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啟明
【摘? ? 要】巧用情境化方法,是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情感體驗性與趣味高效性的重要措施,也對小學生文學知識、漢字素養及思想情感等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簡要分析了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運用情境化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新措施來提高其教學水平。
【關鍵詞】情境化方法;語文教學;識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3-0159-02
【Abstract】The skillful use of contextualized method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fun efficiency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literacy teaching. It also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iterary knowledge, Chinese character literacy, and thoughts and emotions. 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contextual methods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iteracy teaching, and proposes some new measures to improve its teaching level.
【Keywords】Situational Method; Chinese teaching; Literacy teaching
以往語文識字教學活動很少對漢字詞語的字源演變、字形結構、古籍釋義等進行詳細講解,造成了小學生漢字情感及民族文化認同感的缺失,而情境化方法是降低小學生漢字詞語學習難度及提升小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師應讓情境化方法貫穿于語文識字教學活動的始終,從情境教學形式、內涵、目標等方面來擴大其對小學生漢字詞匯量及語言能力的促進作用。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課堂上教師會帶領小學生反復、大聲地朗讀漢字詞語,通過反復朗讀的方式來加深小學生對漢字詞語讀音與字形的記憶,很少對漢字字形、內涵、運用技巧等進行具體詳細的講解。雖然這些方法能幫助小學生在短時間內快速掌握大量的生僻漢字和詞語,但卻容易給小學生造成沉重的漢字詞語學習運用壓力,進而引起小學生對識字教學活動的抵觸或排斥情緒,降低了其對小學生漢字學習興趣及綜合運用能力等的培養作用。造成小學生漢字學習情緒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小學生漢字學習意識較弱與識字教學氛圍壓抑。許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識字教學對小學生提升文學修養、理解認知水平及語文考試成績的重要性,其對識字教學活動的輕視心理也會影響小學生漢字學習觀,誤導小學生從思想上輕視識字學習活動,這反映在行動上是敷衍式地參與識字教學活動或者拒絕完成識字課后任務,進而造成了其漢字學習效率及自學能力的雙重下降。
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情境化方法的運用策略
(一)巧設游戲教學情境
小學生所學習漢字詞語的復雜程度,會隨著其年齡的增長及漢語拼寫能力的提升而逐步增加。大多數小學生都比較喜歡做各種各樣的游戲,能從游戲中學習知識技能與放松自我。因此,教師應創新游戲與識字教學的融合運用模式,概括新漢字詞語的基本特征,并在結合小學生游戲實踐能力、理解認知能力及識字教學目標等基礎上,創造性地設計具有較強互動性、趣味性及教育性的識字游戲,讓小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新漢字與復習舊詞語,這樣不僅能幫助小學生快速進入學習漢字詞語的最佳狀態,還能讓小學生感受到學習漢字詞語的快樂。
例如,在學習課文《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時,教師先和小學生明確課文中需要學習和掌握的豆莢、豌豆、僵硬、青苔、洋溢等漢字詞語,師生一起為每一個詞語設計固定的動作。隨后,師生共同將寫有不同漢字詞語的標簽張貼到圓形轉盤的空格上,教師用力轉動轉盤,當轉盤停止轉動時,其上面的指針就會指著不同漢字詞語的標簽,此時,教師讓小學生一邊做相應的動作,一邊解說該漢字詞語的讀音、含義及用法等,沒有順利完成游戲任務的小學生則需要用該詞語造句。這不僅提高了識字教學游戲的挑戰性與靈活趣味性,活躍了教學氛圍,也充分利用了小學生的好奇心與好勝心來提高小學生識字學習活動中的注意力與精力,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識字教學效果。
(二)巧用圖畫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課本上有許多色彩鮮艷、生動形象的圖畫,在幫助小學生理解課文知識內容的同時也吸引了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漢字具有圖形兼具的特點,一撇一橫、一豎一捺,看似簡單的筆畫,卻能組成一個個富有結構美與形態美的漢字。此時,教師可以利用與漢字字形結構或讀音相吻合的圖畫來加深小學生對漢字的理解記憶,比如簡筆畫等。這不僅可以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及聯想能力,也提高了識字教學的直觀性與可感性,讓識字教學活動不再枯燥無趣。在學習漢字“大”“小”“多”“少”“人”“眾”等漢字時,教師可以從網絡平臺上下載相關的圖片,讓小學生在觀察分析圖畫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同時,教師也可以編輯制作從古至今這些漢字的演變過程,讓小學生親身感受漢字的形態美和結構美,強化小學生對漢字文化的認同感,提高小學生漢字自主學習能力與想象創造力。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小學生根據不同漢字的字形進行藝術創作,鍛煉小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及觀察分析能力。
(三)巧設多媒體教學情境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播放語文識字相關的視頻或音頻,既可以是與漢字發展歷史、漢字文化內涵等相關的解說式教學視頻,也可以是精心錄制與剪輯而成的語文識字教學活動視頻,將其上傳到語文識字教學資源庫,以便于小學生自由下載與觀看學習;更可以是分析比較相近漢字詞語含義用途的微視頻,以提高了小學生漢字學習途徑的多樣性與有效性。最后,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實現復雜漢字的線上拆分與組合,推進語文教育事業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例如,在學習《呼風喚雨的世紀》一文時,小學生需要掌握技、獲、索、哲、潛等新漢字。在小學生掌握潛字讀音、含義后,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播放包含基本釋義、常用詞組、古籍解釋等版塊在內的教學視頻,讓小學生具體講解潛、簪、替、僭等形似字的知識,讓小學生從讀音、字形結構、含義等層面來分析這些形似字的不同之處,這在提高小學生漢字形體分析能力及漢字書寫規范能力的同時也增加了小學生的漢字詞匯總量。
(四)巧設兒歌教學情境
兒歌歌詞內容范圍廣,歌曲韻律輕松歡快,深受小學生喜歡。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將兒歌與識字教學活動進行融會貫通。教師既可以將需要學習的漢字和詞語創編成好玩有趣的兒歌,也可以通過教授小學生喜歡的兒歌的方式來讓小學生掌握更多的漢字詞語,促使小學生主動學習漢字詞語。如在學習《動物兒歌》時,小學生需要學習蜻蜓、迷藏、螞蟻、蜘蛛等新詞語,教師可以教授小學生唱兒歌《蜻蜓》,“大蜻蜓,大蜻蜓,綠眼睛,一對眼睛亮晶晶,飛一飛,停一停, 飛來飛去捉蚊蠅。”小學生學唱兒歌的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感受、回想歌詞中漢字詞語的寫法及運用技巧,在復習之前學習了漢字詞語的同時又學習了蚊蠅等新漢字詞語,實現了語文識字教學內容的無限延伸,同時也實現了小學生快樂學漢字的基本目標。
(五)巧設故事教學情境。
教師將新漢字編輯成一個新穎有趣或生動的故事,將小學生代入故事情境中,促使小學生產生故事情感共鳴,在降低小學生漢字學習難度系數的同時也提高了小學生漢字學習的整體性與系統性。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小學生閱讀其指定的故事類文學作品,讓小學生聯系故事全文來分析不同陌生漢字詞語的含義,同時也創設了輕松趣味的教學氛圍。
例如,在學習《小猴子下山》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找出文章中的動物,并用一句話來概括形容這些動物的性格。同時,要求小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創編,改編不同角色的選擇與命運,鍛煉小學生新漢字詞語的運用能力。教師也可以講解一些小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尤其是關于不同漢字來源的神話傳說,提高小學生語文知識面的多樣性。這不僅提高了語文識字教學的豐富性與趣味性,也激發了小學生對漢字文化的探究欲望,更塑造了和諧、神秘與有趣的漢字學習情境。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正視傳統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模式的弊端,充分認識到情境化方法對實現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目標的重要意義,通過創設故事性、游戲性、多媒體及圖畫等教學情境的方法來提高識字教學水平,激發小學生識字熱情,為實現小學生及小學語文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永花.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探索[J].家長(中、下旬刊),2019(10).
[2]宋揚.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探討[J].新一代(理論版), 2018(22).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