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內燃機行業第一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企業,中國第一家由境外回歸內地實現A股再上市的公司,濰柴動力自設立起就建立了涵蓋境內外戰略合作伙伴、行業主導客戶和高管團隊的多地域、多文化的股權結構,實現了公司股權結構的國際化和多元化,為公司的經營發展搭建了一個結構合理、基礎牢固的運作指導平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資產總額2650.77億元,全球擁有員工約8萬人。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2020年上半年業績同比下滑;但公司精準施策、科學部署,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搶抓復蘇機遇,國內業務呈正增長趨勢,新業態持續發力,智能物流業務訂單逆市上揚,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473.84億元,同比增長16.32%;實現歸母凈利潤71.06億元。
濰柴動力董事會現由十五名董事組成,其中包括兩名外籍董事,兩名外籍董事均為公司重要國外子公司——凱傲集團的管理層及行業專家;還包括五名獨立董事,專業涉及會計、法律、汽車新能源及公司治理等多個領域,具有豐富的財務審計、法律實務、汽車新能源研究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經驗。自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董事會成員多元化政策》以來,董事會成員一直保持著在年齡、國籍、文化及教育背景、專業經驗、技能等方面的多元化,為高效完成公司戰略目標及維持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董事會下設審核委員會、提名委員會、薪酬委員會和戰略發展與投資委員會四個專業委員會。除戰略發展與投資委員會外,各專業委員會的主席均由獨立董事擔任,各專業委員會成員中獨立董事均過半數。各專業委員會嚴格按照工作細則履行職責,對公司的各項經營決策提供了專業意見,為公司的長遠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為使董事會監督職能落到實處,繼續以2019年度董事會履職情況為核心對高級管理人員(執行總裁、副總裁、財務總監)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并且評價以董事會成員的打分為基礎,除總排名外還分別體現被評價人在內部董事、外部(非獨立)董事及獨立董事三個維度的單獨排名情況,多維度對高級管理人員進行評價,不斷完善上市公司高管履職評價機制,進一步加強公司治理創新和董事會建設。
為進一步規范公司的運作,公司建立了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組成的“三會一層”的公司治理結構,在實踐中不斷制定完善“三會”議事規則及工作細則等各項公司治理制度,以有效保證公司董事會的科學決策和有效運行;并從在2020年召開的現場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大會開始應用證券業務一體化平臺系統,初步實現“三會”召開信息化、無紙化。
作為一家越來越國際化的上市公司,濰柴動力的國際化主要體現在進行較多的跨國并購、設立海外子公司等,從而實現公司的全球布局;但是,跨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問題也逐步顯現:受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管理模式和財務審計制度等,如何適應跨地域、跨市場的監管要求成為越來越多跨國公司的研究重點。
當前,已經有部分公司在這方面做了許多嘗試,例如爭取豁免披露或者自愿披露以保證不同市場的投資者可以獲取平等信息、調整公司財務管理系統以便快捷地滿足不同國家對上市公司財務數據披露時限要求等。但這些嘗試終究未得到制度化的認可,缺少規范的指導意見,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觀判斷成分,大部分時候需要依賴監管機構的臨時判斷或外部律師等中介機構的建議,有時甚至帶來信息披露違規風險。濰柴動力充分借鑒和研究全球標桿企業的公司治理模式,在合規運營的基礎上持續探索和創新,積極與國際律師、審計師等高端中介機構對接,汲取行業最新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理念,更好地理解公司治理內涵,同時緊跟監管機構關于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相關政策出臺的步伐。
隨著2020年3月1日新《證券法》正式實施以及創業板注冊制靴子落地,在注冊制改革大背景下,信息披露核心作用愈加凸顯,信息披露監管成為市場監管的重中之重。下一步,濰柴動力將進一步圍繞監管層“以信息披露為核心”這一基本監管理念修訂、簡化、發布或廢止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切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扎實做好信息披露工作,不斷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助推提升上市公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