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莉杰
教師提問是集體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提問方式與教學效果以及師幼互動的質量有著直接的、密不可分的聯系。巧妙的提問方式能幫助教師達到教學目標,同時可以激發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可以讓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實際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的提問方式存在一些問題,如何提高教師提問質量值得深思。
(一)面向全體幼兒發問
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要保證提問面向全體幼兒,每位幼兒都有同等的機會回答問題,保證教育公平。在提問時,教師要照顧班級里的每一位幼兒,取締個人喜好,不要每次都將能力強的幼兒作為優先提問的對象或者頻繁提問同一位幼兒。教師不可忽視那些發展緩慢的幼兒,要經常鼓勵能力差的幼兒嘗試回答問題。教師要為班里的每一位幼兒創造自由說話的機會并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
(二)面向不同層次的幼兒提問
教師提問時要關注每一位幼兒,同時又要注意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教師要以幼兒已有的知識水平為依據,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針對各方面發展都比較強的幼兒,教師可以提高問題的難度;針對學習存在一定困難的幼兒,可以適當降低問題的難度。教師還可以利用提問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兒;對于內向、少言寡語的幼兒,教師也可以提出他們能流利回答出的問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一)循序漸進、由淺及深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由淺及深地設計問題,問題應該是層層遞進的,體現一定的層次性。提問要有嚴謹的邏輯性,讓幼兒明白提問的內容是什么以及提問的框架,讓幼兒對整節教學活動的大框架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自己學了什么,要學什么。中班幼兒思維方式具有具體形象性,教師要針對幼兒已有的經驗,逐步提供一些新的經驗。考慮到中班幼兒的思維特點和理解能力水平,提問要由易入難,便于幼兒理解。
(二)前后有序、突出重點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充分認識到問題之間存在的聯系。各個問題不應該是割裂開的獨立個體,而應該是緊密聯系的。前后聯系、層層遞進的問題才能保證教學效果。問題的設計一般是圍繞教學活動內容的核心問題,力求簡明扼要,突出教學重難點。
(一)提問目的明確
教師要明確提問的目的,保證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盡量避免與教學內容無關的提問。提問時教師需要將教學目標作為考慮的維度,突出教學重點,盡量避免問一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問題,避免問題的重復提出以及時間的隱形浪費。
(二)把握提問的時機
在何時提問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高頻率的提問不但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還會讓幼兒感到厭煩,提問數量過多的教學活動可能會讓幼兒產生厭倦感。教師要善于把握最合適提問的時機,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在提問時切忌語義含糊,若教師不能表達清楚問題的意思,幼兒理解起來就會很困難。教師在提問時要使用正確無誤的語言,條理清晰、指向性強,具有邏輯性。教師提問的語氣和態度也至關重要,親切并帶有鼓勵的語氣能讓幼兒更愿意主動回答問題,激勵幼兒與教師一起思考。以平等的態度親近幼兒、相互的溝通交流能促進師幼間的良性溝通與交流。
教師的反饋應努力趨向具體化,少用“你真棒”“很不錯”等,避免反饋方式的單一化,應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反饋,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教師在應答幼兒時,要注意步步引導,而不是告知幼兒正確的答案是什么,避免抑制幼兒的思維過程。
教師應從不同角度思考在提問行為上的不足之處,例如提問的普遍性、提問的主體等,提高提問質量,避免形式化的提問,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幼兒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轉變理念,結合理論和實際,完善自身在提問方面的不足,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高新區婁汀苑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