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廣泛推行的今天,初中地理學科不僅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可以使學生在日常中運用在校學習的知識,做到學以致用。而在家校合作下,學生受到來自家庭、學校雙方面的教育,可以更好地促進孩子能力的提高。在這種模式下,教師與家長相互溝通,相互配合,在實踐的過程中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引導,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所學知識,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文章從家校合作的角度下探索培養初中生地理實踐能力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初中地理;實踐能力;家校合作;教育
地理學科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理科色彩和文科色彩都十分濃厚,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經常會面對理論知識講解上的瓶頸,而造成這種瓶頸的原因主要分為兩方面,主觀上來講,地理學科本身難度不高,但是涉及面十分廣泛,涵蓋了天文、地質、水文、人文等多方面內容,同時還涉及一些較為抽象的定理原理;客觀上來說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尚未完全成型,抽象思維能力亦十分有限;在面對這種雙重壓力時,很多學生會產生十分巨大的學習阻礙。但是若將實踐與知識相結合,不僅能夠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同樣還能夠幫助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深刻掌握所學知識。然而實踐固然可行,但方法亦很重要。家校結合的培養方法能夠更加有效地降低學生的接受門檻,讓學生不僅能夠在學校學習書本知識,更加能夠在家庭氛圍中感受地理的魅力,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因此家校合作的培養方法對于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
一、 家校合作培養地理實踐能力對于初中生地理學習的重要性
教育的研究與實踐證明,優秀的教育離不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地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僅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更要在生活中接觸社會、接觸自然。在實踐中觀察、探索得出的知識要比從書本上理解的深刻,故需要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去運用。家校合作使家長與教師相互配合、相互溝通,行動與目標一致,使教師與家長的教育互補,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在地理學科綜合能力的提高。初中生在校得到的地理實踐機會大多來自學校集體組織的課外活動,這種活動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鍛煉。而家校合作下,學校與家長相互溝通,統一目標。家長也可以用一種更輕松的方式陪同孩子了解自然現象,熟悉社會人文。相比于學校組織的實踐活動,家庭的出行更加自由,更加簡單,能夠讓孩子更加專注地了解地理常識,通過切身的體驗與學校中所學的理論知識相結合,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激發孩子對地理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因此二者結合的方式更加能夠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全面發展。
二、 目前學校對于初中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方法
目前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大多以講授為主,將課本作為課堂的重心,利用教材中的圖片生動形象地為學生進行解讀。使學生更快地掌握理論知識,但是會造成學生出現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能力弱的現象,并不能靈活應用在生活中。并且學校組織課外活動的機會較少,對于學生而言,集體出行的實踐學習局限性多,時間緊張,為了保證安全會適當減少學生的體驗性。針對于提高初中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目前學校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教師演示引導實踐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相關的地理知識后,增強地理學科對學生的吸引力,向學生介紹相關的地理現象,用幻燈片或視頻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展示,并為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例如教師播放“地球公轉”的動畫,為學生講解此現象出現的原理,讓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一個初步的掌握后,通過分組討論、研究,讓學生借助道具來解讀這一地理現象,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印象,在課堂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講解能力,從而達到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把握。
(二)課外活動著手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僅憑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和圖片展示是遠遠不夠的,學校需要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了解實際問題的能力。組織戶外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在校園中觀察,讓學生動手畫出學校的平面圖,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用地理的知識來解讀周圍的各種現象。教師以學校作為教學的載體,設置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靈活運用,例如:經過學校國旗桿時,觀察并分析風向的變化及旗桿影子長短的變化;經過學校地理園時,觀察并說出相應的地形地貌及特征;經過校區兩旁的綠化,觀察植物種類,并說出所處地區的植被特點等。通過課外活動,使學生利用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來解釋身邊的各種現象,能夠很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不再是單純地學習教師所講授的知識,而是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了活動實踐中,既能滿足學生的自信心又能提升學生的觀察力。
(三)自主練習推廣實踐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當學校帶領學生進行課外實踐后,學生已經對地理知識運用有了初步的認識,教師通過引導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進行課外實踐,獨立思考,查閱書籍以達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增強知識儲備的目的。而這種自主訓練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漸熟悉研究探索方法,增強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不再受限于老師的既定思維,更加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發散思考,從而更為全面地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
三、 家庭培養實踐能力對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幫助
家庭成員是父母與孩子,相比于學校教學具有人數少、容易組織的優勢。相對于學校集體組織社會實踐,家庭的外出實踐更容易開展。例如外出旅行,父母可以給孩子更好鍛煉機會:讓孩子安排出行路線,了解鐵路交通;讓孩子計劃外出地點,不但可以讓孩子利用在課堂上所學知識來做好前期準備,同時也能很好地鍛煉自理能力;給孩子機會,讓孩子來介紹旅行中的山川、河流、植被、氣候等地理現象。
(一)家庭預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上實踐內容
家長通過外出旅行,所經歷的風土人情可以讓孩子開闊眼界,了解與地理有關的人文知識等等,這種生活中的簡單實踐與其說是教學更像是拓寬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面。當學生在課前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知識素材時,當課堂上教師教授相關內容時便會更容易理解。
(二)家庭監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避免課外實踐危險
安全問題作為課程實踐的重中之重一直以來都受到學校和家庭的共同關注。家長帶領學生進行課外活動實踐時由于針對人數少,家長很容易發現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一些危險舉動。當這種情況出現時,相對于老師而言,家長能夠更加迅速且直接地予以糾正,從而避免危險的發生。但應注意的是家長在進行實踐帶領前也應初步掌握一些安全細節,從而更加有效地避免危險的發生。
(三)家庭鼓勵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課外實踐積極性
家庭作為每位學生接觸最多的環境,其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而家庭的肯定與鼓勵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同樣意義重大,因此家庭引導的地理實踐學習不僅能夠從知識上給予學生最大的補充,同時也是對學生自主實踐的鼓勵,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能夠更加放松地進行學習實踐,從而享受地理實踐的樂趣,十分利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四、 家校合作下學生進行地理實踐對于其學習的幫助
家校合作下的地理實踐教學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產物,它不僅能夠完整地融合上文所述的各自優點,同時還能夠合理避免各自的缺點,但是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習效率,避免時間的浪費,我們同樣應當積極探索合理的方式方法。
(一)家校合作實踐能夠塑造更加利于培養學生興趣的學習環境
在組織地理課程實踐時我們不僅要注意課程相關內容,同時要關注學習環境,例如在進行一些人文知識的講解時,老師應當主動將課本知識升華到生活中,讓學生回憶與家長一同出游時的所見所聞,關注學生的切身經歷,讓學生能夠從身邊的細節入手,將傳統的教學環境化為一種生活經驗的總結與分享過程,而老師則是在其中起到引導襯托的作用,從而將家庭的輕松融入課堂的學習中,幫助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家校合作實踐能夠更加有利于降低課上教學難度
地理課程的內容繁雜程度相信各位老師有目共睹,但是相對于其他科目,合理利用其與生活的關聯性能夠十分便捷地降低教學難度。例如我們在講解地質知識內容時,便可以鼓勵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去一些名山大川旅游,在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過程中真實感受地質環境的形成與原理,從更為具體的實例入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容,極大程度地降低了課上教學的。
(三)家校合作實踐能夠更加有利于從學生不同角度感受地理知識的魅力
地理知識的魅力之處就在于它無時無刻不包含著生活的細節,大到天體運動小到生活細節,都能發現它的影子。但是課堂畢竟是有限的,校內實踐也是局限的,然而將家庭與學校相融合便能最大限度地將地理課堂進行廣義上的拓寬。學生在家庭戶外實踐中不僅能夠培養自主探索能力,同時能夠幫助其轉化思維,從家長的角度探索地理知識的奧秘,進而更加有利于欣賞地理知識的無窮魅力。
總而言之家校合作的初中地理實踐培養模式是一種將知識融入生活,將課堂帶入家庭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幫助老師順利突破教學瓶頸獲得更多教學思路,同時也能夠幫助家長增加教育參與感,最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學生高效提升學習效率,快速培養學習興趣,更加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思考能力,讓課堂中所學知識能夠真正地走出課本進入生活。因此,合理的采用家校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對于初中生地理學科素養的培養是極其必要且重要的,各位老師應當主動關注此種方法,積極探索、合理利用幫助初中地理學科踏上更為寬廣的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劉云云,毛端謙,趙艷.家庭旅行助力高中生地理實踐力培養[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8):62-64.
[2]劉姣.探秘初中地理課堂地理實踐力的培養[J].科普童話,2018(47).
作者簡介:張璐,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