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學生的成長與學習過程中,初中學生學習的承上啟下階段,該階段的教學實效性將對學生后續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隨著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不斷落實,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核心素養教育的呼聲漸長,課堂中教師應將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積極創新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提高教學實效性。學生核心素養在初中階段的成功培養能夠為之后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能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競爭力,不會落后于他人,同時這也是現代教育改革要求的重要體現。因此,文章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為題展開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教育;滲透策略
一、 引言
對學生開展核心素養教育,能使得學生不斷增長個人社會適應能力,運用課堂知識來對生活問題進行思考與解決,在實踐中提升個人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若想對學生開展科學的核心素養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寫作等各方面學習能力,其首先要傾聽到學生最真實的學習訴求,抓住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增強對書本的教學深度,做到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各模塊的學習能力;其次,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達成也是意料之中,對實現語文教學中素質育人的教學倡議有一定助力作用。
二、 初中語文教學核心素養概述
核心素養是一種理論,其與普通素養不同,是指學生具有的為社會發展及終身發展所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可通過后天教育培養與形成,包括:創新實踐、自主發展、社會關愛、合作參與、個人修養等。而語文核心素養則是指對學生的學習方向、思維品質、個性品格、語文知識、學習習慣、語文能力等內容的綜合評價。應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模式的灌輸式教學,應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其學習需求,加強培養其核心素養。
三、 核心素養對初中語文教學的作用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以下兩方面作用:一方面是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核心素養下語文教學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提高教學質量,能夠打破傳統思維的束縛,對學生開展思維訓練;另一方面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都是精挑細選的,其中也體現了很多高尚品德,能夠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學生在閱讀后會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能夠主動調整學習狀態,學習的積極性更高。
四、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教育現狀
上文中已經提到,在學生的成長與學習過程中,初中學生學習的承上啟下階段,該階段的教學實效性將對學生后續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若在教學課堂中科學開展核心素養教育,能使學生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陶冶情操。但是在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中,仍存在一些“頑疾”,導致核心素養教育的落實與有序開展顯得舉步維艱,教學實效性只降不增,這就需要諸位同仁耐心鉆研,悉心改之。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發現了若干問題,并總結成了如下幾點。
(一)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自主參與積極性不高
在筆者的課堂中,發現有部分學生因諸多主客觀原因,在學習過程中,對語文表現出一副興趣平平的樣子,因為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也顯得不靈活。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單一
現代化教育背景與趨勢下,部分同仁仍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與束縛,教學內容也只是局限于考試范圍內,所有的教學目的都是為了幫學生應付大大小小的考試,教師講,學生聽,單向的知識輸送直接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落實顯得十分艱難。
(三)教師缺乏專業的教學理念
上文中提到教師受傳統應試教學思想的束縛,教學模式傳統單一,其中還有部分原因——教師缺乏專業的教學理念。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更是阻礙核心素養教育的主要阻力之一。
五、 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
(一)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培養其語言能力
中學生的語言能力是能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以滿足思維運行與發展需要的聽、說、讀、寫能力。在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是課堂整體走勢的把控者,學生的學習活動時間、方法等都是由教師制定的,這種情形下,學生在課堂中毫無主動性,未有真正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與時間,這也就限制了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為了科學引導學生的語言能力,切實提高教學效率,諸位同仁應當適時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制定教學計劃,實現學生的多元化綜合發展。例如,在開展《回憶我的母親》一課教學時,筆者在教學初級階段,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創建交流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回憶與母親之間發生的、印象較深的某件事。根據這件事來聊一聊母親對自身成長的影響,運用這種讓學生自主發揮的引導模式,讓學生調動自身語文知識儲備,開始交流活動。而后在正式的文章講授過程中,筆者組織了小組朗讀的形式,深切感受作者情感的真摯與用詞精妙動人之處,全面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最后,在文章分析階段,筆者為學生拋出了若干教學問題,讓學生以小組形式來討論與解決問題,整個教學過程,直接凸顯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生生之間的合作,培養了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
(二)教學方式多元化,讓學生敢說、會說、能說
上文中提到的語言能力發展,其主要是由聽、說、讀、寫四部分組成,若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科學開展核心素養教育,那么教師必須要對教學方法做出改良與創新,引導學生語言能力的科學發展,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并在該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表述方式,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與自主處理信息的能力。對此,筆者建議,應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善用各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科學開展聽、說、讀、寫四方面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三)注重現代化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主要的教學設計是圍繞課本展開的,但是因為其他教學任務的影響,導致教師的教學精力分散,繁重的教學壓力背后,還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師生關系。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高效課堂得以順利開展的橋梁,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中,要將部分教學精力放在師生和諧關系的構建上,消除與學生之間的隔閡,縮短師生距離,為初中語文核心素養教育的開展助力。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性格叛逆,想法獨到,若教師再想用“師威”來壓制學生,最終結果可能不盡人意,師生關系進一步僵化。對此,筆者建議諸位同仁在教學工作之余,可選擇與學生聊天等形式,走進學生群體中間,放下教師的包袱,亦師亦友,與學生成為學習上的好對子,生活中的好伙伴,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環境中快樂學習,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羞怯與畏懼心理。例如,在筆者的課堂中,講授《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抓住學生喜歡課堂戲劇表演的特點,讓學生自主閱讀文章,發散思維,全面感受這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背后,折射出的皇帝的無知與荒謬。經過這一自主探究環節后,筆者組織班級學生精煉文章情節,并將其排練成話劇。學生為了演好話劇,認真閱讀文章,查閱資料,把握劇中人物特點,并選擇兩位性格活潑機敏的學生來扮演哄騙皇帝的騙子,選擇一名高個子學生來扮演皇帝的侍衛,一名學生扮演天真的孩子,最后一名充當皇帝,然后開展對故事的演繹。以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學素養,使其感受到核心素養在課堂中的融入,豐富其想象力。
(四)注重教學情境質量,培養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期,對一切處于認知盲區的事物用有著強大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由此可知,單一重復的教學模式對學生而言,缺乏新奇性,教學情境設置按部就班,毫無創新,長此以往,學生將對語文學習失去熱情,后續教學工作開展難度極大。教師若想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文章學習過程中,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注重教學情境質量,是學生文本閱讀能力得以發展的基礎。例如,在筆者講授《社戲》一課時,因為當下,人們的物質生活十分優渥,學生對勞動人民的認知還停留在《憫農》這首詩的理解上,為了讓學生深切感受作者對勞動人民的真摯情感,筆者規劃課時,在一趟社會實踐課上,選擇帶著學生參加勞動,帶領學生清掃學校操場,打掃校內垃圾,這個過程中,筆者并沒有“當監工”,而是引導學生做好防曬工作,戴好手套,加入到了“清潔小分隊”中。勞動的過程十分辛苦,隨著勞動時間越來越長,有部分學生已經顯得力不從心,此時筆者以聊天的形式跟學生說:這就是勞動,付出汗水的過程是不是很辛苦?干凈的校園環境是不是學校清潔叔叔和阿姨們的勞動成果?作為學校中的一員,是不是應該尊重叔叔阿姨們的勞動成果?不知道諸位的感受如何,老師已經累的發昏了,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體恤清潔工作的不易,約束自我,減少個人垃圾輸出。此次活動結束后,筆者更加嚴格約束自己,與學生一起整理教學廢紙,帶領學生制作個人垃圾桶,班級環境十分整潔,學生們的個人修養有了很大提高,筆者的教學工作壓力也輕松了不少。
六、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章中筆者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為題展開研究。文章首先對初中語文教學核心素養概念進行闡述。其次分析了核心素養對初中語文教學的作用。而后研究了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教育現狀: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自主參與積極性不高;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單一;教師缺乏專業的教學理念。最后給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的途徑: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培養其語言能力;教學方式多元化,讓學生敢說、會說、能說;注重現代化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注重教學情境質量,培養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筆者淺見,望為諸位同仁的教學工作提供些許參考。
參考文獻:
[1]宋甲.注重核心素養培養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初中語文核心素養下閱讀教學幾點感悟[J].考試周刊,2018(35):52.
[2]韓雪.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中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價值及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9(8):100.
作者簡介:馬海寧,甘肅省臨夏市,甘肅省臨夏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