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教育界對初中英語教學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其中基于主題意義的閱讀教學即根據共同主題展開探討,改變傳統閱讀教學存在不足,增強學生閱讀能力。對此,文章則從多方面分析主題意義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望給予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主題意義;教學策略
英語作為一項綜合性較強的語言學習活動在提升學生語言能力方面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在閱讀教學中從主題意義著手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主題語言環境,為增強語言能力做好鋪墊。
一、 結合主題情境,培養學生思維
有教育者指出,當前課堂教學應從死記硬背轉為思維型教學。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首先要改變的就是自身思維,使自身符合現代教育發展需求,英語學科涵蓋多種思維類型,教師在正式授課之前應充分了解思維品質與英語課程的關系。毫無疑問,良好的思維品質具有顯著的規范性和指導性作用,教師應從創新自身對思維品質認識,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思維體系。通常學生會通過學習新知改變思維結構,思維能力也借此發展。教師應充分了解初中生思維發展規律,緊貼學生學情設置主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學習理論在于更好地參與實踐,如果初中英語教師結合主題情境培養學生思維,那么就要站在全局層面充分把握英語學科特征、閱讀文本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科學合理的思維體系。與此同時教師關注的重點之一即思維訓練與應試能力、非智力因素和知識內容間的聯系,在實際教學中應善于將多方面融合,如果缺一則會導致學生發展失衡,所以要基于英語閱讀文本教材其中涵蓋的知識、語言、思維等多方面因素,確定思維訓練內容和形式的同時將上述因素相結合,共同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主題閱讀之所以能在課堂教學中受到廣泛歡迎,主要因為學生能在主題探究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有效增強思維能力。初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主題語境,切實提升學生英語閱讀水平。以“Unit 2 Topic 3 Section A Must we exercise to prevent the flu?”教學為例,該篇文本在于講述如何預防感冒,語言知識點較為瑣碎,若不合理創設主題情境,那么較易使學生陷入學習困境。教師在正式授課時以感冒為主題創設情境,即身穿醫院的白色外套并告訴學生自己是一名感冒預防志愿者,隨即號召學生共同設計和制作預防流感宣傳海報,增強人們預防意識。學生聽完英語教師的描述后興致勃勃,并積極參與到主題學習當中。隨后課堂教學各個環節都圍繞制作流感預防海報主題展開,學生在主題活動中運用英語和教師以及其他學生探討海報內容,如流感癥狀以及該如何有效預防等。為了深化學生理解和記憶,英語教師在課后布置讓學生將制作好的流感海報粘貼到小區宣傳欄,并為家人和鄰居講述該如何預防流感。上述教學基于特定主題情境開展,大幅度提升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結合主題設計單詞填空、判斷正誤以及頭腦風暴等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環節,有效增強學生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學生學習英語不可缺少的組成,有利于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初中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單單局限于教材,那么(去掉)不利于學生思維朝著多元方向發展。創設主題情境能讓學生身處特定情境中思考文本內容,活躍思維。依舊以Unit 2 Topic 3 Section A “Must we exercise to prevent the flu?”教學為例,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引入演繹推理或創新思維等讀個環節,例如在分析流感癥狀和如何預防時則運用演繹推理主題情境方式,最大限度促使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高英語閱讀教學質量。
二、 立足主題意義,滲透核心素養
主題閱讀是新課程背景下延伸而出的新型閱讀教學模式,重點強調在閱讀中凸顯主題并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圍繞相關主題展開研究。該閱讀教學模式符合初中生實際學習需求和語言能力發展特征,更符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探究性和主題性學習要求。如果初中英語教師想要獲取顯著教學效果,那么就要轉變傳統閱讀教學模式。教師應充分認識主題閱讀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發揮著的積極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應將重點集中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推動學生文化、思維、學習、語言等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閱讀是英語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要求學生閱進內容和讀出內涵。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中英語教學應面對全體學生,促使每個學生均能掌握知識和技能,實現共同發展。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鼓勵學生在相關主題背景下進行閱讀,不斷增強閱讀能力,具體可從以下方面開展:首先正確閱讀教材;當前部分初中生對教材心生逆反情緒,即使教材編寫的多么精彩,在心中普遍認為這是帶有強制色彩的學習工具,基本很少有學生主動閱讀完教材內容。再加上學生潛意識認為閱讀是一項語言學科任務,尤其英語學科無需深入閱讀。事實上,教材是英語學科最為重要的教學資源。基于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教材都有相應的特征,雖然在具體實踐中還存有不足,但每個章節內容和課后內容都設置的別具匠心。
初中英語教師在基于主題意義下的閱讀教學中可采取文本細讀,其中文本細讀是每一位英語教師都必須掌握的教學技能,只有仔細研讀文本和觸摸文字才能和其無障礙溝通對話,再將研讀中信息轉化為自身語言傳授給學生,使其充分理解文本意蘊。初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充分應用文本細讀理論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強化學生語言閱讀和應用能力,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基于主題展開文本細讀可以深化學生對所學閱讀內容理解,更是教育發展趨勢。英語教師始終立足于文本,圍繞課文標題深入把握文本內容。英語教師在應用文本細讀理論時應注重從文本標題著手,幫助學生快速把握文本主要內容。其次從細讀文本單元話題,凸顯語言功能;語言有多種功能,在英語教學和學生學習中應注重突出語言信息傳遞和人際互動功能實施,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并將合作學習、口語表達、閱讀、探究思考等多個學習方式融入至教學當中,促使核心素養完全滲透于閱讀教學當中,達到深化課程化主題目的。基于主題探究活動有利于學生養成將閱讀文本內容與思考相結合習慣,發展學生質疑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充分體現主題閱讀優勢,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三、 基于主題內涵,營造文化特色
語言為文化載體,文化則是語言核心,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語言缺少文化內涵,那么就無法彰顯自身特有的含義。隨著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初中英語教師在此背景下需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基于主題內涵營造文化特色,促使學生深入理解英語知識。例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比較中外文化;初中英語課堂中很少涉及英美文化,高校英語專業或許還有機會學習英美文化知識,但基本很少站在學術研究方面展開分析,中學生了解英美文化培養內容更是少之又少,正因如此導致學生學習的英語語言缺少精髓和內涵。如果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基于主題內涵開展文化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理解能力和語言知識應用能力。當前初中英語教材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逐漸增加英美國家等文化知識,其中涉及服飾、飲食、歷史、地理、幽默故事、科學等傳統文化背景知識。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善于將中國文化和英美文化作對比,大幅度調動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拓寬學生視野,增強語篇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英美文化,有利于學生高效學習。
在實際教學中善于結合教材內容比較中外文化,促使學生切實了解中外文化差異。與此同時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可選派一名學生闡述對英美文化了解,隨即讓小組成員相互探討并比較兩種文化,有利于區分中國和英美文化,以及對后者產生深刻理解和印象。通過上述教學方式能提升學生洞察能力和文化敏感能力,學會站在各種角度認識和理解各種文化。初中英語教師在特定主題文化內涵下營造文化特色要讓學生體會不同于中國文化內涵,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和認同感。例如教師列舉以下案例:某位美國籍同事感冒,中國同事對其表示關心:You look pale. What's the matter?美國同事:“I'm feeling sick. A cold, maybe.”。中國同事:“Go and see the doctor. ...Put on more clothes. Have a good rest”美國同事:“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上述對話體現中外文化差異。和中國人對比,美國人更注重個體獨立性和自主性,潛意識認為只有弱智才需要被他人照顧,因而對美國人提建議時應避免讓對方認為小看其能力。在上述對話中,美國同事聽了中國同事建議后產生以下反應:“Take care of yourself. 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換言之無疑教他人如何做。然而站在中國同事角度則是以提建議方式表達關心,尤其在對話中運用父母親長輩和兄弟姐妹同齡人等語氣,但對于美國人而言沒有任何作用。
所以初中英語教師應充分讓學生明確中外文化差異,才能在與美國人溝通交流時避免部分尷尬。從上述教學可得知,教師對比中外文化能有效減少文化沖突對學生學習和溝通交流產生的影響,掌握語言特有的靈活,最重要能促使學生運用所學英語詞匯表達,增強學生文化意識,提高英語綜合水平。主題閱讀應始終圍繞主題,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也應凸顯閱讀主題并在此基礎上尋找閱讀文本與實際生活契合點,強化學生文化意識的同時促使學生能自主探究主題內涵,增強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為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 總結
總之,閱讀是初中英語重要組成部分,在于培養學生理解、分析和歸納總結等各方面能力。傳統閱讀教學方式已不適用于現代教育發展趨勢,更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基于主題意義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能促使學生深刻理解閱讀文本,通過為學生創設與文本有著緊密聯系的主題語言情境,能幫助學生深入探究文本主題意義,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和英語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肖海燕.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嘗試[J].英語教師,2019(22).
[2]吳杏珊.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節日文化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實踐:以尼泊爾節日文化課Festivals in Nepal為例[J].英語教師,2019,19(21):65-67,83.
[3]侯冬梅.基于主題意義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探究[J].新東方英語·中學生,2019(3):31.
作者簡介:
謝仁李,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一中洋中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