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花

【摘? 要】微課作為新型的教學資源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本文首先分析了微課應用的意義,然后在微課模式下以“作文改寫”為例對小學作文教學進行設計,最后通過實際的調查,比較前后微課對教學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應用微課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作文;微課;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3.2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2-0150-02
【Abstract】As a new type of teaching resource, micro-classes have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lasses, and then uses "composition rewriting" as an example to design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teaching in the micro-class mode. Finally, Through actual investigations, comparing the impact of micro-classes before and after on the teaching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lasses in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teaching can change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and increase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Micro-class; Application effect
一、小學作文教學中微課應用的意義
1.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首先,微課用更加生動的形式將作文知識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觀察力和創造力。其次,微課教學的時間比較短,這與小學生集中時間短的年齡特性吻合。最后,微課是從大量的資源中提煉出的教學重點,凸顯教學難點與教學重點,教師也會十分注重表達的準確和凝練,促進學生更好吸收。
2.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教師準備的微課預習一般都是與課堂知識點密切相關的,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預習的時候還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前任務,學生可以獨立或者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務,在課堂上匯報。學生展現成果的形式一般也豐富多樣,有視頻展示、圖畫展示、文字展示等。學生在課前自學到課堂呈現,已經對作文課上要講的知識有了很多的了解,極大節省了課堂教學的時間,也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二、微課模式下的作文教學設計
1.確定教學目標。本次研究確定“作文改寫”教學主題,作文改寫在語文新課標中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小學階段學生要具有修改自己習作的能力,做到語句通順、書寫規范等,所以,本節課的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改寫能力,還要激發他們的改寫積極性。
2.確定教學形式。傳統的寫作教學側重學生某一方面寫作技能的培訓,對于學生的寫作情境以及交流互動方面關注的較少。所以本次教學設計基于項目化的專題寫作,應用微課作為重要的教學輔助,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去學習作文改寫,提高寫作質量,促進語言的構建、思維的發展等語文核心素養。
3.教學過程。(1)課前回顧。在評改以“變形記”為作文題的寫作訓練中發現,有的學生對題目掌握不到位,會離題。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專門錄制了微視頻,針對作文改寫的“代入法”進行了重點講解,讓學生在課前進行上節課內容的回顧,結合微課上的改寫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2)課堂展示交流。在給學生看完微課以后,隨后給學生下發之前一篇范文,讓學生找出這篇文章的優點和缺點,學生對于找缺點有比較高的熱情,課堂頓時活躍起來,很快將文章的優點和缺點羅列出來。我鼓勵學生對范文的點評進行踴躍發言,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根據學生的點評,我再對范文進行系統的講解。(3)課堂探究。將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然后把學生上節課寫的作文錯開發放給學生,給學生大約10分鐘的時間對其他同學的作文進行點評,然后將優點和缺點依次寫下來,如果自己實在找不出,可以小組內的成員進行討論,由小組共同點評該作文。(4)檢測反饋。課后,將學生的作品收集上來進行二次評改,絕大部分學生的作文有了一定提升,教師將優秀的作文挑選出來,并對他們前后的修改情況進行對比總結,找出優秀作文的共性之處。針對仍然有部分學生的作文修改效果不是很要的情況,教師也將他們不足的地方找出來,并提出改進的意見。教師將二次修改的結果反饋給學生,對于不合格的學生需要進行三次修改。
4.總結評價,完善學案。基于微課應用的作文改寫教學,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寫作方法的引導,讓學生掌握相應的作文寫作知識、寫作經驗。學生寫作時面臨的最主要困難無疑就是缺乏知識與經驗,所以在微課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寫作過程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作文水平。
三、小學作文教學中微課應用效果調查研究
1.研究目的。本次調查旨在研究小學作文教學中應用微課的教學效果,主要以“作文改寫”為例對學生進行微課學習以后的前后效果進行比較。
2.研究對象。從我校五年級班級里隨機抽取兩個班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共82個學生,運用微課輔助其作文學習。
3.實驗變量。實驗以小學作文教學微課學習模式的應用作為自變量,而以學生取得的學習效果作為因變量。
4.實驗假設。本文假設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運用微課學習模式,可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學習質量,也有助于學生人文素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5.學習效果的調查。(1)調查問卷設計。為了檢測微課應用的學習效果,本研究設計了應用效果的調查問卷。問卷總共分為“知識”“技能”“學習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四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每個指標下設置了“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一般”“基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5個選項,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進行選擇。(2)學習效果檢驗。本文根據作文教學中微課應用的模式開展教學工作,然后通過應用效果的調查問卷和F檢驗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
6.學習質量的測驗。為了對學習質量進行檢驗,設計了關于學習質量的測驗卷,測驗卷分為前測卷和后測卷,每個測驗卷都是由20道題目構成。通過學習質量的測驗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運用SPSS20.0對調查結果進行T檢驗,檢驗學生的學習質量。
7.實驗結果與分析。通過上述的應用效果調查問卷測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在知識、技能、學習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四個維度的各個題目的得分Fi值都是大于0.5的, 利用SPSS20.0對前測和后測的成績進行t檢驗,對學生學習質量的結果進行判斷,見表1。我們從以上的檢測結果可以知道,通過差異的顯著性檢驗,也就是說前測成績和后測成績是存在顯著性差異的。
四、結語
本文在作文教學中應用微課,在微課模式下進行作文改寫課的設計,通過實驗去檢驗微課的應用效果。調查結果顯示,在作文教學中應用微課能夠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學習質量,也有助于學生人文素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林秀瑜.泛在學習環境下微課的學習模式與效果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06).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