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使得各階段教育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都開始不斷創新。高中物理教學也是如此,面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需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引進更多更加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打造高效的物理教學課堂,并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充分貫徹生本原則,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與能力養成作為主要目的,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高中階段的學生往往面臨著繁重的學業壓力,而這一狀態本身便不利于學生高效學習,因此更需要通過靈活生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實現核心素養的提高。文章主要圍繞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展開論述,提出了有關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物理教學;教學策略
一、 引言
核心素養的內涵便是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時所需要具有的良好品質和能力,關乎于學生學習質量與能力的發展,因此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水平獲得提高,當學習能力獲得提升時,對于知識內容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會不斷提高,實現綜合能力的培養。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核心素養的養成同樣是一項關鍵任務,教師要充分了解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將核心素養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與現代化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也促進學生三觀的正向發展,構建高效的高中物理教學課堂。
二、 設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點多數具有明顯的抽象性特征,這便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要求,因此很多學生都感覺知識過于枯燥且晦澀難懂,對于課堂教學也帶來了一定影響。為了能夠改善這一現象,教師則需要明確一點,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也是提高學生探索欲的主要途徑,因此通過靈活的方式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并讓學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讓學習本身變得更加有趣、有意義,能起到改善學習枯燥性的作用。對此,可以靈活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豐富教學內容,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利用豐富的資源和靈活的表現形式讓物理學習變得更具趣味性,而合理的設計也能達到提高核心素養的效果。
如在教學《人類對太空的不懈追求》一節時,教師可以將中國古代史中對于宇宙的認知作為切入點,如“天圓地方”“天涯海角”等詞都表示大地是一個方形的平面,而天則是一個圓形。之后歷史的發展,“地心說”也應運而生,這時可以通過互動問詢一下學生對于“地心說”的理解,這一學說指的是太陽是圍繞地球轉的,所以地球不動,太陽環繞地球做圓周運動。之后通過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嫦娥一號衛星圍繞月亮運行的視頻與動畫來指代地心說,幫助學生理解。之后再將內容引出到“日心說”上,根據視頻動畫和“地心說”以及常識的理解,學生很容易便能理解日心說的概念,之后教師可以引出話題“既然地心說一直以來都不被懷疑,被人堅信著,那么日心說又是怎么來的呢?如果你現在穿越過去,你會怎樣去推翻地心說?”可以通過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的故事進行聯系,如證明地球是圓形時,在海面一個高處放置光源,駕船駛離光源會看到光源的目測位置在不斷降低,最終消失,而并非亮度的減退消散,也可以通過哥倫布航海的事跡來證明。而在證明日心說時,則可以由一系列理論輔證,這便涉及了很多物理知識,如該課時的單元主題《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教師可以構建情境,由教師扮演質疑者,對“日心說”發起各種質疑,學生則利用物理知識進行解答,如“如果地球是圓的并且自轉和公轉,那么我在這里拋出一枚硬幣,它豈不是會被甩到另一邊?”“如果地球在不斷自轉,那么空氣豈不是會向自轉的反方向流動常年產生東風?”“如果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那么為什么沒有感受到離心力?”等。通過情境的設計,不僅能讓學生在融入話題和情境中感受到趣味性,還能培養學生的辯證思想和科學探究意識,有利于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 知識聯系生活,拓展學生物理思維
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學生能夠明顯感知到和生活的聯系,但高中物理知識很多單在理解上便存在較高難度,因此學生在學習時難以自主聯系生活現象,而生活實際的聯系卻是簡化知識難度的一種有效方法,所以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重點聯系生活與知識,在簡化知識難度,幫助學生理解的同時讓學生感受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也了解如何去正確的應用物理知識、分辨生活中出現的物理現象。
如在教學《曲線運動》時,教師可以聯系一些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輔助理解曲線運動概念,對此可以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一)觀察與猜測
提前尋找與“曲線運動”有關的圖片,并設計話題引入環節,如下圖。
上圖分別為下雨時旋轉雨傘和砂輪切割金屬時產生的火星顆粒,兩張圖片的共通點便是附著在圓形上的物體經圓形旋轉后被甩出,甩出的過程作曲線運動。教師在話題引入時可以先由下雨時打傘旋轉傘柄著手,多數學生都曾經嘗試過這番操作,對于曲線運動下落的雨點也能很好地回顧并接受概念知識,之后引出砂輪切割時的火星,讓兩者的對比與聯系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實驗檢驗
在學生已經根據圖片回顧生活中的曲線運動現象后,便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來進行檢驗。準備水、墨水、注射器、白紙、細膠管、膠帶等刀具。之后將細膠管擺為一個彎曲的形狀并固定起來,兩頭定為出口和入口,入口處通過注射器注射墨水,而出口處則在下方擺放幾張白紙。實驗期間,出口的墨水會從出口噴射,噴射軌跡則會“印”在白紙上,之后將細膠管不斷剪短進行多次實驗,并讓學生進行實驗總結。
(三)總結與理論推導
經過實驗演示后,還可以通過數學推理來驗證實驗結論,將已學的瞬時速度定義方式進行聯系,嘗試著求出曲線運動中任意一點的瞬時速度。先帶領學生求出直線運動的瞬時速度方向。如求直線中點A的瞬時速度,可以在距A點附近的點取點B,之后求出AB的平均速度來近似表達點A的瞬時速度,若時間較短,那么近似表達的瞬時速度就越接近準確值,若時間趨近于0,那么AB的平均速度便是A的瞬時速度。之后再根據上述引導學生求出曲線運動的瞬時速度,可以通過直線運動瞬時速度代入其中,幫助學生理解和引出概念,如下圖所示。
先引導學生求出AB的平均速度,根據vAB=xAB/t能夠得知,vAB和xAB的方向是相同的,那么t的值越小,vAB的平均速度和點A的瞬時速度就越是接近,如果t的值趨近于0,那么AB曲線便是一個切線,點A的瞬時速度便是點A的切線方向,對此能夠得知實驗結果是正確的。通過這一設計,能夠由生活中的內容引出物理知識,讓學生帶著一種“解決生活問題”“探究生活現象”的認知來參與后續的物理教學,更能讓學生發現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從而對物理產生興趣,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與物理學科素養。
四、 組織合作學習,激發科學探究意識
合作學習是素質教育下廣泛應用的一種學習模式,指的是學生以多人一組的形式共同探討知識話題或完成學習目標,在合作過程中相互幫助、相互引導、相互促進,實現小組為單位的共同提升。合作學習的應用能夠將原本獨立的學習模式轉變為集體化學習,不同于班級的大集體,小組集體的學生更有競爭意識和表現意識,在合作期間也表現得更加積極,有利于學生在小組中主動發表學習見解、分享學習所獲,從而促進學生合作能力與核心素養的提升。如在教學《平拋運動》時,教師可以從平拋運動的特征進行引導,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牛頓定律》《直線運動》《力的相互作用》等物理知識概念,所以在學習該章節知識時已經具備了充足的知識基礎,之后便需要教師進行合理引導和組織即可。可以為學生播放球體在平面作平拋運動的視頻,之后再利用特效或剪輯等方式播放頻閃照片,標記球體在不同位置時所產生的受力性狀與速度,之后便可以為學生布置合作探討話題“平拋運動為什么會是曲線?”“平拋運動的運動軌跡有什么特征?”等,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根據教師所播放的視頻和圖片共同探討。之后教師可以再為學生播放飛機在水平面勻速飛行并向水中投放炸彈的視頻,并引出問題“炸彈會做什么運動?”讓學生對平拋運動的概念和特征有著更加深入的認知,理解其定義和運動形式。通過小組合作模式的應用,學生的學習表現能夠變得更加積極,學習意識也得到增強,在小組中積極參與學習、積極交流,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探索知識。
五、 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表現的一種客觀展現,但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學評價也可以是一種良好的激勵措施。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各階段教育都在教學理念和方法等各個方面實現了變革,但教學評價與課堂教學是相輔相成的,也是“配套”的,教學的重心也是教學評價的側重點,因此教學評價的變革與創新也要與課堂教學保持一致,以學生的素質發展為中心,通過科學的評價激勵學生學習與成長?,F代教育理念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與傳統理念從某種角度上是截然相反的,傳統教育要求學生的一致性表現,過于固化,從而教學評價也根據這一理念創設,現代教育理念推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教學評價也要實現個性化、多元化。教學評價的多元化不單單表現在評價的內容和方法,更體現在評價指標,測驗成績的占比已經不像傳統模式那般“居高不下”,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表現,如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學習過程的表現又根據教學方法分為實踐參與表現、合作表現等各個分支,評價形式又能劃分自評、互評、教師評甚至是家長評等,因此,教學評價體系的多元化更有利于學生本身的多元化發展,為學生的成長進一步拓寬了空間,讓學生在這一空間下能夠勇于表現自己,更加自由的成長,也有利于學生心理及精神的發展,核心素養的發展更具實效性。
六、 結束語
高中物理教學中,核心素養是現代教育理念下的重要任務,同時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以生本理念來貫徹課堂教學,讓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獲得更為強勁的動力,注重激勵與溝通,讓學生在學習上展現出更加積極的狀態。同時也要對課堂教學本身進行不斷優化,積極引進現代教學方法,探索出最為契合學生發展,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馬東.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2]何強.科學素養背景下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2):24-25.
[3]宋杰.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92-93.
[4]申庭庭.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物理多元化教學策略分析[J].華夏教師,2019(35):54-55.
作者簡介:
洪阿萬,福建省晉江市,福建省晉江市英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