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艷
(安徽省合肥市華山路幼兒園 安徽 合肥 230000)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過程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充分發展形象思維,并且通過初步嘗試歸類、排序、判斷、推理,能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抽象的數學概念和知識對于幼兒來說是非常枯燥、乏味的。為了便于幼兒感知理解,幼兒園里往往利用一定的情景、人物等融合到數學的活動中,激發幼兒的興趣,但繁多的教學材料準備也對教師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對此,教師可對多媒體在數學活動中運用的優勢進行探究,并展示多媒體課件在教學活動中的實際應用策略。
1.1 多媒體易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幼兒的注意力又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不穩定,易受情感支配,很容易分散,什么都是暫時性興趣為主。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認識傾向,它有推動幼兒去為之發揮內因,增強內驅力,引發大腦皮層興奮的重要因素。如教他們畫畫,色彩鮮艷的畫筆吸引他們,親手繪畫給他們帶來親身體驗,感受到成品所帶來的成功,讓他們喜歡畫畫,愿意畫畫。但數學是枯燥、乏味、死板的,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綜合以文、圖、聲以及游戲等方式展現給幼兒,創設各種形象生動、靈活多變的學習情境和教學情境,虛擬現實,再現生活物景,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枯乏知識趣味化,使許多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物象具體化,從而營造輕松自然的學習氛圍,喚起幼兒的大腦潛意識,催生幼兒的情感共鳴,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這不僅激發了幼兒的興趣,陶冶幼兒的情操,還極大地增強幼兒的主動參與性,推動他們自主學習。
例如:在中班數學活動“動物王國運動會”中,運用了一個自編的故事情節,創設許多幼兒喜愛的動物,以動物王國開運動為主線,結合希沃中許多獨有的功能,使整個故事真實有趣,在演示時幼兒不僅被故事情節所吸引,并且在觀看動畫以及配音的效果下,讓整節活動不再枯燥,讓幼兒也在故事情節中掌握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1.2 多媒體可更有效幫助幼兒理解數學重難點。在平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教學難點,幼兒不易理解和掌握。傳統教學中,我們多半會用一些輔助材料和教師的口頭講解來完成教學,甚至有時候教師本身也會將數學的概念混淆,使得教學效果往往不佳,無法讓幼兒深入理解。而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可以很好地反映一些活動中所要展示的重難點,使許多抽象和難以理解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真正做到化繁為簡,形象生動,便于理解。
例如:在本節活動中讓幼兒學習關于序數有關知識,然而序數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在電影院、餐廳、銀行及幼兒一日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第幾第幾這樣的序數,但幼兒對序數和基數不能完全理解,不能分清“幾個”“第幾”。只是通過口頭講解,幼兒聽不懂,甚至有些老師也不能完全理解概念,通過多媒體的演示以及內部各項功能相結合的方式,不僅直觀感受學習到教學內容,更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操作讓知識更能形象的展示,便于幼兒在操作中深入理解“7以內的序數”。
1.3 多媒體課件的多樣化和可操作性,促進幼兒自主性。多媒體技術具有集圖像、聲音、動畫、文字于操作一體的多種信息功能,向幼兒提供多種刺激,以生動直觀、形象逼真的方式向幼兒呈現知識,能引起幼兒的注意力,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處于驚奇、探索的學習氛圍中既可激活幼兒的思維,又有利于發揮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一個好的課件,必須具有極強的多樣化、可操作性。孩子的興趣來得快消失的也快,要抓住孩子興趣的最高點,不失時機地了解孩子感興趣的“看、聽和想知道的東西,多媒體教學可以快速直接地展示在幼兒面前,使幼兒的興趣和思維得以連貫加深、延續。在制作課件過程中,要使課件的可操作性和操作的隨意性。能夠根據情節變化,幼兒的適應狀況和知識掌握情況,隨時調用操作。
例如:在“動物王國運動會”活動中教師以希沃中蒙層、淡出、淡入和小游戲分類等操作方式讓幼兒更進一步了解序數和基數的區別,知道什么是序數,什么是基數,使幼兒的知識得以加深、延續。在圖3中,幼兒嘗試擦拭,并且配上音效,帶來開獎般的驚喜;在圖4送小動物回家的環節中,教師給每個小動物配音,通過小動物的嘴說出住在幾樓,吸引幼兒的注意,并在送動物回家時讓幼兒可以操作拖拉,送對的進入家中,不對就會跳出來,更加具有趣味性以及可操作性。
2.1 多媒體省時多變性,提高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中,講解示范時間占了大半,幼兒的操作時間就少了,而且這些示范中,有的示范操作環節中材料比較單一、也缺乏趣味,不能徹底讓幼兒明白。所以在幼兒實際操作中得不到想要的效果,這樣來來回回的示范,不僅沒有達到效果,更加浪費了時間。
例如:大班“小熊文具店”,理解“還剩”的含義,學習10的減法運算,并用算式記錄。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口頭講解,幼兒聽,教師再反復講解,幼兒無法集中注意力,同時教師也達不到預想的效果,教師現場演繹這樣的場景卻又需要較多的時間,而且只能欣賞到非常凌亂的過程,所以我通過“白板”將整節課制作成一個具有情節的小故事,填入現在流行的搶紅包來展示10的分合,幼兒可以用手直接操作,點一下、拖一下等方式,通過親身體驗吸引幼兒,整個環節具有樂趣感,幼兒都能積極想參與到活動中,之后的每個情節都加入相應的幼兒操作環節,讓幼兒能全身心的投入,提高幼兒的主動參與性,讓幼兒在整節課中成為主導,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2.2 多媒體可增加材料趣味度。在教學中,數學本身就是枯燥、乏味、難理解的教學,單純的聽說或者簡單的材料示范,不僅吸引不了幼兒的注意,更達不到很好的活動效果。如:“7以內的序數”的學習中,概念理解就是一大難點,在我說課時,很多老師都沒有辦法一下聽明白序數的概念,更別談如何引導孩子們去理解。但通過多媒體的應用,將較為抽象難懂的知識,借助畫面串燒成一個故事情節表達出來,幼兒通過觀看、參與故事中設定的游戲等情節。
例如:“小熊文具店”,創設了許多情境,如搶紅包、到銀行取錢、去小熊文具店買文具等故事情節,讓每一個畫面內容充滿趣味性,鮮艷的色彩、生動的形象,可讓幼兒參與其中,將自身融入故事情節,通過每個故事情節中游戲操作,“配對”等小游戲,不僅能激起幼兒強烈的興趣,更能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學習中掌握重難點。
3.1 多媒體教學給我帶來了便捷,在教學中可以運用更多的教學材料、方式,提高教學效率,也同時減輕教師做教具、準備材料的時間。
3.2 人機交互、立即反饋是多媒體技術的顯著特點。在教學中可以突破視覺的限制,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的、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讓幼兒更直觀的觀賞學習內容。幼兒也可以有更多的參與性,并可以得到及時反饋。這樣一種交互方式對于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興趣動機。特別在數學活動這樣抽象繁瑣的內容學習中,運用多媒體的方式可以讓抽象變得簡單易懂,幼兒更清晰、更全面、更直觀的掌握本節活動的重難點,并且在活動中不會因為無趣或者沒有新鮮感而失去學習的動力,更多的通過參與游戲的操作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在游戲操作中輕松掌握內容。
3.3 利用多媒體教學深刻體會到它的優勢,加強我的知識儲存量,同時讓我可以學習到新鮮的事物,并且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綜上所述,我認為隨著教育科研與實踐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將普及和更加多元化,利用多媒體教學有力推進教學現代化,解決傳統教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合理利用教學時間,又能促進教師自身的提高,同時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