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紅 張亞楠 邢琳琳
(唐山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廣告學專業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廣告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提高學生的廣告學素養,為未來順利走上崗位打基礎。在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深入認識到課程思政與廣告學專業課程融合的必要性,以此更新傳統的教學認知,運用現代化教學方式,推進廣告學專業課程的完善發展,使其更好地滿足新時代社會發展需求,提高廣告學專業課程的教育水平。
體驗式教學作為教育創新發展衍生而來的新教學模式,能夠促進“教師核心”向“學生核心”的轉變,并進一步實現“以知識為核心”轉為“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建設目標。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尤其是在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體驗式教學通過讓學生從被動接收知識技能逐步轉變成自主探究,進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展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教師則充當引導者、指導者和組織者,積極實現以學生發展為教育核心的最終目標。
2016年12月7—8日,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主要針對的是建構全員、全程、全課程教育格局模式,把各個類型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相互融合、協同發展,發揮協同效應作用,將“立德樹人”納入教育教學主要任務的現代化教育觀念。
理論教育的實質就是把有價值意義的思想轉變成現實,展現了新一代馬克思主義建設者實現改造世界的主要模式與思維形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機制下的廣告學專業課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形成創新意識,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發揮自身積極作用。廣告學專業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著眼點都是培育學生,同時也將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作為主要的教育目的,在人才培育目標方面方向是相同的,在世界觀價值觀方面同根共源,在方法論方面更是異曲同工。
現代社會各類思潮涌現,有相當一部分具有較強功利性的思潮,會對思想價值觀不成熟的學生造成嚴重影響。高校學生年齡不大,價值觀及人生觀不穩定,面對繁雜的社會思潮,很容易出現迷失情況,形成錯誤的價值觀與價值取向。
部分高校學生感到孤獨,學習壓力大,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缺失。出現這一情況,從受教育者角度分析,一大原因就是家庭與社會對高校學生造成的影響。社會及家庭對高校生的無底線寬容,使得部分高校生自私且冷漠,畢業后無法融入社會。
網絡上信息繁雜、參差不齊,其中包含著諸多不良信息,造成學生出現越軌行為,嚴重的甚至導致網絡違法犯罪。因為高校學生學習時缺少有效引導,自身對網絡信息無法分辨,又習慣利用鍵盤發表意見,無法判斷自己的理念是否正確、是否越軌,僅出于一時意氣在網絡上發表自己觀念與態度。相當一部分學生將未經分辨的信息發布在網絡上,或通過自己掌握的技術竊取他人信息,不知不覺間觸碰法律紅線。
馬克思主義“三觀”是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決定著學生的政治覺悟和政治立場,也影響著他們對事物的判斷方向。廣告學專業課程滲透思政教育,讓學生勇于面對人生難題,并且使學生能夠養成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與世界觀,強化學生自身的觀念意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為此,應用型本科高校廣告學專業課程的任課教師可以從“開學第一課”入手,為學生講解廣告學專業課程和人生發展方向規劃,進一步展現高等教育“任務目標—實踐工作—職業夢想—事業發展—人生夢想”的人生方向層次,讓學生從“創新就業”的發展視角逐步轉變成“創新創業”的人生視角,進而將“就業層面”的“任務目標—實踐工作—職業夢想”模式轉變為“創業層面”的“事業發展—人生夢想”模式,以此來幫助學生進一步實現人生價值目標。
廣告學專業課程主要以“創新意識”“創新方法”“創新創業小組”“設計能力”“商業價值”等為主導。因此,在課程內容設計方面,應該積極遵循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創新、創業實例引入到教學設計,進而實現應用型本科高校廣告學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的相互融合,并且通過運用體驗式教學方式,以此來加快應用型本科高校廣告學專業課程的改革步伐。譬如,廣告學專業課程任課教師在講解廣告營銷創新知識點時,可以將在毛主席領導下,中國共產黨打破“俄國十月革命依托城市暴動”的模式,從客觀層面對我國國情展開系統分析,提出偉大決策“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取得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路線。通過結合歷史事件的方式,讓學生明白思維創新的重要性。
基于課程思政的大環境,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要意識到教育創新改革的必要性,以此將課程思政與廣告學專業課程相互融合,利用體驗式教學方式,形成“行動實踐—能動學習—能力提升”的教學實踐路徑。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從新學期開學第一課入手,組織學生自主創新,模擬廣告公司,通過設計公司的名稱、標識、理念,讓學生在課堂實踐中,接受廣告學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與教育培養。
除此之外,應用型本科高校廣告學專業課程任課教師也要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應用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教學模式,增強廣告學專業課程教學的平臺體驗。在創業創新課程任課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學習通”“雨課堂”等現代信息化助教系統軟件,展現智能手機簽到、課堂隨機抽查、作業設計安排、學習資源分享、學習成果展示等多元化的功能,以此來打破傳統廣告學專業課程教學的傳統壁壘。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延伸與擴展,進而在強化教師教學水平的同時,也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形成現代化、網絡化的思政教育新平臺。例如,充分利用平臺豐富教學案例,通過觀看央視專題紀錄短片《大國品牌養成記》,實現課堂線實時互動討論,讓學生從企業發展與品牌崛起的視角,看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使學生明白如何立足專業,運用自身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講好“中國品牌故事”,振興民族企業。廣告學專業課程通過和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精神的相互融合,推動了高等教育創新發展。
共創“一二三”教學融合平臺的“一”主要針對實施“創新一分鐘”的廣告學專業課程實踐教育活動。學生在教師的耐心引導下,通過積極探索,密切關注國家宏觀的發展新政與現代化行業發展成果,積極學習創新創業先進企業、優秀企業家和廣告人的經典案例,進而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并最終形成和諧、愉悅的學習培養氛圍。例如,在廣告學專業課程教學中,進行一分鐘展示環節的優化設計時,需要學生展現與強化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出自己對于廣告作品的獨特創意。教師將“創新一分鐘”作為主題實踐活動,不僅實現了教育延伸,也有助于規劃整合教育課程,使學生在體驗式教學的導向下,相互展現學習成果,共創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
共創“一二三”教學融合平臺的“二”主要針對課堂教育的延伸與擴展。通過第一課堂教學和第二課堂教學的相互融合,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學院獎”“大廣賽”“公益大賽”專業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比賽活動,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團隊合作的鍛煉,展現體驗式教學的必要性。其目的是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應用能力,進而使學生意識到自身所學知識能夠滿足企業、行業發展需求,以此讓學生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專心致力于廣告作品的創意設計之中,培養學生服務社會的使命擔當意識。
共創“一二三”教學融合平臺的“三”主要針對組建“學習共同體”。任課教師利用校級工作室,創設“廣告工作室”,實現“專創融合”的創新教育方式,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互融合,并通過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小組參與“創新行動社”等多元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進而促進學生學習成果的分享與展現,刺激學生的能動作用,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效果。讓學生參與到廣告專業相關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真正走入企業,學以致用、用以致學,實現深度學習,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的創新素養不斷提升,形成和諧、愉悅的教育環境,達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不斷提升。
綜上所述,在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對當前應用型本科高校廣告學專業課程展開優化創新,形成良好的體驗式教學方式。因而,應用型本科高校應當從體驗式教學入手,優化創新教學內容,強化師生互動,發揮課程思政的導向作用,并最終使廣告學專業課程體系發展更加完善,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