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鍛煉最防癌!
……生命在于運動,大家也越來越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近日西班牙和奧地利學者在《國際癌癥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天早上8時~10時進行有規律的鍛煉,與前列腺癌發病風險下降26%,以及乳腺癌發病風險下降27%有關。該研究中報告,下午或晚上更活躍的參與者,晨練的好處更明顯。 (“骨科大夫”微信公眾號)
■陽光也有助于減肥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研究發現,當陽光中的藍光滲透到皮膚中并到達脂肪細胞時,脂肪細胞的體積會減小,并將多余的脂質釋放出去。換言之,細胞不會再存儲那么多脂肪了。建議正在減肥的朋友們走出去,多進行一些戶外運動。陽光不僅能幫助身體生成更多的維生素D,還能為減肥助力。 (搜狐健康)
■每天運動10分鐘可防腦退化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對1600人展開了研究,研究對象的平均年齡為53歲,在過去25年間參加了5次體檢。結果發現,中年時每天運動10分鐘,例如快走、跑步或騎自行車等,有助于防止大腦隨著年齡增長而退化。研究人員調整生活方式和人口學因素后發現,中年時未進行中等至高強度運動的人,25年后出現小范圍腦損傷的可能性比做運動的人要高出47%。 (參考消息網)
■吃洋蔥可減輕炎癥影響
洋蔥中含有一種被稱為槲皮素的抗炎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可以幫助運動員減輕運動炎癥帶來的影響。最近發表在《功能食品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洋蔥中的槲皮素能起到消炎劑的作用。食用洋蔥并不需要一個固定的頻率和攝入量,可以憑喜好選擇。但有相關運動醫師指出,運動前食用洋蔥可能會導致胃腸道不適,因此,最好放在鍛煉后隨餐進食。另外,煮熟的洋蔥可能會流失大量的維生素C,快速蒸或炒是更適合的烹飪方式。 (網易體育)

■兒童“隔離近視”須警惕
……疫情期間,社交限制和出行禁令讓兒童的活動空間變得更加有限。眼科醫生團隊分析了超過12萬名6歲~13歲中國學齡兒童的數據。數據顯示,與2015年~2019年相比,2020年中國學生的近視率大幅提高,是原來的1.5倍~3倍,其中6歲~8歲兒童的近視率變化格外引人注目。專家分析,數據變化應該與疫情和由此導致的日常行為變化直接相關。 (參考消息網)
■病毒變異讓死亡率上升30%
……近期,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稱,新冠病毒新突變株的毒性較原始病毒更強,有可能導致感染后死亡率上升30%。研究顯示,突變株傳染性更強,有可能比原始病毒株高50%~70%。 (搜狐健康)
■“垃圾食品”吃多了睡不好
……碳酸飲料往往含有咖啡因,快餐食品往往熱量高但缺乏營養,過于頻繁攝入這些食品,睡眠障礙出現幾率也在增加。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健康與康復科學學院研究發現,每天喝3杯以上碳酸飲料的青少年,比每天只喝一杯的同齡人出現睡眠障礙幾率要高出55%。每周有4天以上吃快餐食品的男性青少年出現睡眠障礙幾率,比每周只吃一次快餐的男性青少年要高出55%,而這一幾率在女性青少年中高出49%。這項調查涵蓋了175261名年齡在12歲~15歲的學生。 (人民網)

■吃海鮮小心“啃塑料”
如果你喜歡吃海鮮,也許你會被這則消息嚇到。因為我們常吃的貽貝、牡蠣和扇貝體內,可能含有微塑料。英國赫爾約克醫學院和赫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回顧分析了2014年~2020年的50多項研究,以調查全球魚類和貝類的微塑料污染水平。結果發現,軟體動物體內的微塑料含量為每克0~10.5個,甲殼動物體內的微塑料含量為每克0.1個~8.6個,魚類體內的微塑料含量為每克0~2.9個。軟體動物,如蛤蜊、貽貝、牡蠣和扇貝中微塑料的含量最高。(搜狐健康)
■棕色脂肪可預防慢性病
人體中除了可導致肥胖的白色脂肪外,還存在另外一種神奇的棕色脂肪。它有助于熱量消耗和葡萄糖及脂質利用的增加,因此被認為是治療肥胖和代謝疾病的潛在靶標。但棕色脂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少。近日,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棕色脂肪在女性中更為普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且環境溫度和BMI越高,棕色脂肪含量越低。(生物探索)
■加熱癌細胞可提高化療效率
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利用磁性納米粒子將癌細胞加熱至104華氏度(約40攝氏度)以上,化療有效性可提高34%。研究顯示,這種方法會損害腫瘤,使其更容易受到現有藥物的作用。報道稱,在同時使用加熱方法和阿霉素的情況下,48小時后98%的腦癌細胞被殺死。在不加熱的情況下,阿霉素只殺死了73%的細胞。對乳腺癌細胞來說,89%的癌癥細胞能夠通過這種組合方式消除;而在單獨使用藥物的情況下,這一比例就下降到了77%。 (英國《每日郵報》)
■膽固醇成新冠病毒“幫兇”
要引起新冠肺炎,新冠病毒必須強行進入人體細胞,而它需要一個“幫兇”,那就是膽固醇。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克利福德·布蘭溫研究員實驗室報道稱,膽固醇能幫助病毒打開細胞并滑入細胞內。如果沒有膽固醇,病毒就不能越過細胞的保護屏障而引起感染。這可能是服用他汀類降膽固醇藥物的新冠肺炎患者健康情況更好的基礎。在大多數人接種疫苗之前,這一發現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找到治療新冠肺炎的新方法。 (《科技日報》)
■測耳屎可查出糖尿病
近期英國倫敦大學專家發現,測量耳屎中的葡萄糖可以在早期發現2型糖尿病。倫敦大學專家自制了一個耳屎收集裝置,可以收集耳屎樣本并測出其中的葡萄糖含量。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盡早發現一個人是否存在血糖異常,并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和早期治療的方法阻止疾病進展。這是一種更便宜、更精確的長期血糖監測方法。 (搜狐健康)

說法:喝牛奶加重痤瘡。
解析:喝牛奶與痤瘡有著密切的關系。研究指出,牛奶中的游離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雙氫睪酮和活性雄激素前體可能增加皮脂腺分泌而導致痤瘡發生。那是不是脫脂牛奶就沒事了?脫脂牛奶可能無助于痤瘡緩解,更有可能加重痤瘡的病情,所以預防痤瘡的重點之一是減少食用牛奶,以酸奶、燕麥奶、雞蛋或豆漿等替代,以達到營養平衡。(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皮膚科 陳小英)
說法:兒童潤膚劑應盡量簡單。
解析:潤膚劑首選“妝”字號,家長一定要關注兒童潤膚劑上面的“標識”,如“國妝準字”;地方生產化妝品應遵循執行地方和行業準字,如“化妝品生產許可證:浙妝字”;進口化妝品要獲得“國妝備進字”等。簡單來講,帶有“妝”字號的產品,是相關監管部門批準的正規產品。一些容易過敏的兒童可能會對潤膚劑中的添加成分,如燕麥、牛奶、橄欖精油等產生過敏反應。所以在不了解孩子是否為易過敏體質時,為了安全,應盡量選擇成分較為簡單的潤膚劑。(北京兒童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張斌)
說法:低鈉鹽不適合所有高血壓病人。
解析:低鈉鹽是以加碘食鹽為基礎,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鉀(約含30%)和硫酸鎂,鈉含量為65%~80%(QB/T2019-2020)。普通人日常飲食可以優先考慮低鈉鹽,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低鈉鹽!高溫作業者、重體力勞動強度工作者、腎功能障礙者及服用降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等應慎用低鈉鹽。因為部分降壓藥有保鉀作用,低鈉鹽含鉀,二者可使血鉀升高。能不能吃低鈉鹽,要先確定自己到底服用的是什么藥。 (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營養科 金鈺倩)
說法:水果吃太多會加速衰老。
解析:適當吃水果對于保持機體健康、防衰老是有好處的。不過,水果吃得太多,會讓人老得更快。首先,如果只吃水果,其他食物吃得少,會缺乏蛋白質和脂肪酸。這樣的人往往不耐餓,進食反而更多,越吃越胖。其次,因為無論哪種水果,都含有糖分,而水果里的果糖如果攝入過多,會加速機體老化。再次,長期超量吃水果,營養不均衡,免疫力下降、記憶力下降、貧血、消化不良就會接踵而至。成人每天可吃200克~350g克新鮮水果。如果血糖偏高,一天的水果則不應超過200克。 (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教授 于康)

供稿:慕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