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婉云
繪本以其直觀性吸引著學生的興趣,運用繪本閱讀建立小學英語課程與德育融合研究,教師通過形成有效的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指導方法,恒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課型教學開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養成,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英語學科和德育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滲透德育。
一、滲透德育方法
(一)深入繪本教材,透析教材中有效的德育要素,精心挑選德育因素,務求滲透學科過程中遵循科學化、原則性。在教育中要充分依據英語學科的教學特點,所處年段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學科課程計劃等,與德育形成知識體系,努力尋找教材與德育的有效聯系。
(二)教學設計的編排上滲透德育。如,教師可安排有關名人、偉人的文章教學,讓學生感受偉人風采,在思想上鼓勵學生向偉人學習,正是教材中的這些內容的熏陶感染,引導著學生對美好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向往。
(三)遵循教學中的德育原則
教學具有教育的共性。每門學科,它們包含的知識,總是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和科學觀、世界觀有效聯系在一起,而且,無論是哪一學科、哪門知識,也總是把德育放在教育本質的首位,圍繞發展德、智、體、美、勞為核心素養,以德育為首位的原則,致力于培養具有德才兼備的新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
(四)課堂操練應用滲透德育
課堂教學是師生交接知識的主要陣地,如何有效在課堂教學當中滲透德育,讓道德規范行為進入到實際的課堂操練當中,讓所學知識不再是一個虛談。在教學中,教師創設德育交際情景,讓學生扮演角色,合理使用相應的語言與行為,在課堂操練中識別良好的道德行為,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五)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疏導原則
學科滲透德育要遵循循序漸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及疏導為原則,既要從學習繪本知識入手,也要讓學生奮發圖強、積極向上,遵循育人的原則。教師不能操之過急,要懂得疏導,讓學生在繪本閱讀中感化、領悟道德情操,這就要求廣大教師精心設計有效教學環節,優化英語繪本閱讀課堂教學。
(六)課余研學,使德育更有實效性
課余研學,是根據學生課內習得的學習能力,在課外對知識一個繼續的延伸,它講求的是,學生在不同的學習環境中對能力有一個更開放的發展,這便于學生能力的發展更具實踐性與社會性,這樣的德育更具實效性。
二、滲透德育具體內容
(一)良好心態培養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情緒豐富且多變,在得不到別人的賞識時,容易處于消極情緒,在生活中表現得情緒多變。假若長期處于這種消極狀態,會對生活、學習形成負面影響,如,對任何事情提不起興趣、易怒、反叛、注意力分散、對外界敏感等。相反,積極的情緒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覺醒狀態,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英語繪本閱讀選擇《麗聲拼讀故事會·強化提高版》第四級的Tim's Bad Mood進行閱讀教學,作者從Tim孤立自己,甚至對父母的關懷、寵物的依賴、妹妹的淘氣,都表現出極為不滿和不耐煩。在繪本閱讀教學當中,教師以語言學習為媒介,培養、提高學生對語篇教育思想的領悟,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思考如何從Tim的身上學到在逆境中學會樂觀,在煩惱、困苦中豁達、從容面對逆境。
(二)感恩教育
生活在當今年代的很多小學生,不懂得感恩父母的愛,只圖別人對自己的關愛,卻沒有換位對長輩付出關愛,只圖長輩無私的奉獻,卻不會懂得珍惜及感恩父輩們的愛。英語繪本教學選擇了《攀登英語閱讀系列》第六級的The Hands of Me,它講述的是以一位小朋友的口吻,自述了從小到大,爸爸對自己的愛,全文以爸爸的手貫穿整個繪本,如,很小的時候爸爸用他粗糙、笨拙的手,幫作者扎辮子;當“我”在小學的運動場上進行跑步比賽時,爸爸豎起他強而有力的手為“我”吶喊加油……通過課堂教學,學生不僅學到了英語知識,還懂得了生活、人與人之間需要愛,要感恩別人的愛,懂得知恩圖報。
(三)學會包容、與人和諧相處
又如,《攀登英語閱讀系列》的Harry's Trouble,故事內容:小刺猬Harry因為渾身長滿了刺,而不能常常和朋友們交往。有一天,大灰狼來了……教師展示圖片,學生在圖片的幫助下,理解圖片的故事內容,掌握各情節大意,通過圖片和已有生活經驗,預測故事情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就“Harry 用全身扎滿水果的辦法來與小動物們玩耍”這件事來討論事情的兩面性。這一課時教學讓學生明白每件事都有它的兩面性,在看清楚事物的優缺點后做好防范措施。在學習中領悟,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要學會接受自己的短處,正視別人的短處,人與人之間互相包容、和諧相處。
(四)樂于助人、為人正義
《麗聲經典故事屋》第五級 The Magic Paintbrush 講述的是: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我們要常常幫助一些有困難的人,要有一顆樂善好施之心,為人正義,相反,不要自私自利。 沿著這個文化品格目標進行繪本閱讀教學,學生在故事學習中了解各人物特征,明白了道理。學科滲透德育,讓德育潤物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