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知識本身就與生活存在較強的關聯性,在大部分數學知識中都可以找到生活的痕跡。尤其在當前素質教育大背景下,有更多的教育者認識到教學應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以此才可以讓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具體,有助于學生進行認知。文章就此展開論述。
關鍵詞:生活化;初中;數學
一、 前言
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初中數學知識的教學具有較強的重要性。它對于小學數學和高中數學知識來說,具有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所以,為確保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有一個高效的認知,教師可以將生活化的場景在教學環節引入,以此讓初中數學教學變得更加精彩。
二、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環節,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模式可以對學生的生活思維能力以及數學知識運用思維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尤其在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廣大一線數學教師應注意要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引導,應確保學生可以充分認知到日常生活與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關聯性,用數學知識可以對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決,也可以將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價值進行凸顯。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也應使學生懂得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刻領悟,可以有效對社會和人類的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也就是說,數學知識的生活化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效為學生創設一個更加精彩生動的課堂學習氛圍。
具體來說,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較高要求,傳統層面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過于刻板和單一,較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就現實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來說,雖然初中數學教學已經有了新課程標準,但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仍舊有一大部分教師采取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在這種模式下,會導致學生較難透徹地理解數學知識,進而造成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不佳。同時,眾所周知,若想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自愿地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因此,為對當前這一教學現狀進行有效突破,教師應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降低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使學生懂得看似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都可以在實際層面得以運用,這樣就會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
以《有理數的加減法》為例,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引入生活中常見場景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以此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從而引導學生對有理數加減法的知識進行學習和認知。比如,小茗家有一個溫度計,小茗用溫度計對一整天的溫度進行了記錄,早晨的溫度為:-6℃,中午的溫度比早晨上升了7℃,半夜的溫度又下降了9℃,那么,請幫小茗算一下,小茗同學家里半夜的溫度是多少?這種與生活場景十分貼近的問題一經提出,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小茗家的溫度說出來,并對問題的答案進行歸納,總結出班級學生回答此問題的正確率和錯誤率,并分析錯誤原因,在此基礎上再給學生講解有理數加減法的概念,使學生可以更加透徹地對這一教學內容進行理解。
三、 模擬生活,深入理解
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知識進行有效關聯,可以確保學生能夠以數學的眼光去對待生活中的問題,也可以使學生以生活視角去印證數學知識。就現實層面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來說,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環節,教師通常只采用講授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但是,由于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述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也就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了。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環節,將數學知識與生活進行關聯,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能力。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教學環節模擬生活情況,使學生可以更加系統完善的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將所數學教學環節中抽象性較強的知識點在實際生活中尋找與之相對應的場景,并通過信息技術將這些生活化的場景進行轉換,從而實現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形象化數學知識的目的。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場景對抽象化的數學知識進行體會,以此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以《直線、射線、線段》為例,在進行本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射線和線段的異同點學習來說,有一部分學生較難理解,通常將兩個概念形成混淆。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環節為學生模擬生活化場景,以此確保學生可以對這一數學問題形成深刻認知。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生活中的數學場景進行有機轉換,比如,當人們用手電筒進行發光的過程中,會看出手電筒發出的光會沿著一個點向外面發射的,通過將手電筒的發光進行播放,會使學生懂得射線的道理,也就是從一個點發出的,同時,沿著這個線段進行無限的發射就是射線的概念。當然,為確保學生可以深度理解射線知識點,教師可以在教室用手電筒為學生模擬生活場景,使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對射線知識進行理解。此外,教師可以將電線桿的圖片在多媒體上進行播放,進而可以更加形象地理解線段是由兩個點發出的概念進行學習。同時,也可以拿生活中常見的筷子,竹竿等對學生做比喻,以此為學生模擬生活場景,使學生懂得兩個點發出的射線可以匯集成線段,這種以生活化的場景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可以確保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以此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力。
四、 實際體驗,靈活運用
就目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來看,教師應將著眼點放在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層面,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實現德智體的全面進步。學習數學知識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聽、說、讀、思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靈活運用能力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而在課堂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對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模式進行體驗,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數學理論知識有效提高,同時也可以確保學生的數學知識靈活運用能力得以提升。
細化來說,從傳統層面的數學課堂教學來說,全部的教學過程都是在課堂中完成的,而教師在課后僅對學生進行課后作業的布置,其他層面就不在過多參與到教學中來。這種教學導致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制約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發展。因此,為了有效對這一教學不足進行突破,使學生的眼界可以更加開闊,同時也可以有效確保學生可以更加靈活地對數學知識進行運用,教師課堂教學環節結束后,應突破傳統層面單純的只對學生布置與課堂教學環節相應的問題為主,而是應在生活中尋找與數學知識點相似的內容,并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實踐層面,對所學過的數學知識點進行運用,并鼓勵學生將運用過程進行具體描述,以此確保學生的數學理論知識學習能力以及數學實踐運用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以《軸對稱圖形》為例,對于本知識點的教學來說,由于與生活內容較為貼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對生活中相關的軸對稱圖形進行尋找,同時也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可塑性較強的材料對軸對稱圖形進行制作,并將這些尋找到、制作好的成品在課堂學習環節進行共享,以此確保學生可以在自身具有的生活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更加深入細致地對軸對稱圖形進行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今后在生活中遇到相關的軸對稱圖形,可以與所學習過的軸對稱圖形的理論知識進行關聯,比如,夏天的蝴蝶和蜻蜓,春天和秋天放的風箏都是典型的軸對稱圖形,而游樂場的摩天輪也是典型的軸對稱圖形。教師引導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與數學知識進行結合,就會使枯燥煩瑣的數學知識變得具象化,生動形象化,使學生可以對軸對稱圖形的內涵形成深度認知,同時也可以確保學生可以更加穩定、扎實地對軸對稱圖形的內容進行學習和理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自然會懂得生活與數學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同時也會明白數學知識的奇妙之處。
五、 互動模式,掌握知識
初中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自主思維意識,自己對數學知識也有了自身層面的看法。因此,為順應學生的這種自然發展規律,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以此確保學生之間可以在組內就數學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運用能力問題進行交叉互動,教師也可以鼓勵將生活化的數學知識在小組討論中進行運用,從而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此可以使課堂教學過程更加精彩,并達到在整體層面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目的。細化來說,學生大部分的學習時間都在教室內,教室也是一個學生進行學習和生活的大家庭,教師與學生每天都會在教室內進行交流溝通,一起對學習的內容進行交流,同時也一起分享學習成功后的快樂,一起突破學習中遇到的難題。而從這一層面來講,教師也擔負著家長的責任,使學生可以在教師之處獲得信任感和安全感,在這種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相結合的模式下,也更加完善的為學生創設了生活化的學習場景,使學生可以更加高效的在班級內對學習問題進行交流溝通。
以《幾何圖形》為例,在進行本知識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的分組可以通過根據學生不同特點來進行,使每個組別的學生都可以保持相近的水平,以此有利于對教學工作的開展。具體來說,比如在某一組別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計算每一次都有變化幾何圖形的面積,在這種情況下也激發學生的動腦意識,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意識。同時,為確保數學學習內容與生活有更加緊密的契合度,教師也可以以每個人為基本單位,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組合成何種圖形,同時,應如何對組成圖形的面積進行計算。這種引導型的教學模式可以確保學生在更貼近于生活化的情境中對數學問題進行學習,并掌握更多的數學運用技巧。
六、 結語
全新的數學學習時代已經來臨,而對傳統層面數學教學方法進行突破,不僅是為了對新時代的數學教學進行順應,更是未來數學教學的大勢所趨。就初中數學教學來說,只有在數學課堂教學環節,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情況下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才可以確保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更具精彩性。
參考文獻:
[1]郝伊凡.生活化教學,讓初中數學教學更精彩[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8):244.
[2]田小建,成建新.談如何讓生活走進初中數學課堂[J].才智,2020(7):87.
[3]章錦萍.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5):153.
作者簡介:
楊正春,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積石山縣居集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