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楠 錦州醫科大學醫療學院
引言:眾所周知,翻轉課堂是當前基于信息技術所采用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根本的特征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更注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在課前課中課后不同的環節,提出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尤其在口腔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探討翻轉課堂的具體應用,要明確翻轉課堂應用的作用,可以提高教學的效果,學生根據自己課前的學習狀況,對學習的速度和質量進行提升。同時,改變教師對學生的單向知識灌輸,而更多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啟發,實現個性化教學,但是當前翻轉課堂應用于高校口腔專業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要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
翻轉課堂是利用信息技術所形成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主要的特征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教師對教學進行設計,在課前課中課后分別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狀況先進行學習,針對自學時產生的問題向教師進行請教,教師在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共同解決所存在的問題,從而使得教學質量和效果得以提高。
翻轉課堂作為新興的教學模式,在當前的高校口腔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廣泛應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最早是源于美國高校,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尤其當前信息技術的運用,對教學理念進行更新,要符合當前時代的發展,在教學改革時凸顯以學生為本,更注重自主探究與合作。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進一步推動我國的高校教育改革。
口腔醫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當前的高校口腔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主要是引導學生能夠形成口腔臨床工作的能力。在口腔教學的過程中,對理論教學進行優化,要注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使學生能夠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才能進一步明確口腔醫學理論。在進行臨床技能操作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真正做到基礎理論學習與臨床技能鍛煉相結合。
課堂在高校口腔醫學專業進行應用,具有一定的優勢。首先,培養學生的興趣,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進行轉變,使學生能夠主動的學習,對自身的學習計劃進行合理安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其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微視頻,可以加強對資源的共享,避免問題的重復講解,節省勞動力;最后,在翻轉教學模式中,教師為學生創作合作的平臺,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共同解決問題,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而且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在當前的高校口腔醫學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與實踐之間存在較大的偏差,過多的強調記憶手段,把學習的內容局限于課本,停留在傳統醫學教育的領域,沒有參與一些具有臨床經驗的實踐活動,導致整體的教學效果不佳;其次,在實踐性教學的過程中,學校所投入的資源不足,口腔醫學的教師往往及教學科研醫療于一身,在進行知識傳遞的過程中,不能考慮每個學生學習的差異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而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節約時間,而且可以提高教學的效果,學生通過自學了解其在口腔醫學專業領域所存在的問題,進一步與教師進行探討,從而更好的增強教與學的互動。但是當前部分高校口腔醫學專業在此方面仍然做得不到位,沒有對教與學互動的過程進行正確認知,導致整體的教學質量不容樂觀。
在當前的高校口腔醫學專業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要對教學設計進行開展,明確其具體的實施方法,了解翻轉課堂的優勢。同時,采用任務驅動的策略,對學生進行引導,開展口腔醫學實踐性教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臨床操作能力。
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注重引導學生先進行學習,教師針對學生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確定教學的方法,在教學設計時主要包括課前、課中、課后。
1.課前環節
在高校口腔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可以在課前完成自主知識探索。因此,教師作為活動的設計者,給學生提前布置自學的內容,引導學生利用微視頻來對知識點進行了解,同時,借助網絡搜尋相關的學習資料完成匹配的練習題,可以進一步對學生知識進行鞏固。要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記錄自己不懂的問題反饋給教師,有利于進一步與教師進行討論,提高自己對知識的掌握能力。
比如,在學習“口腔修復學”時,引導學生利用微視頻初步掌握牙合托制作的方法與步驟,明確牙合托在確定頜位關系中的作用,對垂直距離和正中關系位記錄的操作步驟進行進一步的明確,教師布置任務要引導學生完成上下蠟基托的制作以及上下牙合堤的制作,把牙合托放在上下牙弓的正確位置。學生在課下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有利于在課上進一步向教師進行提問,強化學生的訓練效果。
2.課中環節
在課中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自學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進行解答,要引導學生嘗試自我解答,教師發揮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夠提高自主探究能力,針對具有難度的問題,要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之間的協作對問題進行探討,在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所反饋問題的多少進行進一步的解決,設置隨堂測驗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鞏固。比如,在口腔材料學學習時,要是引導學生課前了解口腔材料的具體分類,明確各種材料的組成和性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重點探討材料的物理性能、機械性能和化學性能,通過對性能的學習,可以進一步加強對口腔材料的應用,引導學生能夠在臨床選擇材料的過程中,加強對性能的考慮,為病人負責。
3.課后環節
課后是學生對知識鞏固的重要環節,教師要解決課堂結束時所遺留的問題,針對個別同學所存在的疑難問題要進行指導。同時,課后要注重對新課內容的預習,讓學生利用網絡及時的與教師進行溝通,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監督與檢查,進一步提高教學與學習的效果。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的過程中,教師除了采用講述法和臨床案例分析法以外,也可以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全面指導,了解學生對問題解決的動機,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教學環境,尋找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首先,要提出學習的任務,口腔醫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臨床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要將知識隱藏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其次,對臨床的情境進行設置,要模擬真實的臨床環境,可以借助VR技術對于虛擬的實驗室進行構建,采用仿真模型使學生了解操作的必要性,培養專業人才;再者,要開展學生的集體操作,教師在示范的過程中,要針對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解決;最后,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應用,更注重師生之間的討論,學生帶著問題來進行詢問,加強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結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比如,在“口腔牙體牙髓”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設定本節課的任務,讓學生課下了解相關理論知識查詢資料,不是被動的學習,而是有完成任務的目標,在教師的積極力下,完成本節課的任務,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又比如,在“牙齒根管治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一顆牙齒進行根管治療,引導學生在課下了解相關理論知識,在課上跟著老師的示范對牙齒進行根管治療,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治療的步驟和操作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策略。
在翻轉課堂教學應用過程中,要注重提升口腔醫學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的效果,注重對學生目標的明確,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實踐過程,從而更好地推動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與理論知識的提升。
1.設置實踐性教學目標
口腔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對學生的臨床操作能力進行提升,才有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開展實踐教學,要使學生掌握操作技能,明確口腔醫學的基本知識、口腔疾病發生的機制、口腔疾病治療的方法以及對病人口腔疾病戰勝勇氣的激發。相關的理論知識需要學生通過自學來掌握,加強對自身基礎的打牢,才能進一步鍛煉操作技能,對課堂理論進行不斷驗證。
2.完善實踐性教育過程
在醫學類高校實踐性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實踐形式較為單一,實踐基地缺乏導致整體的實踐性,教學效果不佳。因此,要充分的挖掘社會資源,對實踐性教學的過程進行完善,使得學生提升自身的能力。因此打造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同時,要對教學師資隊伍的素質進行提升,拓展教師的知識面。比如,在“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學實踐性”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課下自主學習了解分子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明確分子遺傳學的基本知識,通過課上對指導老師的作用進行發揮,使學生能夠從新手到專家進行合理的過渡。
3.優化實踐性教學課程
口腔醫學專業實踐性教學的過程中,要更注重對教學內容的創新與現實中的醫院活動進行緊密聯系,使學生通過課前的學習獲得知識,在課后的實踐操作過程中鍛煉技能。比如,在“口腔頜面外科”的實踐課程中,設計牙拔除術、清創縫合術的手術,使學生掌握操作技能,避免拔錯牙或者導致鄰牙受損。同時,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使學生主動的對知識進行探索,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中心,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之間要更注重溝通交流,圍繞共同的主題,從病人的接診、患者臨床檢查、治療計劃擬定等方面去共同的探索,從而實現學生的成長。
結束語:總而言之,當前的高校專業教學過程中,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教師教學效果的提升。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探究,壓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在開展具體的教學設計時,要針對課前課中課后分別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同時,針對口腔醫學專業進行教育,要明確其實踐性改革的發展方向,對于課程結構進行調整,使學生在課下了解相關理論知識,在課上跟隨導師去實地觀摩完成實踐課程,對常見的腫瘤、炎癥進行研究,從而更好的提高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實現從新手到專家的不斷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