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
摘 要:在我國,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發展的產物,本身具有特殊性。本文以國有企業資本運營為研究對象,結合近代中國的經濟特點和現代企業管理的觀點,重點分析了國有企業投融資的現狀和模式,探討了加強資本運作的途徑以及加強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問題。
關鍵詞:國企融資;投資;財務風險管控
前言
有效的融資可以給國有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促進其進一步的發展。但是,融資活動也存在一定的威脅性,容易給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一系列問題,使財務風險顯著增加,對國有企業的穩定發展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促進國有企業平穩發展,財務管理部門應與其他管理部門合作,有效控制融資環節帶來的財務風險,抑制其產生和蔓延。
一、國有企業融資投資主要存在的風險和問題
目前,國有企業不僅肩負起促進社會發展的責任,而且還承擔著資產經營的責任?,F階段,國有企業改革,特別是在資本運營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著各種問題和矛盾。投融資過程中一系列問題所帶來的風險制約著國有企業的發展。
1、國企融資存在的問題和風險
(1)融資渠道方式的單一性導致經營風險。隨著全球市場經濟一體化,全球可采用的融資方式日益多樣化。雖然我國國有企業一直在探索和嘗試新的融資方式,但在實際的應用中卻由于種種原因難以實施。例如,直接融資可以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獲得。然而,在我國能夠發行股票的公司主要是上市公司,而國有企業中上市公司的比例很低,債券發行面臨嚴峻的條件和復雜的審批問題。
(2)國有企業行政融資引發的市場風險。當國有企業的資本運營遇到問題時,國家會通過行政手段進行干預,企業能否獲得貸款并不完全取決于自身的經營條件和聲譽。因此,國有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融資行為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融資,可以說這種行為只是銀行對企業的資本供給。這種信貸融資難以保證融資質量和效果,不利于國有企業適應市場經濟
(3)經濟政策和制度不完善導致的金融風險。在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各種問題不斷積累。比如,資本監管缺失、產權不清、對國有企業投資缺乏保護和控制等。國有企業融資過程缺乏強有力的政策依據和科學決策,融資成本難以把握,甚至容易引發債務危機。我國現有的國有資本管控體系已不能滿足國有企業融資的經濟性和安全性要求,容易引發融資風險。
2、國企投資存在的問題和風險
(1)產權不清造成的責任風險。國有企業是國家資本的管理者,不是資產的所有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方面,國有企業作為國有資產的直接管理者,理應對國家負責,他們不是獨立企業;另一方面,國有企業要依靠自身經營謀求生存和發展,對企業和員工負責。這使得企業的投資行為由于主動性和被動性的不同,對結果的責任也不同。如果是企業經營者的主動行為,就必須承擔經營后果,負好責任。如果是因遵守國家安排造成損失的,國家就應當對造成的損失負責。
(2)缺乏科學的戰略規劃導致收益風險。我國國企缺乏國際化、高素質的戰略儲備人才,影響了國企實施海外投資項目。對項目方案的可行性和預期收益的計算缺乏足夠的研究,不利于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的正常、科學運行。
(3)政策及制度不完善導致的投資風險。我國對國有企業的投資政策和制度,特別是對外投資方面,還不夠完善。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國有企業必須走向國際市場。但是在進行投資、上市、收購、兼并等市場行為時,仍然缺乏足夠的招商引資政策帶來的充分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國有企業在海外投資的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方面還不夠完善,制約了國有企業投資活動的發展。
二、完善國有企業投資融資風險管控的措施
1、拓展融資和投資渠道,轉變理念,創新途徑分散風險
多元化融資渠道是防范和控制融資風險的重要措施。國有企業要拓展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在內的多元化融資渠道,如信貸、債券、租賃融資、商業票據等。股權融資具有穩定性強、風險分散容易、股利分配靈活等特點。債券融資包括多種情況,具有融資成本低、發行主體不受限制、控制權保障、風險低、使用限制少、政策限制少等特點。投資產業的選擇也應逐步從傳統產業轉向新興產業,傳統投資理念重視傳統產業的資產化投資,而新的投資理念應更多關注新興產業轉型中的傳統企業,如消費升級產業、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穩定高增長的產業。
2、積極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現代企業制度
傳統的國有企業模式和落后的制度因素制約著國有企業的快速發展。為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資本運營管理,有效推進國有企業投融資管理,必須加強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以市場經濟為基礎,轉變觀念。
3、構建風險控制管理體系規避投資風險
風險控制管理體系是一個嚴格的連鎖體系。通過對投資決策、投資啟動、風險評估、投資回收等過程的專業管控,動態掌握行業市場動態和項目企業經營狀況,實時跟蹤項目的主要經營信息和過程,全面、真實、動態的了解,及時提示不確定因素,及時啟動規避風險和回收投資的程序,制定有針對性的投資風險控制和投資方案。
4、降低融資成本規避融資風險
在融資前,國有企業首先要科學評估自身的融資需求,確定能夠承受的融資金額和期限,根據企業的經營水平,確定適合本企業的融資方案,從而使成本最小化,保證融資風險最小。優化融資結構也是降低融資成本的重要途徑。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改革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給國有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同時也創造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更大的發展平臺。投融資就像一把雙刃劍,在給企業帶來動力和利益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客觀風險。國有企業必須改變傳統經營模式,科學認識投融資,及時掌握國際經濟形勢,把握行業動態和國家政策,增強風險意識,落實風險控制措施,使國有企業能夠更好地促進新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
參考文獻:
[1]孫敏.國有企業融資現狀及風險管控[J.中國集體經濟,2016,(12): 66-67.
[2]宋海燕.國有企業的融資風險與管控[J刀.財經界(學術版),2016,(07) : 48.
[3]符瓊濤.淺談企業集團債務融資風險分析及規避[刀.現代國企研究,2016,(06): 53+55.
[4]尹曉陽.企業集團投資風險管理體系研究[D].導師:劉永澤.東北財經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