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雅琪 李嘉儀 吳紫鑫
摘 要:禪宗美學思想是中國傳統古典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禪宗美學思想對當代平面設計有所啟發。本文對禪宗美學與平面設計的關聯進行了解讀,剖析了禪宗美學在當代平面設計中的發展現狀,進而對禪意給予當代設計的啟示作了分析,籍以引起設計師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設計本心的追求。
關鍵詞:禪意;平面設計;禪宗美學;啟發
一 、解讀禪宗美學與平面設計
佛教自東漢引入后,與本土的文化相互滲透,逐漸產生一種新美學,即禪宗美學。禪宗雖生于佛教,卻大有不同。禪宗吸收了莊子“天人合一”的思想,倡導返璞歸真,樸實純真。禪宗美學則是探尋事物的本質,撥開物體表面的假象,從而思考人生。
古人講究通感,即通過視、聽、觸、嗅與味來營造美,現在亦是如此。現代的一些平面設計通過高飽和度的配色,繁亂的排版刺激人們的感官來達到宣傳效果。而帶有禪宗美學色彩的平面設計更多的通過自然色與留白式排版來引人注意。
禪宗文化中,物體本身的形態,即是它最好的形態。所以設計師們在以禪宗美學來設計時,會采用物體本身的顏色與線條來表現它,在作畫材料上也追求材料本身的質感,在美學上稱作“追溯其源”。而“留白”更是禪宗美學中的一大特點,留白在平面設計中會使用正負型或白描等藝術手法。流暢的線條和恰到好處的筆觸讓人的思想逐漸從畫中走到畫外,不拘于畫框之內,走向更博大寬廣的“世界”,這個“世界”也稱作“禪境”。視覺上的“白”營造了意境上的“白”,容納不同的思想,包容世間萬物,達到了人與自然的一個巧妙平衡。
禪宗美學的平面設計講究淡化物體表面的干擾,通過物體原始的形態與材料本身的質感直剖物體本身,再以恰到好處的留白給人以思考的空間,探尋事物的本質,從而得到一種心靈上的平靜。
二、禪宗美學在平面設計中的發展現狀
(一)禪意在平面設計藝術中的體現
當今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信息驅動的世界通常要求人們解決不同的任務,人們對藝術設計的發展精益求精,早已不停留在單只講求其功能性的方面,“外觀跟從性能”的時期已泥牛入海一去不再。當下衡量是否為優秀設計作品的標準,應該與觀者內心同步引發精神世界的共鳴為標準。越來越多的當代設計師受到禪宗美學思想的啟迪,設計之初開始從禪宗美學思想出發,尋求能夠“明心見性”的靈感來源,以禪宗美學觀為根基,追求簡約設計的多元化延展和關注本真內在、意境融合的禪意境界。
(二)靳埭強
設計是追根溯源的探賾索隱。設計不能忘本是靳埭強一直以來的理念,他以探索故鄉原土傳統文化為靈感,中國的傳統文化以當代的設計手法呈現出來。水墨為靳埭強移根接葉的 主要創作方式,他將書法與中國傳統水墨技法聯結,通過“空”來將視覺元素進行精進畫面。意境是有所感悟。中式之美在于意境在靳埭強的作品中深深蘊藏,打破了表象的視覺物體表達,在作品中傳達了他對整個人生與世界觀的感悟。不盲從于紛華繁麗的表象形式感,而是根植于本心,扎根本土文化,傳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三)佐藤晃一
佐藤晃一是70年代崛起的革新派中優秀的日本平面設計師。他的招貼設計作品融合了東方傳統禪宗精神和當下時尚新潮等表現手法,恬淡無為、敦龐之樸、注重精神境界的明凈純真的禪意文化無不在其招貼設計作品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每當欣賞佐藤晃一的作品時,從中能感受到強烈的情緒表達和意境的烘托,主要原因是其補色對比的手法運用。日本傳統的色調給人以縹緲空靈、曖昧之感為基礎,尋覓以物寓意、以意暢神,傳達渺遠、寧靜而又簡樸的出世情感。佐藤晃一注重極簡之美,吸收了民族風格并且運用自身民族的思維方式,將禪宗精神和美學中的“空”“寂”元素生動呈現,延伸了形神兼備、 虛實相生的視覺韻律,注重超然象外、韻外之致。
三、禪宗美學給予當代平面設計的啟示
(一)視覺的平衡
留白在平面設計中是十分窮妙極巧地表現形式,也是禪意美學設計上的精髓之處,不能空空如也,雖然表象單一,但也是一個完整作品重要的一部分,與設計作品中的其他視覺元素相輔相成、相互融合。如果希望填補主體視覺的豐富性,以留白來作為引導觀者的視覺落點,這就需要我們不僅僅追求極簡風而進行留白,更要注重視覺上的平穩。在設計中,留白技法并非指空出一方區域或者單純地留出一片白色,而是與其他視覺元素相輔相成的互動關系,甚至根據空白的形式、面積等與不同視覺元素的組合給予觀者不同的觀感和心理上的體驗。空也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指以襯托主體物為目的地留出背景,它可以是白色,也可以是圖案、紋理、圖形等。視覺的平衡也不是指畫面上面積、數量和視覺形式效果的等同,而是從根本上帶給觀者視覺感受上的平衡,視覺元素的顏色、大小、位置和質感等都會對其產生影響。在創作設計作品留白的同時,更要對平面設計作品整體的構圖、色彩、質感等進行考究,不斷追求視覺上的平衡。
(二)意境的營造
留白講究對人們內心的探究,拋開錯綜復雜的外觀視覺,芟繁就簡,去探尋事物的源頭,表象的刻畫并不是留白動人心魄的原因,而是對于意境的追根求源。以留白來渲染意境的技法,充分運用在了中國古代名家名作中,馬遠所創作的《寒江獨釣圖》中,只畫了漂浮于水面的一葉扁舟和一個在船上獨坐垂釣的漁翁。四周除寥寥數筆微波之外,幾乎全為空白,然而這片留白表現出了煙波浩渺的江水和極強的空間感。沒有水卻讓人讀出了寒意蕭瑟的氣氛,對岸重巖疊嶂,天空陰郁,將雪山反襯的更為鮮明,禪意流動無畫處皆成妙境。畫空意滿,這便是留白所帶來的魅力,正是因為這虛實結合的留白空間,將觀者帶入無限遐想的空間,意境深遠。留白技法的巧妙運用與當代平面設計作品中完美的呈現出了中國式的意境美。
(三)本心的探索
在物欲橫流的當代社會,對本心的探尋因每個人心中欲念與日俱增而顯得彌足珍貴。當一個設計師丟失他的了本心,如果只一味為了滿足消費心理,迎合當下商業潮流而設計,只注重表象形式而疏忽滿足人本心源頭的需求,急功近利而遺失本心的設計都會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與推敲。出色的平面設計作品不一定有美輪美奐的表象,但一定擁有撼動觀者本心的能力,與觀者的內心深處達成共鳴。設計最重要的并不是擁有絕佳靈感來源,還需探尋自己的初心,用心感悟生活,感知事物本源,并矢志不渝的去探索大眾內心的真實需求。探索本心就是要求設計師應該懂得思考、復盤本心所想,明確自己內心深處想傳達的意識,并將其以視覺的形式呈現出來。設計師身需身體力行的感悟與探索,才可能設計出扣人心弦的作品。不盲從設計市場趨勢,不受外在的形式感的羈絆,讓自己心平氣定沉淀下來探索本心與作品的內在。
四、結語:
傳統禪宗美學孕育于當代設計中重獲新生,聯合平面設計的藝術手法和表現形式,呈現在觀者面前的是一種極具東方傳統文化特色的表現,呈現出超然空靈,寂靜脫俗的意境。打破固有的表象形式感,從自身出發探索守護初心本源,將禪宗美學的神韻融入當代平面設計中傳遞給大眾。
參考文獻:
[1] 杉浦康平.造型的誕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 季羨林等.禪與東方文化[M].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6.
[3] (日)田中一光,朱鄂譯.設計的覺醒[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
[4] 劉方.詩性棲局的冥想:中國禪宗美學思 想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