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丹
(蘇州市職業大學 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104)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其中表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從中可以看出,國家對于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都有更高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高等學院的教育工作者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的建設輸送更多有理想、有擔當、有個性的人才。作為藝術教學中占據大頭的音樂鑒賞課,更應該在思政視域中大膽創新,響應國家號召,提高教學水平。
課程思政建設是2020年5月黨中央發布的新型課堂教育理念,其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現如今各大高校都在努力貫徹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只是由于經驗不足,部分教師對于思政建設尚處于一知半解的階段,沒有真正發揮課程思政在教學中的作用,讓課程思政流于形式。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立德樹人是檢驗高校工作的重要標準。要想培養出真正高素質的人才,承擔起立德樹人的社會責任,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互相結合、互相推進,不可分割。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更健康、更符合國家現實需要的思想道德觀念,培養出真正能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在重視學識的同時也要重視思想道德的塑造。要真正完善人才培養的教育結構,除了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質、加大經濟投入外,還要重視課程的思政建設,做到才德雙抓。同時要了解、懂得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圍繞構建高水平人才的培養體系,就要重視課程思政建設,重視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重點進行人才培養工作,將思政建設真正落實到高校實際教育中,精準實踐黨的政策和意見,遵循文件指示,結合學校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真實有效、深入人心的思政教育體系。并深入挖掘各專業和教材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形成正確的思政思路,做好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工作。
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要明確任務中心點,探究任務重點,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能力,要在全國各大高校、專業中進行全面嚴謹的推進,促使課程思政建設達成一個廣泛的共識。廣大教師要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創新教育方法,深入剖析教材中的思政成分,協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基本健全,完成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
課程思政的重點在于要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傳輸為黨為民、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等積極思想,圍繞民族認同、國防建設、群眾路線、實踐真理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
音樂本身就具備很強的情緒感染力,通過音符和文字的搭配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心理共鳴,教師的專業指導能讓學生感受到演唱者與創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所以,音樂鑒賞課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愛國情緒,在歌曲、音樂的引導下,學生對祖國形式、愛國之心、民族擔當等話題能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在心中逐步發展成對祖國的自豪感和歸屬感。優秀歌曲中的歌詞能讓學生對現實生活產生共鳴,感覺到愛國是貼近現實、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從而培養愛國情感和民族認同感。例如《華夏》這樣大氣蓬勃又歌頌祖國的音樂,能讓學生通過音樂與藝術視角認識到祖國的強大與廣闊,對祖國充滿認同與崇拜。歌曲中或多或少地會提及與基層生活相關的事物,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讓他們明白祖國一直在關注和守護他們,從根本上激起愛國情緒,鼓勵他們為了祖國而奮斗,發揮社會價值,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新時代對于高等學校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掌握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外,優良的道德品質也是必不可少的。音樂鑒賞作為人文與藝術教育中的主流,在情感與觀念上十分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好的音樂有助于引導學生成為善良謙恭、積極向上的人。在音樂鑒賞中聯合思政視域,把黨和國家長久以來探索得出的優秀理論融入課堂內容。
這些優秀理論能開啟學生心智,引發學生對自己的觀念、行為、過往等進行審視與反思,矯正不良的行為,扭轉錯誤的觀念,促進身心健康發展。高校音樂鑒賞課中進行思政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利用黨的理論的先進性、全面性引發學生對人生和過往的思考,做到三省吾身,有利于道德品質的提高。
在素質化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音樂教學與課程思政二者可以起到互相促進、互相進步的作用。高校音樂鑒賞課教師的教學目標,是教育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提高音樂感知能力和音準,從而提高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綜合能力和藝術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學生在思政上的思想覺悟。課程思政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鼓勵他們努力奮斗、認真學習。在一定程度上,音樂鑒賞與課程思政是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關系。
高校的音樂鑒賞課大多作為選修課設置,學生的音樂素養參差不齊,這時教師的課前導入就顯得尤為重要。做好課前導入是提高整體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部分,它能幫助教師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維護課程秩序,提高教學質量。
同時,準備充分的課前導入能讓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初步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也能為往后的音樂教學打下良好基礎。例如,教師在教育學生如何鑒賞《黃河大合唱》之前,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關于黃河的視頻與圖片,講解這首歌出現的時代背景,激發學生鑒賞興趣的同時也能對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同時向學生問一些基礎的音符、音調問題,了解學生的音樂水平,調整教學策略。這種有效的導入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內心的情感,讓學生了解到當時國家危難、民不聊生的時代背景,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情緒上對作者和歌曲有初步了解。這樣既能在課程思政視域下提高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認同感,又能為以后更深入地鑒賞歌曲、體會意境做充分的準備。
高校中開展音樂鑒賞的主要資源和知識載體,以課本教材為主。但是,高校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完全以課本為主,即使使用教材也只注重專業知識而忽略了課本中的思政元素,不利于課程思政建設。
要在思政視域下對音樂鑒賞課進行創新,教師首先要懂得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內涵,在專業知識的段落中提取出思政元素,將音樂鑒賞教學同教材中的思政部分結合起來,為學生制訂科學、合理的音樂教學計劃,完成好課程思政建設任務。這不僅有利于教師優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水平和工作能力,還能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保衛黃河》的音樂中就蘊含了保衛國家、熱愛民族的思政元素,教師可以在鑒賞過程中教育學生了解并熱愛祖國,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祖國繁榮而奮斗。這樣,在專業知識的傳授中摻入思政部分的講述,既能提高教學質量,又能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促使學生發展為高素質、佳品德的綜合型人才。
除了課前引導和課堂講述之外,課后的實踐活動也是教師提高學生思政水平的重要部分之一。重視課外實踐不僅能幫助教師鞏固教學成果,增加學生的現實經驗,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還能促使學生結合實際運用課堂知識,提高綜合能力。
在思政視域下,課外實踐同樣能拓寬視野,舒緩身心,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思政理念,并通過對現實的觀察、通過知識聯系生活對課堂的思政部分進行新的思考,真正提高學生的思政水平。教師在設計課外實踐活動時,可以通過設立榜樣人物的同時做到提高鑒賞能力和思政水平,例如著名的愛國音樂家冼星海,教師可以利用冼星海的創作事跡和作品的思想內涵教育學生,真正大氣、真正有思想深度的音樂是要著眼于國家、著眼于民族的,為了國家和民族而發聲。鼓勵學生學習冼星海的優秀品質,為國家、為同胞而奮斗,努力提高思政水平,響應國家號召,成為高素質、高水平的綜合型人才,承擔起作為高等學校學生的社會責任。
高校音樂鑒賞課的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傳授鑒賞知識外,還常常會教導學生進行歌曲演唱,在實踐中深入了解音樂。在歌曲演唱過程中,學生能對音樂鑒賞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充分使用和嘗試課堂中所學到的音樂技巧,真實體會音樂所帶來的魅力。教師在歌曲表演的指導過程中,除了傳授學生基本的演唱技巧和音樂理論知識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把控情緒,將課堂中所講解的歌曲情感內涵融入課程思政,并在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調控下提高思政水平。例如《松花江上》這樣的歌曲,教師可以結合課堂中所講述的悲憤交加、憂國憂民等情感內涵,引導學生營造壯烈、憤怒等心理環境。通過講述《松花江上》的時代背景引發學生的心理共鳴,讓他們在要為了祖國而自強這樣的心理暗示中大聲歌唱。在歌曲演唱的指導中融入課程思政,既是在理論層面灌輸歌曲中的思政元素,也是在實踐方面真正提高學生的思政水平,看似不相關的二者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要想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歌曲演唱是教師不能忽略的部分。
音樂教師會給學生傳授很多音樂理論知識,教學生鑒賞音樂的技巧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和素養,讓學生在學到基礎知識時還能培養基本的審美能力、傾聽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現階段,我國高校的教學水平形式都比較新穎、多元化,教師的專業能力及核心素養都很高,按照班級及課程的實際情況備課,運用多種形式傳授知識,大大增加了課堂學習的高效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外,由于教材內容比較豐富,教學選擇的歌曲很廣泛,很多歌曲都蘊含了一定的思政資源,教師在引導學生鑒賞音樂歌曲時,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心理狀態及學生對音樂的認知能力選擇合適的曲目,可以優先選擇帶有思政內涵的歌曲讓學生鑒賞,帶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地教學,將音樂歌詞作為基礎,通過讓學生對歌曲中的歌詞內容進行分析研究,融入更多的思政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這種教學融合的方式相較單一的進行課程思政的灌輸,學生會更容易接受。學生帶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上課熱情,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新課改下,各大高校開始注重藝術教育。隨著《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發布,表明國家正逐步推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素質的進程。音樂教師應當學會承擔起社會責任,響應國家號召,努力學習更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爭取在思政視域下盡快完成音樂鑒賞課的創新與優化,讓學生成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