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愛麗 仇曉玲
膜性腎病是成人腎病綜合征的常見病理類型,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膜性腎病患病率曾逐年上升趨勢[1],其臨床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易出現(xiàn)血脂異常、血栓栓塞等并發(fā)癥,病情緩慢遷延反復。血脂異常是腎病患者疾病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氧化應激與腎小球疾病發(fā)病機制相關(guān),故而,是否可以選擇一種藥物兼顧存在調(diào)脂及減輕氧化應激作用,為臨床醫(yī)師治療膜性腎病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旨在研究脂必泰在膜性腎病的治療價值,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60例膜性腎病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4~70 歲,平均年齡(44.2±8.6)歲。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6~68 歲,平均年齡(42.5±8.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合并高脂血癥及蛋白尿,患者均按照相關(guān)納入和排除標準進行篩選,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明確膜性腎病的病理結(jié)果且24 h 尿蛋白定量<3.5 g/L;年齡>18 歲;②符合《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高脂血癥診斷標準;③2 個月內(nèi)未接收過激素、免疫抑制劑、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RAS)阻滯劑及降脂治療;④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心臟、腦血管疾病者;肝功能障礙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方法 兩組均給予口服鹽酸貝那普利片(成都地奧九泓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10677)10 mg/d,3 d 后改為20 mg 維持治療,觀察組聯(lián)合脂必泰膠囊(成都地奧九泓制藥廠,國藥準字 Z51022196,規(guī)格:0.24 g,批號:181001、190501)0.48 g/次,口服,2 次/d。連續(xù)治療 8 周。兩組患者均予低鹽低脂飲食,作息規(guī)律。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24 h 尿蛋白定量、Alb、血脂(TG、TC、LDL-C、HDL-C)、炎性因子(IL-6、IL-8、hs-CRP)、氧化應激指標(SOD、MDA、GSH-Px)、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治療前、治療8 周后晨起空腹狀態(tài)采靜脈血5 ml,3000 r/min(離心半徑9.4 cm),離心10 min,取血清檢測。日立717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Alb、TG、TC、LDL-C、HDL-C;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IL-6、IL-8、hs-CRP,試劑盒購自Roche Diagnostics GmbH,產(chǎn)品批號:44 686901;比色法檢測MDA、GSH-Px 與SOD,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產(chǎn)品批號:20 170324;免疫比濁法測定24 h尿蛋白定量,試劑盒購自Roche Diagnostics GmbH,產(chǎn)品批號:46903701。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24 h 尿蛋白定量、Alb 比較 治療前,兩組24 h 尿蛋白定量、Alb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24 h 尿蛋白定量較治療前降低,Alb 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24 h 尿蛋白定量低于對照組,Alb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24 h 尿蛋白定量、Alb 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24 h 尿蛋白定量、Alb 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比較 治療前,兩組TG、TC、LDL-C、LDL-C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TG、TC、LDL-C 較治療前降低,HDL-C較治療前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TG、TC、LDL-C 低于對照組,HDL-C 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比較(,mmol/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比較(,mmol/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比較 治療前,兩組IL-6、IL-8、hs-CRP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L-6、IL-8、hs-CRP 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L-6、IL-8、hs-CRP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4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SOD、MDA、GSH-Px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MDA 較治療前降低,SOD、GSH-Px較治療前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MDA 低于對照組,SOD、GSH-Px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過程中無患者脫落,兩組無嚴重不良反應出現(xiàn)。
膜性腎病是成人腎病綜合征最常見類型[3],為自身免疫性腎臟病,在我國人群患病率逐年上升,其發(fā)病機制除M 型磷脂酶A2受體和血小板反應蛋白相關(guān)域7A 為主要靶抗原外,尚與遺傳易感性和環(huán)境因素密切相關(guān)[4-6]。血脂異常可增加心血管系統(tǒng)并發(fā)癥,促進腎小球硬化而加重腎臟病進程,氧化應激反應則誘使炎性細胞及腎固有細胞合成和釋放多種細胞因子與炎性因子,而各種炎性因子介導的炎性反應可加速腎單位破壞,如何有效的抑制炎性因子釋放,發(fā)揮抗炎抗氧化作用,是評價藥物是否存在保護腎臟功能的重要觀測指標[7]。
對于蛋白尿<3.5 g 且腎功能良好的膜性腎病患者預后良好,多不主張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療,而采以控制血壓、糾正脂代謝紊亂、預防血栓等治療措施。在膜性腎病中應用使用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已得到共識,而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在臨床中的優(yōu)勢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8,9]。有研究發(fā)現(xiàn)脂必泰在腎病綜合征應用可減輕炎性因子的表達[10]。本研究選擇脂必泰及鹽酸貝那普利治療膜性腎病,治療后,兩組24 h 尿蛋白定量較治療前降低,Alb 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24 h 尿蛋白定量低于對照組,Alb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單獨應用鹽酸貝那普利可有效控制膜性腎病的蛋白尿水平,但對腎病得以控制的同時并不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脂異常,對炎性因子及氧化應激相關(guān)因子觀測未得出統(tǒng)計學差異;而觀察組TG、TC、LDL-C、IL-6、IL-8、hs-CRP、MDA 治療后降低,HDL-C、SOD、GSH-Px 治療后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脂必泰不僅具有調(diào)節(jié)血脂異常作用,同時可減輕炎癥因子和氧化應激,其抗炎作用及抗氧化作用得益于組方[11-13]。
脂必泰膠囊全方降脂作用明確,不良反應少且輕微,廣泛應用于血脂升高[14],其組方:紅曲、澤瀉、山楂、白術(shù)。紅曲含有十多種他汀同系物及不飽和脂肪酸,降脂同時通過調(diào)節(jié)總抗氧化能力(T-AOC)、SOD而改善高血脂癥小鼠機體的氧化應激狀態(tài);澤瀉可降低脂質(zhì)過氧化、保護血管內(nèi)皮功能[15];山楂其活性成分可調(diào)節(jié)血脂、降壓、保肝、抗氧化、抑菌等多重作用[16];白術(shù)精提物通過抑制肝臟中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增加脂質(zhì)代謝轉(zhuǎn)運,以調(diào)節(jié)高脂大鼠血脂紊亂[17]。
綜上所述,脂必泰聯(lián)合貝那普利片可有效控制膜性腎病患者的蛋白尿及血脂水平,同時降低炎癥因子及氧化應激反應,值得臨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