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 要:當前“雙減”理念逐漸地落實到各個階段的教育體系當中,尤其是小學階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根據“雙減”的要求來優化自身的教學模式和內容,轉變語文課堂的學習氣氛,讓學生能夠在更加輕松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并且利用豐富的授課內容讓學生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使語文教學能夠實現“減負增效”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雙減背景;教學策略
小學生正是處于學習的初始階段,為了學生未來的發展,家長會讓學生參加很多校外培訓,而教師會安排大量的學習任務,并不符合當前“雙減”教學要求,也不適合小學學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圍繞“雙減”來展開工作,讓學生在“減負”中提高學習效率,使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達到“增效”的目標。
1.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
1.1授課方式比較單一
當前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還是比較傳統,也比較單一,使學生無法高效地在課堂中展開學習。小學語文課程基本上都是基礎類型的知識,不過這些知識都被包含在了課文當中,如果不能直觀的體現語文知識,那么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的過程會比較困難,學生不能快速理解教師教授地知識,無法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還會導致課堂的學習氣氛比較沉穩,容易使小學生在課堂中產生比較大的學習壓力,導致教師的授課效果無法提升。
1.2學生學習比較被動
當前在“雙減”理念下,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利用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可以快速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從而讓學生在課下不必在展開大量的練習過程,可是部分教師由于在傳統理念的影響下,在課堂中依然會占據課堂的主導地位,在上課時,大部分的時間教師都會用來傳授語文知識,這樣的情況下,教師無法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也不會有精力對教授地授課內容進行思考,無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地效率,使小學生的語文能力無法快速提升。
1.3教師無法優化課后作業
如今在“雙減”教育理念的要求下,語文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減少學生課后作業的負擔,讓小學生能夠有更多自由的時間來培養自身的其它興趣愛好。可是部分語文教師無法科學的優化課后作業,在布置作業時,擔心學生無法有效掌握課堂教授地知識,還是會布置一定量的作業,雖然作業量比過去有所減少,但還會讓學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作業的模式依然是利用“習題”的方式,這樣的方法無法達到“雙減”的要求,長此以往,學生還是會感到比較大的負擔和壓力,會影響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2.小學語文“減負增效”教學的策略
2.1采用豐富多彩的授課方式
目前在“雙減”的背景下,學生課后練習地時間會相對減少,而語文知識又比較的晦澀難懂,因此教師在課堂授課時,需要利用各式各樣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理解語文知識的效率。例如,小學生對于“游戲”有著很高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將“游戲”搬到語文課堂中,將語文知識融入到游戲之中,讓學生在參與游戲時,對語文知識展開理解和學習,并且利用游戲來改善語文課堂的學習環境,能夠有效的放松學生的心情,使小學生能夠輕松暢快的學習語文內容,提高教師的授課效率。
例如教授《白鷺》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能夠近距離的看到“真實”的白鷺。首先教師需要安排文章的描述,在網絡當中找到對應的圖片和視頻,當上課時,用播放工具進行展示,這樣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教材中的課文,提高了課文的立體性,加快了學生掌握文章知識的效率,同時利用播放地形式授課,學生能夠更專注、更輕松的進行學習,降低了學生的壓力,提高了語文教師的教學效果。
2.2提升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現如今在“雙減”理念的帶動下,學生需要形成更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對知識的理解效率。因此小學的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需要有效的培養小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以此讓學生在“雙減”背景下,依然可以高效的學習語文知識。例如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利用“合作探究”模式展開授課,使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體”,給予學生更多的課堂時間來展開自主學習,而語文教師則成為了“引導者”,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者出現的實際狀況來指導學生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利用“合作”的形式對語文知識、文章內容以及課文的思想和情感進行“探究”,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且在合作交流中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為日后學習語文知識提供幫助。
例如教授《落花生》時,在課堂中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坐在一起,并且讓學生自主研究課文中對“落花生”的描寫,同時讓學生利用合作的形式交流本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落花生”的特點,而教師需要在一旁引導,讓學生能夠高效的理解本篇文章,這樣學生能夠在合作中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且發散思維,使學習語文知識的效率得到提高。
2.3教師要科學制定課后練習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科學有效的優化語文課后作業。首先教師要合理安排作業量和作業內容,既要讓學生明顯感到作業量的降低,也要利用少量的作業來有效鍛煉學生學習的語文知識,讓學生可以更加輕松的完成作業,并提高掌握語文知識的程度。其次,教師要優化作業模式,改變傳統“筆頭式”作業以及“題海戰術”理念,可以為學生布置更多實踐類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練習使用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同時利用實踐作業,提高學生的樂趣,使小學生能夠快樂的完成語文作業,提高課后作業對學生的作用。
例如讓學生圍繞“介紹一種事物”展開寫作時,教師可以優化作業形式。教師可以讓學生以“錄制視頻”的形式介紹事物,讓學生以“說”代“寫”的方式來完成作業,這樣的形式比較新穎,而且利用說話的形式來“寫作”,既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能鍛煉小學生的語言能力,使小學生可以更好的發展。
結束語:
總之,小學的語文教師需要充分貫徹“雙減”教學理念,不斷優化和豐富自身的授課模式和內容,讓語文課堂能夠更加的充滿樂趣和活力,使學生能夠愉快的進行學習,并且利用不同的授課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對課后作業的優化,讓學生減輕負擔,并可以高效的練習語文知識,使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可以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林淑瓊.淺析小學語文課堂增效減負策略的實踐應用[J].考試周刊,2021(1):37-38.438664A6-12E7-44E4-B613-EBB54DBF05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