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
摘要:本文從案例教學概念及政府公共關系學內(nèi)涵和特征出發(fā)、提出政府公共關系學引入案例教學的必要性,以“會理懸浮照事件”案例在兩個行政管理專業(yè)班級的教學實踐為例,分析案例教學的實施全過程,總結經(jīng)驗、梳理問題,提出改進建議,以期為后續(xù)案例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政府公共關系學 實踐
一、案例教學法在政府公共關系學教學中的必要性
案例教學法能將現(xiàn)實中的政府公共關系事件以案例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討論等方法感受案例情境,運用政府公共關系學理論知識找出應對現(xiàn)實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適應政府公共關系學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的特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xiàn)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教學。
二、案例教學法在政府公共關系學教學中的實踐過程——以“會理懸浮照事件”案例為例
以“會理懸浮照事件”案例在兩個行政管理專業(yè)班級的教學實踐為例,分析案例教學實施全過程。案例教學實踐對象為兩個行政管理專業(yè)本科同年級班級。使用的教材是廖為健所著《政府公共關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案例教學的內(nèi)容涉及政府公共關系危機的概念、類型,危機管理的原則與策略等知識點。
(一)案例教學前的準備
1.選擇或撰寫合適的教學案例
撰寫教學案例——會理懸浮照事件(略)。
選擇此案例的原因:“會理懸浮照事件”案例是政府公共關系危機的真實事件,也是政府危機公關成功樣本之一,社會關注度高。以此撰寫的案例主體清楚、結構完整、信息量大、針對性強、可讀性強,難易適中。
2.對教學對象進行分析
進行案例教學的兩個班級前期已學習過管理學、行政管理學等課程,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理論知識,但未參加過專業(yè)實習,缺乏對政府公共關系實踐的切身感受。其中一個班級全為民考民學生,個別同學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水平有很大提升空間。
3.對教學環(huán)境進行分析
課程實施場所為禮堂式布局教室,前后分開設計及兩條走道把246個座位分成六個較封閉的區(qū)域,座位不可移動。教室配備黑板、多媒體等設備,但使用多媒體時幕布會遮擋黑板。
4.確定案例教學目標
本此案例教學目標分為三個層次:知識目標——學生能理解政府公共關系危機管理相關理論知識,包括政府公共關系危機概念、特征、類型等。技能目標——學生能運用政府公共關系危機管理中的策略分析現(xiàn)實中的公共關系危機問題,并在分析中遵循政府公共關系危機管理的原則。情感目標——學生在分析過程中堅持正確、清晰的價值觀念;學生能在小組討論及發(fā)言過程中形成合作意識與自我管理意識。
5.制定案例教學課堂時間計劃
案例教學課堂授課主要分案例導入、小組討論、班級討論、案例總結四部分,計劃每部分用時約30分鐘(具體時長根據(jù)課堂實際情形適當調(diào)整),合計2小時。兩節(jié)50分鐘的課時加課間休息時間,基本滿足案例教學時間需要,但略顯倉促。
6.劃分討論小組
按花名冊學號將學生穿插分組,6人一組,每組學號靠前同學為組長,學號靠后同學為記錄員。
(二)案例教學的課上實踐
1.案例導入
環(huán)節(jié)一:引入政府公共關系危機管理的相關知識點。
環(huán)節(jié)二:呈現(xiàn)“會理懸浮照事件”案例。
環(huán)節(jié)三:提出案例情節(jié)思考題,引導學生理解案例。
思考題一:工作人員孫某為何要ps領導的工作照?
思考題二:網(wǎng)友看見ps過的工作照,為何反應激烈?
思考題三:會理縣為何最終決定決定采用正面回應策略?
教學效果:夯實理論基礎、把握案例情節(jié),有效提取案例信息,為下一步案例討論奠定基礎。
2.小組討論
討論問題
問題一:“案例中的事件是不是政府公共關系危機事件?”
問題二:“談談此次會理政府公共關系危機處理中的策略?”
問題三:“會理政府在此次公共關系危機處理中有哪些可提升的地方?”
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不需過多參與學生討論,主要以巡視和引導為主,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其他人發(fā)言,有禮有節(jié)表達自身觀點,以恰當?shù)姆绞綔贤ń涣鳌?/p>
教學效果:使學生在理解政府公共關系危機相關知識點、明確會理政府危機處理策略基礎上,精準把握案例分析方向,感受政府公共關系危機處理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深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班級討論
環(huán)節(jié)一: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環(huán)節(jié)二:教師引導學生對各組匯報內(nèi)容進行問詢。
教師以引導和主持為主,認真記錄各小組觀點和問答內(nèi)容、控制節(jié)奏、調(diào)節(jié)氣氛、保證討論順利進行。
教學效果:鍛煉學生表達、溝通等能力,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案例總結
環(huán)節(jié)一:以學生答、教師記的方式歸納本次討論觀點,肯定不同觀點的價值,同時也提出改進建議。
環(huán)節(jié)二:梳理本次課程涉及的知識點。
環(huán)節(jié)三:點評學生表現(xiàn)。
教學效果:學生積極回答教師提問、回顧不同觀點,反思自身表現(xiàn),尋求較完善的處理策略,建立政府公共關系危機處理程序和策略的知識框架。
三、案例教學法在政府公共關系學教學中實踐效果評價及分析
(一)學生對教師案例教學表現(xiàn)的評價及分析
1. 學生對教師案例教學表現(xiàn)的評價
通過對兩班69個學生進行的課后教學評價顯示:
對本次案例教學認可度方面,對案例材料認可的學生占91.3%,認為本次案例教學效果良好的學生占94.2%,認為教師案例教學法操作得當?shù)耐瑢W占78.46%,希望老師再次運用案例教學法授課的學生達到100%。
在案例教學與講授法比較方面,認為案例教學更能引起學習興趣的學生占91.3%,認為案例教學使知識理解和記憶更加容易的學生占86.96%,認為案例教學整體教學效果好的學生占75.36%,認為案例教學有助于提升思考、表達、協(xié)作、應用等能力的學生占84.06%。
但同時對本次案例材料的認可度一般的學生占8.7%,認為本次案例教學效果一般的學生占5.8%,認為案例教學占用太多課堂時間的學生占65.22%,認為案例教學知識點不如講授法清晰的學生占18.84%。
2. 評價結果分析
學生對此次案例教學授課過程評價較高,說明“會理懸浮照事件”案例難易詳略得當、能引起學生興趣,教師合理把握課堂時間,有效引導小組討論、班級討論,案例總結較為全面、加深了學生對政府公共關系危機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增強了運用專業(yè)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但同時也發(fā)現(xiàn)如下問題:
第一,案例教學復雜程度高,對教師要求較高。教師理論的扎實程度、知識面的廣度,案例教學經(jīng)驗及能力的高低,都會影響到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案例教學效果。
第二,案例教學法與講授法相比各有優(yōu)劣。案例教學法能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增強將理論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的能力。而講授法在講解理論知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系統(tǒng)性、連貫性與邏輯性。
(二)授課教師對學生在案例教學中表現(xiàn)的評價及分析
1. 授課教師對學生在案例教學中表現(xiàn)的評價
每項滿分為10分,共六項。
學生課前及課上整體表現(xiàn)(8分)
學生參與案例教學活動的積極程度(10分)
學生對案例材料的理解程度(7分)
學生表達觀點的清晰、準確程度(7分)
學生應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8分)
討論小組分工與協(xié)作的表現(xiàn)(9分)
2. 評價結果分析
授課教師對學生案例教學中表現(xiàn)的評分結果顯示平均分為8.17分,說明學生在整個案例教學過程中表現(xiàn)良好,能積極配合教師授課、討論小組分工合理、成員間合作密切。教師對學生在教學中的表現(xiàn)比較滿意。
但學生在案例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之處。究其原因,一方面每班中學生、理解、表達及專業(yè)能力素養(yǎng)存在一定差異;另一方面,此次授課其中一個班級全為民考民學生,部分學生使用國家通用語言能力不足,導致對案例材料的理解停留于字面意思,無法對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個別同學無法清晰、準確表達觀點。
四、結語
政府公共關系學課程具有內(nèi)容豐富、綜合性和實踐性強等特征,教學難度較大。在其課堂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能夠使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掌握政府公共關系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要使案例教學達到最佳授課效果,教師須熟練掌握案例教學原則與方法,通過優(yōu)化案例教學設計來彌補案例教學課時不足,結合授課學生的具體情況,探究最適合的案例教學模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案例教學的積極性。以期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出符合當代政府公共關系發(fā)展需求的人才。
【基金項目】本文為新疆大學“21 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四期項目(XJU2015JGY04)成果
參考文獻:
[1]付永剛,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學法[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年6月,12.
[2]廖為健.政府公共關系[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第二版,12.
[3]夏家發(fā),彭近蘭.教學活動設計[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