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繼紅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本著堅定文化自信和育人導向,堅守弘揚中華文化的立場,推出了《詩畫山水》《煙雨華夏湖》兩部原創劇目。充分認識“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積極意義,最大限度地發揮這兩部原創作品的育人功能,轉化為可落實、有評估的實踐環節,是高職院校表演藝術專業值得進一步思考和挖掘的話題。
旅游教育舞臺劇《詩畫山水》是在國內文化建設與旅游業發生重大轉型的背景下設計的。一是2011年《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文化發展奮斗目標,明確指出“積極發展文化旅游,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旅游相結合,發揮旅游對文化消費的促進作用”。二是2011年11月,國家旅游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旅游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旅游業在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作用及應承擔的文化責任。
近年來,各藝術院校創作了一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謳歌新時代的原創話劇、音樂、舞蹈等優秀校園文化作品。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是由文化和旅游部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公辦高等旅游院校,作為一所引領全國旅游院校的學校,有責任也有義務作出一部高質量的校園旅游文化演藝作品。在這樣的背景下,2012年9月,表演藝術專業開始創作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戲曲、美術等藝術形式的旅游教育舞臺劇《詩畫山水》?!笆濉逼陂g,表演藝術專業緊緊圍繞旅游建專業、圍繞旅游強特色。通過一個人才培養模式、一個教學團隊、一出國內領先的校園景區實景劇,構建特色鮮明、結構合理、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專業體系。2017年,表演藝術專業充分利用4A級景區校園,以劇目和主題演出活動為載體,繼續加強對舞臺實訓的教學與研究,打造大型校園實景演出《煙雨華夏湖》,不斷凸顯“課堂+舞臺”教學與實訓成果。
《詩畫山水》《煙雨華夏湖》的創作,對全面把握旅游與文化的相互關系,探索旅游演藝與專業建設的關系,探索校園文化和教學改革相互促進發展的思路、模式與方法,探索整合行業與學校的優勢資源、原創劇目,最大限度地實現育人功能,是新時代高職院校實現立德樹人、真正為培養人才服務的有效途徑,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拓展和延伸,意義重大。
原創劇目的創作既要挖掘豐富的地方文化資源、講好故事,又要充分考慮如何提高高職學生的審美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現實問題。首先要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旅游教育舞臺劇《詩畫山水》以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游歷34年寫下的《徐霞客游記》為題材、線索,將“徐霞客”貫穿整劇,在對新形勢下思政教育的內涵進行研究的基礎上,用徐霞客的旅游精神、旅游高度詮釋當今“游”的真正意義。其次要體現地方文化特色。“詩畫江南,山水浙江”是浙江旅游的鮮明主題。旅游教育舞臺劇《詩畫山水》以徐霞客5月19日從浙江寧海開始長達34年的偉大游歷為背景,用旅游的角度解讀浙江的山水人文情懷,將杭州、寧海、臺州、普陀等地的特色民俗用藝術的視角一一呈現,拓展“詩畫江南”的內涵,從而基于浙江旅游文化打造出受到學生歡迎的藝術作品。
2013年5月,《詩畫山水》在第十一屆徐霞客開游節開幕式暨國家旅游局慶祝中國旅游日浙江分會場、《徐霞客游記》開篇地——寧海首演,獲國家旅游局、寧海縣政府及觀眾的高度評價,被多家電視臺、媒體報道。同年11月14日,《詩畫山水》在浙江旅游職業學院30周年校慶中亮相,來自浙江省教育廳、全國各高職院校的領導和專家及校友等近千名師生共同欣賞了這一場藝術盛宴,反響熱烈。臺灣地區的高雄餐旅大學榮繼業校長看完演出后興奮題詞:“詩畫山水是一幅打造夢幻與科技輝煌合體之新古典風華,呈現追求理性及感性吊詭并存之無限創意,舞墨出貴院卅周年校慶歷史永恒篇章?!?014年《詩畫山水》還獲得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專項資金資助立項、浙江省版權局專利。2019年5月,亞洲美食節之“美食與優雅生活”論壇在學院舉行,表演藝術專業師生以校園實景演出《煙雨華夏湖》呈現給來自亞洲各國的美食專家、學者及來賓,受到各界人士的廣泛贊譽。
1.搭建校校合作平臺,解決中、高職部分專業課程銜接、延續的教學難題
一是以《詩畫山水》為中介,將中高職的舞蹈課程銜接、延續為前提,與3+2合作學校共同準確定位課程目標和內容、創新評價機制,實現中高職教學的深入交流。同時,兩校師資實時實地解決相關教學問題,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促進中高職課程體系實質性銜接,探索獨特的中高職實訓課程銜接路徑。二是通過將原創劇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及考核體系,在實踐教學中堅持“課堂+舞臺”相結合。在實踐演出中,既發展了學生的知識素質能力,又增強了學生駕馭舞臺的能力;既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2.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建設“雙師”隊伍
首先,從劇目的創作開始,表演藝術專業依靠行業整合藝術資源,聘請來自本科院校、劇團、行業的音樂、燈光、舞美等方面的專業人士,共同打造《詩畫山水》《煙雨華夏湖》,為表演藝術專業的師生提供與行業專家直接交流學習的機會。其次,以兩部原創劇為依托,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創排演劇目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舞臺實踐能力及實踐教學水平。
在學院領導的全力支持下,表演藝術專業全體師生克服創作、排練、演出過程中的各種困難,不斷調整并逐漸找到舞臺實踐中自信的自己,在“潤物細無聲”的學習中以思想育人。如在《詩畫山水》排演中,表演藝術專業的教師除了負責器樂、聲樂等教學任務外,還分別承擔了劇務、服裝、舞美等工作,輪番上陣;在近半年的劇目排練過程中,“白+黑”“5+2”的排練是常態。正是這種忘我、奉獻、團結、協作的精神,才有了《詩畫山水》的誕生與成功,才有了激勵表演藝術專業師生再探索、再創新的大型校園實景演出《煙雨華夏湖》的動力,真正實現了思想育人。
遵循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樹人要求,近年來,表演藝術專業組建由不同專業課教師組成的課程思政創新團隊,全面啟動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實踐,不斷探索在“課程思政”的理念下積極推動高職劇目排演“潤物細無聲”的良性發展。旅游教育舞臺劇《詩畫山水》和大型校園實景劇《煙雨華夏湖》既包含了歷史、自然、文化、社會的內容,又充分體現了文化傳統中的匠心精神,以更生動的方式讓學生接受知識,與專業理論課形成協同效應,師生共同在思想與精神上得到升華
首先,原創劇目要立足豐富的地方文化資源,體現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結合學院的特色和專業實際,在對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教育與藝術教育研究的基礎上,打造以文育人的原創劇目,成為高職院校內涵質量的增長點。旅游教育舞臺劇《詩畫山水》中的徐霞客,江南的絲竹、茶道、書畫、十里紅妝等,直觀地展示了江南的文化特色。《煙雨華夏湖》是唯一的校園實景演出,以校園中的華夏湖為舞臺,通過深入挖掘浙江的民間傳說、神話,重現浙江人文歷史的代表性元素,使演出分外生動自然,學生表演得認真、盡心,觀眾看得過癮。
其次,原創劇目創作要與學校立德樹人的目標相結合,既要有利于高職學生的藝術素養的提高、創新思維的培養,更要成為高職學生成長的“思想導航器”。創作過程中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每個人的付出與心血,從建框架到劇情,從定稿到推翻重來,處處體現了藝術的工匠精神與現代職業精神。在真摯的情感體驗中,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學生深受鼓舞,身心得到快速成長。隨著《詩畫山水》《煙雨華夏湖》演出的成功與好評,學生們通過參演獲得自我價值感和集體榮譽感,由此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1.人才培養體系
首先,表演藝術專業構建了“課堂+舞臺”人才培養模式,以《詩畫山水》《煙雨華夏湖》為抓手,以教改項目為依托,突出職業特點,實現了“教、練、排、演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改革目標。其次,以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持續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利用原創劇目的演出與舞臺實踐帶動教學。學生通過后臺觀摩、舞段教學等完成劇目學習及角色演員選拔,實現課堂與舞臺零距離。再次,邀請中職3+2學生提前進入高職參與劇目排練、演出,同時將《詩畫山水》納入中職人才培養方案及考核體系,為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連續性探索獨特的中高職實訓課程銜接路徑。中職學生在與高職學生共同完成劇目表演的過程中不斷相互競爭、相互促進,有效提高了舞臺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2.課程設計方面
探索系統建設,多層次實訓建設取代單一的“一堂課”。將舞劇排練與教學結合,建立“一體化、多層次、開放式”的校內教學平臺和校外專業實踐平臺。在“劇目引導,演學結合”的教學目標指引下,形成了“基礎性實踐—綜合性實踐—研究探索性實踐”三個不同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了師生間、學生間全程互動的多種交流平臺,并通過開放式的教學把“舞臺”作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門戶。
3.職業素養方面
①政治素養。發展優秀學生入黨,把優秀學生凝聚到黨的隊伍和事業中,并對周圍同學產生積極影響,加強學生黨建工作。②道德素養。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載體。在演出實踐中學生展現出的自律、集體榮譽感、分工協作、團結互助等素養,既是個人意志力的磨練,又是演出成功的保障,更提高了演員的修養。③專業素養。在舞臺實踐中不斷培養專業技巧、舞臺表現力、自主學習能力及面對突發狀況大家齊心協力克服困難的團隊合作精神等。學生在排演中被其中的情節及內容感染,進而認同民族文化。④職業拓展。通過兩部原創劇目的演出,學生的綜合技能、素養得到提升,專業能力的拓展促進了就業質量的提高。
4.育人成果
兩部原創劇從2013年演出至今,經過不斷打磨、更新和豐富,在持續的鼓勵聲和掌聲中,《煙雨華夏湖》(第三版)即將出爐。“課堂+舞臺”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自覺按照職業角色打造自己,努力做全面發展的人,滿足了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他們有的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本科院校進一步深造,有的在旅游演藝中成為一名專業演員,有的成為一名教師從事舞蹈教學等,培養出了面向行業需求、面向文化市場需求的大眾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