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演變,高校的不穩定因素也在逐漸增加,國內高校突發事件的發生頻率也相對較高,這給高校管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也對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如何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系統的高校突發事件應急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有利于提高校園安全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程度,使對校園安全的監測、考核、評比更加定量化。
關鍵詞:高校;突發事件;應急能力
目前,我國社會發展進入新的階段,經濟、文化和社會的不斷變化,社會上各種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突發事件頻繁發生,對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社會的構建帶來了嚴重挑戰。高等學校承擔著培養人才和服務社會的重要任務,是高層次人才聚集和培養的重要場所,高校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高校作為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越來越復雜,高校的學生數量較多,學生們還處在青春期,性格還不夠穩定,易沖動,容易受到蠱惑,因此高校成為突發事件易發、多發區域。同時,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種社會思潮、文化產生碰撞,越來越多的新媒介在廣大的高校學生當中影響越來越大。
高校大學生接受新事物快,善于運用新媒介傳播和獲取信息,極易受到外來事件的影響。高校的管理工作日益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為了保障教育教學生活和工作有序開展,促進校園環境的安全與穩定,高校應重點關注在校園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提高學校自身的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應急機制。針對近幾年高校危機事件的情況,如食堂中毒、校園重大治安事件、突發的流行性疾病等重大突發性事件,給高校領導者及應急管理者帶來不小的挑戰,倘若處置不得當,那么將會嚴重影響學校的和諧和穩定,不僅給學校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會影響社會穩定。面對高校突發事件,我國建立了“一案三制”,即應急管理預案、體制、機制、法制的應急管理體系。同時也2007年制訂并頒布施行了《突發事件應對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這些政策法規也為高校的突發事件應急提供了法律保障。秦皇島市政府也高度重視突發事件的應急工作,將高校的突發事件應急視作全市應急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校作為政府和社會的智庫,應重視應急管理能力評價及應急事件應對策略技術的研究。因此,結合高校突發事件的特點,及時進行危機管控,已成為高校維護安全穩定工作的重點。
1 強化安全管理,落實安全制度檢查
高校安全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高校的許多部門,安全保衛處、后勤管理處、學生處、校醫院、教務處、宣傳部、網絡中心、校長辦公室等職能部門都參與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給高校的安全穩定帶來影響。因此,安全制度檢查就顯得更為重要,定期排查安全隱患,將檢測到的安全隱患進行進一步排查和整改,開展專項整治、摸底等活動,對各種不確定因素做到一經發現馬上控制,努力把安全風險降到最低,把糾紛矛盾盡快化解,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可見,強化高校安全管理,落實安全制度檢查,對創造和諧校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充分掌握學校情況,設計合理應急預案
考慮到事件的突發性和緊急性,應對機制應當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前進行制定。根據對學校情況的掌握,在對本?;厩闆r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制定一套符合校史校情的科學、合理、完備的應急預案,并對應急預案跟蹤考察,根據實戰情況不斷的修訂和完善,讓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有根可循,有據可依。同時還要嚴格按照工作預案明確責任分工,劃分各部門具體職責,充分考慮各方力量,讓各部門形成聯動機制,通力配合。
3 健全組織體系,構建應急互動網絡
對于突發事件的應對,各高校都有應急預案以及組織機構,但國內高校極少有應急預案的常設機構,大部分都是應急預案的工作小組,或是突發事件發生后臨時成立的應急小組,小組成員也是臨時調撥的,這樣的成員組成是非正規且不具有專業性的,缺乏處理突發事件的經驗。建議有條件的高校建立常設機構來應對突發事件,這一常設機構負責高校內所有突發事件的預防、應對和恢復,從長遠來看這是一種趨勢也是一種必須,而現在還不具條件的高校,更應完善突發事件小組的組成,同時,高校應當集合多方力量,構建應急互動網絡,聯合校內外力量,尤其是政府、社會媒體、家長等力量,集聚人力、物力、財力來處理突發事件。
4? 開展交流培訓,加強預案演習
高校以往的安全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針對實際情況,要及時進行學習和培訓相關安全教育知識。高校應該開展系統的應急培訓,一方面是培訓管理者對于應急預案的了解及如何啟動如何開展的培訓,另一方面是培訓師生掌握突發事件的應急知識,這一項要積極同衛生、安防部門的合作,開展具有專業性的培訓、學習和交流活動。
高校的突發事件的培訓與演練往往是我國高校較為不重視的一點,國外很多高校,尤其是日本的學校,對于實戰演習十分重視,雖然學校對學生都會進行突發事件的知識教育,但是真正的操作與演習確相對甚少。安全演習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當危險真正來臨時緊急自救、互救技能就可以直接轉化為突發事件安全逃生技能。而很多高校的實戰演習局限于火災、地震演習,而突發事件涉及方方面面,演習也應涉及包含廣泛,例如開展如學生的自殺、刑事案件、食物中毒、校園交通事故等等實戰演習。
5 建立信息監測制度,加強隱患信息收集
安全類的突發事件可以通過安全制度檢查來將危機扼殺在搖籃里,而群體性事件、學生自殺、刑事案件等許多類型的突發事件則需要靠建立一套完備的信息監測制度,通過多渠道信息的收集,將隱患的火苗撲滅。建立健全突發事件的預防監測機制要結合高校實際,做到安排有序,可建立起自下而上、特事特報的上報制度,建立教師、學生信息員多渠道信息收集制度,建立網絡監測、輿情管理等監管制度,相關人員得到信息后要立即上報突發事件處理機構或小組,立即啟動預警系統,作好預防和應急準備,做到能夠及時發現潛在的隱患以及隨時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
參考文獻:
[1] 王鵬程. 高等學校突發事件預防與應對機制研究[D]. 南昌大學, 2007.
[2] 宋偉官. 淺析高校在新形式下的群防群治工作[J].? 消費導刊. 2011.
【作者簡介】安梁(1983-07-28),男,漢族,黑龍江省大慶人,本科學歷,大慶職業學院黨政辦公室綜合管理,應急管理方向。
(大慶職業學院? ? 黑龍江? 大慶? ?16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