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移動互聯網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國推出了一批全新的國家戰略計劃,這其中就包括了互聯網+這個概念。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互聯網使各種領域煥發出新的活力,而高校經濟管理領域正急需發展新的生命力。因此,本文從課程體系研究方面出發,對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互聯網+課程體系設計研究作出全面分析闡述。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經濟管理;課程體系
引言:“互聯網+”概念的首次問世就是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中,且有國務院統籌刊印的相關指導文書,這些舉動都昭示著互聯網+的重要性。共享單車、移動支付、手機購票等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名詞,正是互聯網+在各個不同方向做出的實際貢獻。伴隨著這些傳統行業的新發展,企業對新型管理人才也出現了更多的需求。而這對于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學子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因此,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應立足于互聯網+這個概念,根據當前時代形勢設計新的課程體系,幫助學子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
一、互聯網+時代經濟管理類人才能力需求
當前互聯網+使得傳統企業煥發出新的活力,也促使這些企業開始改變以往的管理模式。而探索一條新的運營之道,正需要經濟管理專業人才有著更強的專業能力和更高的個人素養。高校經濟管理類人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
1.了解互聯網+的商業進程
互聯網的出現使得信息能更加順暢地在各地區之間交流,讓各地區人民有了更為緊密的聯系,在知識共享做出了很高的貢獻。在眾多領域之中,商業領域是互聯網運用最成功也最廣泛的領域之一。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從初期的在線通訊、網上購物功能到現在如火如荼的移動支付都有著自己特有的時代背景。因此,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學子應該對互聯網與商業領域結合的進程、不同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不同新鮮事物及管理模式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更好地發展新的管理模式。
2.培養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手段,它更重要的是如何給企業帶來全新的發展方向。而這個方向的探索就需要互聯網思維的參與。互聯網思維,簡單來說就是從互聯網這一新的角度去分析問題以及尋找解決方法的思考方式。因此,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應該擁有一個良好的互聯網思維,并能熟練運用互聯網思維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熟悉互聯網+產業鏈
互聯網+在當今社會各個領域都有很多衍生的新鮮事物,它包羅萬象,所發展的成果成功應用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從日常飲食、人際交往到孩童教育再到便捷醫療,互聯網+將自身快捷簡便的特點融入了無數產業鏈,使它們有了全新的生命力。例如離日常生活最近的外賣產業鏈,從外賣平臺到外賣商家再到外賣騎手,這其中已然依托互聯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而高校經濟管理類學子應該實時掌握當前熱門的互聯網產業鏈,并仔細分析尋找這其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互聯網思維尋找對應的解決方案。
4.學習互聯網+企業管理
企業在接入互聯網+的過程中,往往會促使自身生產和管理模式發生巨大的改變以適應新的發展模式的需求。而這個改變的過程中,熟悉互聯網+概念的專業人才的缺口無疑是非常巨大的。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學子作為新一代成長的人才,應該著重學習互聯網+如何融入企業管理,將互聯網+的概念真正落到實處,最終將互聯網+由一個名詞真正變成一項管理技能。
二、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互聯網+課程體系設計與研究
互聯網+目前是一個正在飛速發展的產業,但很多高校目前的經濟管理課程體系還延續著原先的傳統教學體系,沒有很好地與新的時代形勢接軌。所以,如何設計一個符合當前時代背景和社會需求的高校經濟管理課程體系,是各大高校需要持續研究的課題。經過對當前社會各產業進行調查,筆者認為本課程體系的設計研究應從專題教育方面入手。經過分析整理,各專題模塊的設計內容如下:
1.了解互聯網歷史進程
互聯網歷史進程的專題首先應劃分出時代線,讓學生對互聯網有一個整體的理解。其次給學生詳解互聯網在不同的時代各自有著怎樣的背景,催生出了哪些重要的新事物,新事物的產生又對時代產生了什么影響。這其中著重需要講解的部分應是信息時代,在這一時代,互聯網從誕生到發展,它有著怎樣的時代背景,它是如何發展的都是應該詳細講解的課題。而在互聯網進入中國后,各企業各領域是如何進行互聯網本土化以及如何運用互聯網開拓自身領域,教師都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進行分析總結。在分析過程中,可以從自上而下的層面順序進行研究,最上層的國家政府層面如何應用、中間層是各大企業如何發展、下層是普通群眾如何使用,三個方面層層疊進,可以幫助師生更加深入地剖析互聯網發展進程。
2.培養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的培養需要高校教師不僅在語言定義上面給學生講解,更需要老師帶領學生運用互聯網思維解決實際發生的問題。每一種互聯網思維都誕生于具體的問題和解決方案中。互聯網思維有幾個不同的等級,從數字化到互聯網化再到互聯網思維,層層遞進,分別解決生產效率低下、經營方式陳舊、運營模式落后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大數據搜集開始,運用互聯網工具搜集分析某一課題的數據,然后進行分析,最后運用互聯網思維解決課題所要解決的問題。
3.學習互聯網技術
在當前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換代極為快速,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學習一些基礎的互聯網技術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互聯網思維,更好地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當前時代發展最熱門的有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高校教師可以分別介紹當前熱點技術,讓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方向進行學習。
4.融合傳統企業
互聯網+概念只有融合不同企業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的快速轉型發展,因此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將互聯網+精神融合到企業中去。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下搜集互聯網和傳統企業相輔相成的實際素材,然后選取一些其中的經典案例帶領學生一起進行分析。分析過后,整理整個案例中需要避免的問題和需要借鑒的地方。最后再聯系企業,幫助學生進行實地實習體驗,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互聯網思維,更好地適應企業對新時代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
5.企業運營結合互聯網+精神
高校應結合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對口崗位對學生進行專業培養,幫助學生進入到企業運營崗位中去,在工作中真正地運用學校所學的互聯網+精神和互聯網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體驗企業中各個崗位,對生產到管理一系列流程都進行實地考察研究,做到對企業人員體系有一個熟悉的了解,對企業生產調配也有基礎認知。這樣才能保障學生更快地適應社會實際需求,更好地運用課程所學對社會做出貢獻。
三、結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蓬勃發展,各個行業領域乃至整個社會都對于傳統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有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新時代學子來說,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高校經濟管理類學生應該牢牢把握住機會,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新時代互聯網+人才。高校教師也應該將如何培養新時代經濟管理人才,如何建立互聯網+經濟管理課程體系作為重點研究的課題。師生攜手并進,才能順應時代的呼喚,成為新時代優秀的互聯網+經濟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付嬈,郭茜,李兵.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投資與合作,2020(07):140-142.
[2]吳曉紅,方小枝.基于SPOC模式的“稅法”課程翻轉課堂實施路徑——以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為例[J].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2020,37(03):119-124.
[3]楊薇.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研究[J].中國市場,2020(03):104-105.
[4]張長魯.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互聯網+課程體系設計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11):205.
作者簡介:
李錦鋒,男(1972.8——),漢族,廣東江門人,講師,碩士,研究 方向:市場營銷、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