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姚小嫻(1992—),女,碩士,初級會計師,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
摘要:為明晰基于會計信息化的高校財務內部控制,文該文介紹了高校會計信息化的建設歷程,論述了基于高校會計信息化的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壓力,并從細化職能權責分配、落實多部門協作體系、完善監督控制機制幾個方面,對基于會計信息化的高校財務內部控制方案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在國家“推動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指揮棒下,各大高校對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需求持續增加,會計信息化是高校近期信息化建設的熱點之一。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 ?高校 ?財務 ?內部控制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2(c)-0000-00
Absrt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university 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 based on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iz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university accounting informationization, and discusses the pressure of the university 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 based on the university accounting informationization, this paper also makes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 scheme based on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iz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detailed distribution of func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lti-department cooperation system, and the perfection of th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Key Words: Accounting Informationization; University; Finance; Internal control
在國家“推動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指揮棒下,各大高校對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需求持續增加,會計信息化是高校近期信息化建設的熱點之一。在會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作為業務復雜的事業單位,高校財務內部控制涉及職能部門工作流程更加多樣,對信息化系統的配合協調度也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因此,從內部控制視角入手,分析基于會計信息化的高校財務管理策略非常必要。
1高校會計信息化的建設歷程
1.1會計電算化
高等院校會計信息化的發展起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的會計電算化,源于財政部《關于大力發展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意見》《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在會計電算化階段,固定資產核算、財務處理、報表系統、往來賬款核算、財務分析等單機版核算軟件代替了手工作業,為會計核算工作準確性、高效性的提高提供了支持[1]。但是,在會計電算化階段仍未構建預算管理模塊,預算、決算、核算等模塊也處于獨立分割狀態。
1.2財務網絡化
在CERNET教育科研網全方位普及進程中,高等院校會計信息化出現質的飛躍,涵蓋基礎設施、財務信息系統與其他業務系統互聯互通的建設工程成為重點,正式進入財務網絡化階段[2]。在財務網絡化階段,基礎設施建設由初期的局域網構建延伸到互聯網構建,財務信息系統也由預算+決算+核算+財務分析的整體系統代替單機版會計核算軟件,為院校內部信息資源的聯通、共享提供了充足支持。
2基于會計信息化的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壓力
2.1職能權責不夠清晰
在會計信息化持續發展進程中,高等院校的內部控制重點發生了變化,計算機信息處理代替會計記賬,線上報表制作代替線下賬簿管理,會計信息輸出控制、財務原始數據審查、信息化系統程序制約成為內部控制重點。在內部控制重點轉移的情況下,多數高校并沒有對現有崗位職能權責進行調整。過于模糊的相關崗位職能權責設置模式,給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2.2部門操作獨立割裂
當前,在財務網絡化階段的高校各職能部門操作處于獨立割裂狀態,各職能部門信息不對稱情況較為顯著,加之宏觀頂層設計的缺失,埋下了高成本建設、重復建設隱患。而過低的職能部門信息共享程度,不僅無法滿足高等院校領導層策略決議的需求,而且導致院校財務業務流程系統性缺失,引發財務業務操作違背操作規程、財務信息庫被惡意入侵等問題[3]。
2.3監控機制形同虛設
目前,高校內部控制工作的正常開展需要內部監督、外部監督力量的共同保障,內部監督主體為內部審計機構,配合院校紀檢監察的輔助;外部監督主體為教育主管部門與行政主管部門,以審計機關、紀檢監察巡視為支撐。在上述監控機制運行過程中,沒有將監控工作覆蓋到全部部門,也沒有嚴格執行財務審批機制,導致內部監控機制形同虛設,增加了財務違紀風險。
3基于會計信息化的高校財務內部控制方案
3.1細化職能權責分配
在會計信息化進程中,大量計算機信息系統代替傳統人工活動,促使高等院校內部控制模式、內容均發生了偏移。因此,高等院校應組織協調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化辦公組織,由專門的組織進行校內部控制體系健全、經濟活動風險防范、內部控制報告編報、業務流程梳理,以及信息系統軟硬件維護、財務信息系統更新、系統前端應用指導咨詢、新后臺數據庫維護等[4]。同時,辦公組織還需要協助財務部門內部、其他業務部門的批量數據進行財務部資產的日常管理,并與校內相關部門、校外單位財務信息系統對接,為微信公眾號、財務部網站的運行提供技術支持。
除專門組織以外,采購業務部門應圍繞本部門工作職責,進行崗位業務的協調組織,協調解決該部門與財務部門工作銜接問題,并積極根據內部控制建設領導要求,參與會計信息化背景下的學校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工作;科研業務部門應通過部門科研系統,及時更新科研項目信息與預算信息,定期接受財務系統會計核算、經費入賬、發票開具等反饋內容,為科研項目經費從立項到結題整個生命周期內的數據控制奠定基礎;信息系統崗位應在維護會計信息化體系網絡、硬軟件設備的基礎上,維護會計信息化平臺客戶端,并為師生用戶提供客戶端操作指導。在這個基礎上,信息系統崗位應進行會計信息化設備耗材的采購、等級、更換,以及網上收費技術管理,如資金監控系統維護、應收數據設置等,并協助領導開展財務資產的日常管理;內部控制崗位需要進行校年度內部控制報告的編報,并協助只制定學校內部控制制度,防控經濟活動風險。同時,逐步梳理校經濟業務流程、模塊,在識別、監控、預防、控制業務風險的同時,對財務信息系統的建設完善提供建議。
此外,根據高等院校公共資源有限性特點,院校可以在內部各職能部門構建專門的預算編制委員會,獨立于財務部門,將預算決策、執行權力分割[5]。委員會需要根據年度學校整體戰略方向,進行年度業務預算目標的明確以及分析,并進行各部門預算的審核以及結果公開。同時,依據會計信息化體系中的核準信息,對預算計劃、執行情況進行比對分析,確定兩者差異,為下年度預算標準調整提供依據。
3.2落實多部門協作體系
在會計信息化建設背景下,為了落實多部門協作體系,高等院校可以依托現有財務網絡化系統架構,將師生用戶系統與財務系統、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財務子系統之間、校園卡系統與財務系統進行逐一連接。對于師生用戶系統與財務系統,高等院校可以根據師生用戶要求,摒棄以往師生利用原始憑證(發票等)進行多環節報賬、審批的方式,而是從網上填報、財務審核、網銀結算幾個環節,執行線上分級審批、24 h自動投遞、無現金結算模式,節省內部財務活動耗時,為會計信息化的順利推進提供支持。
對于采購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根據高校耗材、低值品、小型設備采購具有交易數量大、單位價值低的特點,以往市場采購后再通過發票報銷的方式,過程較為繁瑣,不利于部門間內部控制,此時,可以依托網絡采購平臺,聯結采購平臺、財務系統[5]。隨后校內師生可以通過網絡采購平臺發起采購,選擇項目、商品后發送訂單,網絡采購平臺可以直接生成采購訂單并凍結提交資金,訂單生效后,商城根據商品清單送貨,由采購發起方驗收,驗收完畢后,在校財務系統進行定期批量集中結算。整個過程中,采購業務辦理為線上,不需師生單獨保障,集中結算系統可以在與財務核算系統無縫銜接的基礎上,高效率運行,并智能生成憑證,為業務部門、財務部門協同合作提供依據。
對于財務子系統之間,可以借助閉環式預算管理思維,將預算、決算、核算、分析模塊逐一聯結,為預算崗位、核算崗位、決算崗位與分析崗位協同合作提供支持。在子系統網絡連接后,預算崗位可以通過預算子系統進行預算申報,并根據財務部門下達的預算額度將預算控制信息填寫到核算子系統。而用戶則可以通過提交網絡匯報單,由財務部門在核算子系統進行復核、審核、結算、稽核、記賬、反饋,并在年末根據核算子系統年度基礎數據進行決策類信息的整理,生成決策分析報告,為決策優化提供依據。
對于校園卡系統與財務系統,高等院校可以根據消費、充值、入賬、報賬自動化需求,校園卡用戶可以通過支付寶、銀行卡、微信、現金等方式充值,存入統一的校園卡系統銀行賬戶,或者在學校自助打印復印、食堂等收費終端刷卡消費,經終端轉出到學校結算賬戶,與校財務系統內部結算模塊相聯系,由校財務系統內部結算模塊直接劃賬報收,轉入經費卡。
3.3健全內部監督控制機制
作為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核心組成,財務內部控制工作實效關乎財務信息化建設進程。由我國高等院校性質可知,我國高等院校執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校黨委是高等院校全部經濟活動開展的領導者,分管校領導可作為總會計師與校經濟委員會直接領導院校職能部門、科研機構、教學單位、直屬單位等部門的全部經濟活動[6]。考慮到當前高等院校全過程績效監督管理體系仍然存在缺陷,院校應結合財務內部控制監督工作要求,引入關鍵績效指標法,進行總體財務部門與業務職能工作、內部綜合績效的典型性關鍵指標提煉。在關鍵指標提煉的基礎上,構建涵蓋資料檔案庫、標準庫、專家庫、項目庫在內的預算績效管理信息系統,從多個方位、多個視角進行預算績效管理,并形成績效監控報告,為預算績效管理關鍵環節的控制提供依據。比如,從科學視角評價預算,尋找各項教育資源靈活配置節點,促使教育經費使用效率向更高的水平發展。再如,高等院校可以挖掘Excel定位、匯總、排序、查找等菜單功能優勢,定期整理銀行存款日記賬、銀行流水明細表。整理時,可以從財務系統、網銀系統分別下載Excel格式的銀行存款日記賬、銀行流水賬,將銀行對賬單內誤記賬調整等無效數據剔除后,利用銀行支付平臺,經公務卡批量支付報銷業務,定期對公務卡支出內容進行匯總,以公務卡支出明細賬的形式進行資金支出監督控制[7]。
此外,在財務網絡化階段,外部病毒侵入、惡意攻擊對高校財務系統造成了較大的威脅。因此,高校應將內部財務系統與外部關聯方系統進行聯結機制的構建。一方面,高校可以與財政系統互相聯結,實現財政資金支付、電子票據實時管理。即摒棄以往分別在校財務系統、政府財政系統分別錄入財政資金支付信息并根據獲取的支付憑證號依次錄入校財務系統、銀行的方式,直接調用互聯網技術體系中的標準接口,依托銀行與高校財務互相聯結平臺,將校財務系統、政府財政系統、銀行系統進行互相連通,進行校基本戶與國庫賬戶的直接線上管理,增加監督管理廣度,從側面規避大量充分作業引發的轉賬錯誤風險[8-9]。
4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會計信息化的高校財務決策信息更加豐富,有利于風險量化評測,但內部責任、權利確認難度較大,極易引發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因此,高校應立足會計信息化建設視角,構建多部門高效溝通、多部門協作的體系,配套細化職能、權責分配。并對監督控制模式進行進一步完善,控制關鍵節點,保證會計信息化下高校財務工作的平穩、安全推進。
參考文獻
[1] 鄧淑婷,許夢嬌.云計算視角下會計信息化建設探究 以民辦本科高校為例[J].經營管理者,2021(5):74-75.
[2] 葉林良.高校財務會計信息化建設創新研究[J].中國市場,2021(27):197-198.
[3] 杜常春.政府會計改革背景下提升高校內控信息化水平探析[J].邢臺學院學報,2021,36(2):143-146,152.
[4] 甘泉.基于財務信息化的高校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分析與研究[J].現代營銷,2018(1):134.
[5] 馬陽子.基于內部控制五要素視角下高校財務信息化現狀分析——以N大學為例[J].西部財會,2020(6):33-35.
[6] 胡薇.分析借助信息化技術構建高校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系統[J].當代會計,2019(11):136-137.
[7] 徐恒博.會計信息化環境下高校銀行對賬模式的建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4):71-72.
[8] 韋一濱. Y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優化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9.
[9] 王博. M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9.
374550033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