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偉 袁洋 李云杰
(齊魯理工學院基礎部 山東 濟南 250200)
高等教育對大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應用型本科高校體育課是高校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獨有的學科優勢,對開展課程思政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充分發揮體育育人功能的重要體現。新時代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體育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同向同行、協同發展是相應黨和國家加強課程思政精神的重要途徑,是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應用型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應用型本科教育得以迅猛發展,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學生樂于不加辨別的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由于新舊思想的激烈碰撞,增添了當代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的難度和復雜度。應用型本科高校一大部分由中職、高職轉設而來,場地設施較為簡陋,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同時,中高職階段教育理念一時難以轉變,“灌輸式”教學,制約著大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應用型本科高校體育教師素養不高和大學生懶惰心理日益滋生,導致大學生體育運動意識淡化。
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培養重在培養專業技能強的現代工匠,必須關注和加強這些學生的思想動態,體育課程是積極響應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號召的重要渠道,充分挖掘應用型本科高校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過體育運動本身的魅力和論述體育精神的內涵,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對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進行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新時代應用型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是樹立當代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重要渠道。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的精神支柱,將應用型本科高校體育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相融合,通過傳統體育文化特別是傳統武術文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良好的效果。傳統武術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道德規范,重視傳統武術文化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傳承傳統文化,有利于弘揚愛國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另外,我們應積極吸收現代體育給我們帶來的精神財富,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行,2022年即將在北京、張家口舉行的冬奧會,這都充分展現了我國的繁榮發展。高校體育教師應以結合這些實例進行引導,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通過參與或觀看大型體育比賽,能夠激發參與者的熱情,容易增強愛國主義熱情,在有代表國家進行的體育賽事中很容易喚醒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高校中引導學生參與其中能夠激發年輕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高校教師的使命,不僅僅是在體育教學中傳授體育基本技能、增強學生身體素質,還需要通過不斷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加強對體育精神的理解對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集體主義觀念是團隊建設的主要因素,在各行各業都不可或缺,也是衡量應用型本科高校是否能培養出合格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指標。雖然每一個大學生是獨立的、獨特的人,但他們學習、生活在集體之中,因此,集體主義是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通過集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往往內容較單調,方法較單一,教育效果不夠理想。由于高校體育教學實踐性較強,教學手段靈活豐富,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較高,很多體育項目具有集體性強的鮮明特點,如,集體健美操表演、球類運動、體育游戲等都是集體性很強需要多人合作的實踐活動,在體育活動進程中,每個人需要相互了解、融入團隊、團結協作,每個人的付出都是為了實現集體的共同目標,都需要將個人利益和得失與集體利益與得失緊密聯系在一起,個人和集體是命運共同體,榮辱與共。在個人與集體的利益發生沖突時,個人與集體利益就有相互轉化的過程,通過體育運動這個媒介幫助大學生由個人主義向集體主義意識轉變,更能增強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集體責任感。因此,體育活動本身就包含很多集體主義教育的內容,體育運動與集體主義教育兩者的有效融合,就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大學生集體主義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研究發現,體育運動不僅培養體能和技能,更是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大腦思維、反應、判斷能力。很多高校大學生喜歡冒險和對抗,體育運動正式和平時期學生尋找刺激和對抗的最佳渠道。對抗和競爭是體育運動的本質屬性和魅力所在。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在不同的運動項目中讓學生在和平時期體會到競爭帶來的成功與失敗、榮譽與委屈、團結的力量等各種情感體驗。通過在運動中的這種磨煉,鼓勵學生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同樣的困難時如何積極面對和克服困難,不斷培養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和進取心。
合理利用動態的體育課堂環境,在體育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如,課堂常規、課堂組織方法,以及教師的言行舉止和處理突發事件的方法等,都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改變傳統的灌輸型的德育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實踐,使學生形成知行合一的良好人格。
(1)體育課堂常規中。
體育課堂常規是體育教學的必要環節,是保障體育教學運行的前提條件。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內容,可以融合許多思政點。比如,上課前嚴格考勤可以提高學生的紀律性,運動熱身要求提高學生的運動安全意識,上下課師生問好培養學生的文明禮貌習慣。
(2)教學組織方法和手段上。
教學組織方法和手段的精心設計是體育課堂教學融入思政元素主要的途徑,教師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學環節合理設計教學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其中。比如,通過分組教學小組長負責制可以提高組織的責任心和同組合作意識;通過體育競賽可以發揮團結協作、集體榮譽感等。通過體育技能“優生”和“差生”結對子形成一對一幫扶的形式,可以充分調動優等生助人為樂、勇于奉獻的精神。
課外體育活動是高校體育的重要部分,是學生從事體育鍛煉的重要途徑。大學校園的體育活動是最受學生喜歡的活動形式之一,學校各體育社團、體育俱樂部參與人數眾多,活動形式靈活,受到約束較少。在課外體育活動時學生更容易不加掩飾的去展示自我,放飛自我。平時在課堂上不敢表露出來的品行、不敢說的語言暴力展露無遺。作為指導教師或者社團骨干正是積極發現、引導這部分學生重新認識自我言行、樹立良好自我形象的教育時機。通過體育活動的參與意識、不同分工發揮不同性別、不同水平學生在同一項運動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體會體育運動帶給各自的價值感、榮譽感和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大學生們根據自身的道德認知水平,在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過程中主動接受正確的行為和先進的思想,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處事方式。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學生,由于受到活動規則和參與者行為的影響,他們能在集體的互幫互助中促進個體的自我發展和價值體現。
高校體育競賽活動較多,比如每年的田徑運動會、大型體育文化節和各單項競賽等,利用好這些活動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比賽前要求學生團結合作、相互鼓勵、刻苦訓練;教育學生在比賽過程中要遵守比賽規則,公平競爭,為位優勝者喝彩的同時也要為堅持到底者加油;做好比賽后的總結工作,適當調整未來學習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體育競賽活動,讓大學生懂得規矩意識,任何的自由都是建立在規則基礎之上的。通過體育運動競賽能夠激勵大學生奮勇拼搏、永不言棄的競爭精神,團結合作,甘當綠葉的奉獻精神。有助于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
應用型本科高校體育課中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非常豐富,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課外體育活動以及體育競賽等體育活動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將高校體育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優良品德貫穿于體育教學之中,利用體育教學中各種各樣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參與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規則意識和團隊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塑造尊重他人,誠實、謙虛、有禮貌的優秀道德品質,有利于培養開朗、積極進取的性格,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高校體育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能更好的培養大學生優良的個人品行,譬如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團結合作的競爭意識、吃苦耐勞、永不放棄的拼搏精神,堅定勝利的信念等優良品質。這正是應用型本科高校體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明顯體現,是新時代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體育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同向同行、協同發展,積極相應黨和國家加強課程思政精神的重要途徑,是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應用型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