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概念知識是一個重要知識點,同時也是一個教學難點,在實際教學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學生對數學概念本質的理解較為膚淺、數學概念學習脫離生活實際、引入方式的使用過于單一等,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針對此,筆者在文章中對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問題;措施
何為數學概念,就是利用特定的數學符號與數學語言將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表達出來,因此,其具有極強的抽象性與概念性。但是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比較簡單,多是形象思維,因此在學習數學概念的時候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習效果并不理想。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轉變教學思路,讓數學概念知識變得“動”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深入地掌握相關概念,并學會運用概念。
一、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方面
1. 忽視數學概念間的聯系與相似性
小學數學教師在概念教學中,基本上都是將知識點直接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說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讓學生熟記概念知識,這樣就導致學生死記硬背概念知識,對其中的含義可以說是絲毫不理解。其實各個概念知識之間有密切聯系,如果學生腦海中沒有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學生就無法加深概念知識,也就隨之會出現學習效果差、學習興趣低的不良現象。筆者發現,部分學生對計數單位、數位這兩個概念缺乏理解,這兩個概念相似性非常大,他們如果不能找到其中的聯系點與不同點,長時間下去就會混淆概念。
2. 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本質內涵理解較淺顯
在新課改教育背景下,素質教育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受到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還有部分教師將自己當作教學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自顧自地講解概念知識,這樣就導致學生對概念知識的本質缺乏真正理解。筆者調查研究發現,學生對“死板”的概念性記憶試題有較好作答,但是對于一些概念變式問題卻難以準確作答,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對概念知識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上。
3. 數學概念學習脫離生活實際,缺乏實踐經驗
素質教育提倡生活化教學,就是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并加強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但是在概念教學中,數學教師通常都是照本宣科,將教材中的內容直接呈現在學生眼前,沒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這樣就導致學生無法真正理解概念知識,也無法將概念知識運用于生活中。
(二)教師方面
1. 引入方式的使用過于單一
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于發展時期,他們的認知程度以及智力水平都有限,因此,數學教師在概念知識教學中,從實際學情著手,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但是部分教師在講解新概念知識的時候,直接用情景導入法導入本節課內容,沒有與上一節課知識聯系起來,這樣就導致學生無法將新舊知識串聯起來,對知識也沒有深刻掌握。另外,再加上導入方法非常單一,這樣就導致整個課堂異常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不斷下降。
2. 鞏固階段中出示的練習題沒有梯度
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經常使用“題海戰術”讓學生鞏固課堂知識,但是這與新課改所提倡的問題串復習方法相違背。所謂問題串,就是教師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用從簡到難階梯式的問題串呈現出來。現階段只有極少部分教師使用問題串的方式開展工作訓練,因此學生對課堂概念知識的鞏固效果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再加上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他們在完成相同的課后練習題就會出現“吃不飽,吃不下”的問題,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低。
3. 應試教育下教師的認知偏差
在研究中發現,小學數學教師更加注重課堂教學效果。也就是說,他們在教授概念知識的時候,考試重點內容進行反復講解,一些不經常考的概念多是一帶而過,并且在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概念知識時多是以他們的考試成績為標準,這種“重結果輕過程”是應試教育下的產物。學生的成績好,就說明教師的教學水平高,為家長學、校以及學生所信服。但是數學概念是一個知識建構的過程,只有引導學生對概念知識進行深入理解,了解知識的形成,才能有效掌握概念知識,并用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二、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
(一)數學概念教學的引入策略
1. 問題引入
以往的教學中,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著知識,缺乏對知識與問題的深入思考與探究,這樣,他們在學習數學概念的時候也都是死記硬背,再加上學生對數學概念的學習興趣比較低,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數學問題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在課堂導入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運用啟發教學法,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引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深層次思考。就像在《質數與合數》技這一節知識的教學中,兩個數學概念就是“質數”與“合數”,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問題進行導入。如,“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因數,現在都知道每個數都有自己相對應的因數,那么每個數有幾個因數呢?我們能不能根據因素的數量進行分類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去探究,看看根據因數的個數會有什么新發現。”問題導入法主要是讓學生有目的進行自主學習,了解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并且使他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從而對數學概念的掌握也更加深刻、牢固。
2. 借助舊知引入
每個數學概念都并非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與其他數學概念相互聯系,屬于一個整體。因此。在數學概念教學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建立概念體系。在具體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舊知識導入新知識,這樣不僅可以了解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還可以掌握學生課前的預習情況。另外,用舊知識引出新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在一定認知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深入探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加強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連接,還可以進一步擴大學生的知識體系,為學生概念知識的應用奠定基礎。就像在講解《梯形的面積》這一知識點的時候,上節課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式,那么本節課就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梯形面積的計算方式。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再次鞏固上節課所學的知識,還可以利用轉化思想引導學生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方式。從而將新舊知識有效銜接起來。
(二)數學概念教學的同化策略
1. 抓概念本質,聯系生活實際
在研究中發現,數學教師經常會使用一些啟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概念知識。但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會顯得非常匆忙,學生對本環節的知識還沒有完全理解便進入到下一環節,教師對學生知識水平以及學習能力的考慮較為欠缺。再加上過于重視教學過程,導致學生對難度比較大、抽象性比較強的概念知識只能死記硬背,無法真正理解其本質。實際上,概念是對事物本質的反應,因此,教師在講解新概念知識的時候,要給學生預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理解概念本質,然后再通過實例幫助學生掌握概念形成過程,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用于生活、解決生活問題。就比如說約分這個數學概念,老師在講解的時候首先要抓住其本質,分子和分母同除以不為零的數,分數大小不變;然后再利用生活中關于分數的案例講解約分,讓那學生明白約分的意義。
2. 找概念間異同,明確概念本質
在數學中很多概念比較相似,但是深入探究會發現它們的本質有明顯區別,而學生對這一類的數學概念非常容易發生混淆,而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區分概念的本質,找到概念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明白概念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真正理解數學概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用“質數”與“合數”這兩個概念來舉例,老師在講解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拼長方形的方法找到2~12這些數的因數,并填入表格中,然后讓學生觀察表格中因數的個數及特點,最后劃分質數和合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找到質數與合數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掌握這兩個概念的本質含義。
(三)數學概念教學的鞏固策略
1. 有梯度的練習,開拓學生思維
在課后,教師多是使用練習題讓學生鞏固課堂知識,這種方法雖然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提高其學以致用的能力。但是教師所給出的練習題都是一樣的,沒有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提高練習題的難度,學生會經常出現“吃不飽、吃不消”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有梯度的練習題,螺旋增加問題的難度,從而不斷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實現課后的高效鞏固。
2. 比較中鞏固,消除學生疑惑
概念同化環節的教學策略提到,要讓學生找到相似概念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同樣的道理,老師在講解一些相似概念之間異同點之后,讓學生對這些概念進行對比,這樣他們會在腦海中發生概念沖突,避免對相似概念的記憶發生混淆。緊接著,教師再對相似概念進行區分,減少學生存在的疑惑,加深他們對相似概念的記憶。
3. 整理中鞏固,建立學生知識體系
數學概念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前階段所學習的概念是后期所學習的概念知識的基礎,同樣的道理,后面所學習的概念知識是前期概念知識的補充和延伸,兩者之間相互聯系。但是因為小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比較低,所以在鞏固階段,教師要幫助他們將數學概念整理出來,形成完善的概念知識體系,便于學生在該體系中提取和應用知識。
三、 總結
總的來說,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要將概念知識有效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概念知識體系,讓學生加深對概念知識的理解。另外,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年級階段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蔣萍.論提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策略[J].軟件:電子版,2019(3):159.
[2]劉淑珍.淺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5(12):61.
[3]胡艷龍.淺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7(24):274.
[4]韓春華.淺論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主要策略[J].軟件:電子版,2015(21):107.
[5]張萃蕓.淺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優化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4(20):45.
作者簡介:
楊麗琴,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東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