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活動,還包括其他方面的教育內容。比如思想品德的教育,學習品質的培養,還有心理健康的教育。當社會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人們對精神層次的追求也就大大提高。當精神追求得不到滿足或遭遇挫折,就會出現許多心理問題,或發展為心理疾病。當今社會,可以說,各行各業各個年齡階層的人都存在心理隱患。而中小學生由于學習的壓力造成的心理健康問題尤為突出。作為一名老師,在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就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文章探究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這一問題。
關鍵詞:英語教學;心理品質;英語文化思想;教育觀
現如今,社會競爭力非常大,學生的學業競爭力更大。老師家長學生都承載著學業的巨大壓力,而壓力的最底層就是中小學生,所以學校在對學生實施學業教育的時候,關愛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迫在眉睫。作為一名英語學科的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語言觀和教學觀,在給學生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及英語語言交際技能的同時,還要善于更深層次的挖掘英語語言文化特點和文化思想底蘊,充分利用其教育的功能,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美德熏陶,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構建積極樂觀的世界觀。具體來說,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怎樣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 首先教師要具有很高的專業水平及優秀的人格品德素質,才能實現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
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首先,教師自身必須得具有很高的英語專業素養,對英語這門語言的有關語法知識,文化思想都要有深入的專業化的研究。只有這樣,教師才有能力把英語知識的傳授活動與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品德教育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并且教師還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優秀的業務素質,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心理品質。如此的教師才能做到在英語教學中給予學生高水平的學業教育,道德教育及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
二、 教師要真誠對待學生,培養師生之間愉快和諧的情感
師生之間要具有愉快和諧的感情,教師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有名家說過: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人。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善于研究學生的心理,運用恰當的教育手段,努力迎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心理需求,給予他們最適合其心理特點的教育。其次,教師自身情感情緒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滿懷熱情進入教學活動中,學生也會受其感染而積極熱情地投入學習。反之,教師精神萎靡情緒低落,學生上課便會缺乏興致,反應遲鈍思維不活躍。教師還要具有很豐富的感情文化世界,在課堂上他們要以感情感染學生,以感情啟發學生使其進入英語語言情境,點亮學生的心路,理解語言隱含的情感和內容,學習效率明顯。教師課堂上須懷著一顆愛的心靈,面帶春風,以風趣幽默的語言面對學生,展開靈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愉悅學生的感官,增強老師的親和力。第三,教師要尊重學生,與學生共情,并且教導學生尊重老師,只有彼此互相尊重,教育才可以收獲良好的效果。第四,教師要在學生的學習中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善于發現學生中存在的真善美,發自內心的贊揚鼓勵學生,對于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恰當的行為,都要充滿愛心并有耐心地給予糾正和指導,以此去建立和諧健康的師生關系。
三、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能力挖掘出教材中思想文化教育素材,借助教材內容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
英語文化的發展悠久深遠,教師須以文學性的高度對學生實施英語教學。首先,教師應具有廣博的跨文化知識,以很深的文學素養解讀教材中的思想文化內容,準確把握本單元教學內容的語言功能,積淀英美國家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知識,懂得其人民的信仰和其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借助承載了這些文化內容的語言,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思想意識和堅強樂觀的人生觀,樹立真善美的心靈品格。比如八年級下冊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這一單元的語言功能是學會用英語談論問題,并學會給別人提出可行的建議。很多初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后性格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變得很孤獨很敏感,有許多學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和別人交流,他們有的遇到問題要么獨自承受,要么嚴重叛逆。教學這一單元內容時,教導學生學會敞開心扉和父母談論他們的思想,談論他們的問題,學會從父母和朋友同學那里及時尋求幫助。再比如,在本冊第一單元的最后一篇閱讀文章“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在教學這一課時啟迪學生要像課文中主人公那樣在尋求夢想的路上,任憑遭遇了何等不幸,都要具有堅持不懈,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在英語教材中,對學生進行各方面健康的心理品格培養的素材多得不勝枚舉,處處皆是。這就要求教師善于發掘善于利用,潛移默化地塑造出學生健康的心理品格。
四、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采用適合的教學策略,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營造優秀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最佳的心理體會和感知效果
教師在備課時,就要設計良好的教學方法,好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極大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課堂中要以其高超的教學藝術水平和課堂駕馭能力,在課堂上借鑒英語教育前輩們所創設的優秀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比如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及功能教學法等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造精彩的課堂教學,精彩的課堂,學生的感官得到了極大地享受,求知的心理得到滿足,學生自然會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而且,由于學生興致高昂,思維活躍而積極,智力潛能得到了極大的開發,思維會逐漸的發展到另一個高度。我們拿采用情境教學法舉個例子,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這一單元的語言目標是讓學生使用現在完成時態談論過去的經歷。在教學時老師就要展開想象力創造性地為學生創設語言情境,老師先用英語談論自己:I like traveling. I have been to many places. I have been to Shanghai,Yunnan Province, Shandong Province,etc. Now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you have ever been? Tom,Have you ever been to Shanghai?教師邊用英語介紹邊作一些必要的漢語解釋。學生帶著對這個話題極大的興趣慢慢的進入詢問一個人生活經歷的語言情境,體會現在完成時態的意義及其語言結構。這樣的課堂教學使語法概念形象易懂,學習效率高,學生心情愉快輕松,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同時堅決反對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或者使用某種固有而陳舊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這樣低級死板的英語課堂不僅教學效率低,而且會抑制學生的思維,甚至致使學生的心理長期處于壓抑的狀態被迫學習,時間久了學生便會產生厭學情緒,影響他們以后的學習之路,或形成難以預料的心理疾病。另外,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直觀教具等使學生鮮明生動的理解新課內容,可以在課件里設計一些動畫視頻,使學生充分體會語言功能,刺激感官,激發學習興趣。課堂上教師以完美的英語口語與學生交流,引導學生用簡筆畫畫出語言所表達的內容,活躍學習氣氛提高學習效果,并形成自我發展能力。第三,在課堂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進行評價,采取多種形式的評價,學生會產生積極良好的學習體驗情感,進而更加努力學習,而且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了充分認識后,總結自己的不足和知識缺陷,進行自我完善,并形成自我發展能力。第四,教師一方面要知識精深,一方面要身帶藝術修養,在課堂上給學生有設計感的課。課堂活動要有靜有動,課堂的進展要有層次感,激發學生的感官,層層深入領悟學習內容。教師在課堂上要為學生設計靈活多樣的學習活動,吸引學生始終以積極活躍的思維參與學習,可以組織學生做游戲,分組比賽搶著拼寫單詞,情景對話,朗讀比賽等活動。為其所設計的操練活動的難易程度要有多種層次,而且話題要新穎,知識內容上要新舊結合,既要讓學生有所挑戰,又要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功的喜悅。總之,作為一名教師要認真的備好課,上好課,對每堂課都要精心設計,高效駕馭課堂,展現教學藝術水平,使學生每堂課都新穎精彩,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樂趣,確保他們獲得最佳心理效應,并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五、 英語教師要具有正確的教育觀,摒棄錯誤的唯成績論的教育思想作風
最后,針對于當今教育體制下,教師在教學工作的壓力以及職稱利益驅動之下,只重視成績教育而忽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我們要深刻反思自己,用科學先進的理念充實自己的教育觀,對學生實施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活動。現實中存在一種很悲哀的教育現象,一則很多教師的教育觀存在問題,他們片面認為教學就只是給學生傳授知識,而沒有意識到教育所涵蓋的其他重要的內容和方面。二則教師把學生當成功名利益的犧牲品,他們一味地追求自己的教學成績,對學生進行機械重復的習題訓練,違背教育規律,制約學生的智力發展,甚至傷害學生的學習信心。有些教師給學生施加精神壓力,對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進行粗暴野蠻的批評,導致學生厭學,甚至性格發生扭曲,造成了很多心理疾病。所以,教師要改變過去陳舊的教育理念,要廣義而科學的理解教育的涵義,做一名真正去實現教書育人本質含義的好教師。因此,教師要時刻持一顆高尚智慧的心靈,在英語教學中給學生傳授知識時,在課外和學生的生活中,要帶著一顆博愛的心靈關心學生,以一顆智慧的心靈了解學生心理特征,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心理差異,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使其以健康的心理投入到學習中去。
總之,教育從來都是一個非常難而又復雜的過程,作為從事英語教學工作的教師,我們應該終身保持一種學習的心態,在教育工作的生涯中,學習正確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收獲良好的教育效果,尤其要提高對學生的心理教育水平。各學科教師都應該在自己本學科領域中積極探索,開發靈性,善于捕捉培養學生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質的素材,并巧妙應用于學生的心理教育活動中去,從而收獲完美的教育結果。我們不僅要培養高科技社會所需要的高知識水平高學習能力的學生,還要培養出人格完善有品有德,并具有健康心理的人才。這樣的人才,才會以健康的態度面對將來的社會生活和工作,為社會貢獻力量,發揮才能。
作者簡介:李喜艷,甘肅省平涼市,平涼市崇信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