研究[7]發現患者的年齡、 性別、 術中體溫、 輸血量、 體外循環時間等均是導致壓力損傷的相關因素, 而與醫療器械相關的壓力損傷更多, 如儀器的合適度、 操作技術等均可引起MDRPI, 因此評估患者的風險情況并給予有效的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預見性護理屬于超前護理, 是運用相關的護理知識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全面綜合的判斷, 提前預知存在的相關護理風險,進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 具有前瞻性和針對性, 可為患者提供更為個性化的護理措施, 加快患者的康復[8-9]。 本研究結果顯示, 術后24 h, 研究組的MDRPI 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 護理2 周后, 研究組的MDRPI 嚴重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 (P <0.05); 表明預見性護理可有效降低重癥手術患者的MDRPI 發生率, 減輕MDRPI 嚴重程度。 分析原因在于: 護理前, 對患者發生MDRPI 的風險進行有效評估, 并根據結果劃分危險等級, 進而指導臨床護理方案的制定, 有效提升了護理質量。 預見性護理主要針對疾病的發生發展、 病情的變化規律以及現存和潛在的風險進行護理, 為患者提供更為安全、 可靠、 有序、 個性化的護理服務, 有效減輕MDRPI 嚴重程度,進而促進患者及早康復。
綜上所述, 預見性護理可有效降低重癥手術患者的MDRPI發生率, 減輕MDRPI 嚴重程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