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育人新趨勢下,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已經成為至關重要的教育目標,已經擺在了各個教師面前,需要教師采用合理的手段實現該目標。眾所周知,高中語文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可以依托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來實現對高中生人文精神培養的目的,這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思路、育人想法。基于此,筆者就“關于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的策略,以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人文精神;高中語文;語文教學;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04-0041-02
【本文著錄格式】魏劍剛.關于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課外語文,2021,20(04):41-42.
近些年,借助高中語文教學的特點與優勢去培養高中生人文精神的方式,已經逐漸被認可和接受,因為作用顯著、成效喜人,致使該方式已經走進了越來越多的高中語文課堂中,目前來看,已經在人文精神的培養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不管怎么說,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任重而道遠,還不到松懈的時候,也由此引申出了本次的研究主題,希望借助本次研究,可以帶給相關教師新感受、新思路。
一、人文精神概述
(一)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
人文,是人類社會獨有的一種精神現象,是智慧與精神的載體。通常情況下,人文精神可被理解為是人類的一種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的維護和關切,表現為對人類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等等。在教育行業中,人文精神有了更清晰的描述,即學生群體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包含感性意識、理性意識及辯證意識。總的來看,最終目標即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
(二)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意義
縱觀中西方文化史,發現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均對人文精神抱有強烈關注。在教育行業中被提及,可視為教育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可視為對人文精神關注程度與重視程度明顯提升的外在表現,都已經奠定了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意義。
具體來說,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意義可總結為兩方面:一方面促進學生全面成長。高中正是學生心理成熟的關鍵時期,人文精神在學生群體中的傳播及傳遞,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引導,從而慢慢懂事、慢慢認知社會并懂得社會,利于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樹立正確的三觀,較大程度上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有利于繼承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依托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讓學生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知,學生的學習過程,實則為中華文化的傳承過程,可確保中華傳統文化經久不衰、生生不息。除此之外,高中生也可憑借中華傳統文化更清楚認知自身、做好自身在社會與國家中的定位,利于高中生培養優秀品質、培養遠大抱負,進而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二、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現狀
雖然在教育事業迅猛發展背景下,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效率要遠遠好于以往,但是仍舊存在不少問題,隨著人文精神滲透要求及指標的逐漸清晰化,這些問題暴露得則更為充分,已經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難題,提高了解決問題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以下為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常見問題,以供參考。
首先,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并未跟語文教材內容充分融合,分離現象仍舊十分凸顯,高中生不容易及時轉換思維并消化教師帶去的人文內涵,這點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其次,人文精神的滲透氛圍并未受到關注,導致語文課堂教學氛圍與傳遞給學生的人文精神主題嚴重不符,不利于學生真切感受人文精神并實現內化,會直接導致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效率遲遲提高不上去。再次,教師的人文素養不足,也會導致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不盡如人意,這在人文精神滲透過程中屬于“硬傷”。要知道,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重要“引路人”,如果教師都不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又怎能奢望教導出來的學生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顯然會對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造成阻礙和干擾,需重點解決。最后,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很容易淪為單一化形式,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仍舊占據主導地位,并未重視靈活滲透,長此以往,必然造成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的想象力也將大受影響,不利于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任務和使命圓滿完成,必然阻礙學生成長及成才。
三、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內容,與人文精神實現充分融合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大多符合人文精神思路和主題,也均為精心挑選后的“精華”,所以,語文教師不應浪費教材內容資源,將其與人文精神進行充分融合,切實為人文精神在課堂中的滲透與傳播提供載體,切實讓學生真真切切地了解教材內容背后的人文精神,相信會成為語文教師完成人文精神滲透任務的有效工具,相信會發揮較好的效果。如可以在《記念劉和珍君》課堂教學中,摘選出體現劉和珍君寶貴品質的重點語句,延伸至人文精神層面,讓學生受到感染與觸動,進而學習劉和珍君等愛國青年身上的不屈精神、勇于斗爭的優秀品質,讓學生在學習中汲取與內化人文精神,進而助力學生全面成長。
(二)營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滲透氛圍,帶給學生全新體驗
眾所周知,良好的學習氛圍除了可以消除學生學習中的緊張感、焦慮感、恐懼感等負面情緒,還可讓學生沉浸在相應的情境與氛圍中加以理解,學習效率必然事半功倍。所以,有智慧的語文教師,應當重點營造語文教學課堂中的良好氛圍,利于學生在全新的體驗中萌生新的感悟和靈感。對此,語文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興趣在課堂中營造恰當的人文精神滲透氛圍,包含莊重的人文精神滲透氛圍、輕松愉悅的人文精神滲透氛圍等等,需要根據教材內容、人文精神滲透目標而靈活營造。為了盡快烘托出相應的人文精神滲透氛圍,語文教師還可借助音樂、圖片等道具的播放和呈現,來提升氛圍的濃郁性,以便對學生造成更強烈的觸動,以此來帶給學生全新體驗,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利于學生真正理解教學背后的人文精神。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語文教師過硬的人文素養
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進程中,學校應當發揮領導帶頭作用,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工作,讓每一個教師都能擁有過硬的人文素質,為人文精神在課堂中的滲透有效性提供保障和協助。并為此開設培訓班、健全考核機制、邀請專家進行講座等等,以此來助力教師進步與成長。除此之外,更可開辟進修“綠色通道”,助力教師發展。但是最為重要的還是教師自身的努力,這與教師自身覺悟、思想高度密切相關,更與教師自身的責任感相關。在人文精神滲透任務、使命下,高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學習、積極探索、積極總結與積極反省,進而對人文精神有一個透徹的了解與認知,進而實現由外而內的轉變,從行為舉止到內在思維與觀念,都要積極向人文精神方向靠攏。只有加強對自己的要求,才能逐步提升自身人文素養,如此一來,人文精神在語文課堂中的滲透效率自然更高,想要輕松實現人文精神在語文課堂中的滲透目標自然信手拈來。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人文精神滲透活動,讓人文精神滲透更具靈活性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最忌諱的是單一教學、換湯不換藥的固定教學模式,這樣做,只會加重教學難度和教學任務完成難度,當然,人文精神在語文課堂中的滲透也符合這點原則。為此,高中語文教師要竭盡可能地開展多種形式的人文精神滲透活動,讓學生時刻感受新鮮感,進而培養與提高學習興趣,讓人文精神滲透的更具靈活性,方可達到教學理想預期。如開展合作形式的人文精神滲透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坐在一起,共同探討學習主題并深挖其背后的人文精神;還可組織學生參與各類實踐活動,在親身體驗中感受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從而實現與人文精神的近距離接觸,易讓高中生在成長過程中真正受益。諸如此類的活動都可采納,前提是活動形式合理且貼合人文精神滲透目標。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文精神滲透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夸獎與表揚學生,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實踐與學習熱情,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便于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充分符合教學發展趨勢、育人管理需求,對于高中語文教師而言,是一項艱巨的挑戰,需要語文教師付出較多的心力和精力,以此來為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提供各種有利條件、塑造各種有利環境,以此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培養與提高人文素養水平,進而為國家培育更優秀、更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鄭碧聰.人文精神滲透問題在高中語文教學的分析[J].當代教研論叢,2020(2).
[2]程紅輝.對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問題的分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0).
[3]黃超建.關于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6).
[4]陶永平.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淺談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J].課程教育研究,2018(9).
作者簡介:魏劍剛,1979年生,河北香河人,本科,中教一級,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與語言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