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彩芬
摘 要:提問能夠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同時也能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是課堂教學中較為常見的手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提問,則能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引導他們閱讀,同時突出重點內容,啟發他們的思維,能夠從多個方面優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值得教師多加應用。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提問時,一定要注意一定的技巧,才能充分保證提問的有效性。本文將簡單分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提問的重要性,并就相應提問技巧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問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5-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5.067
小學生生性活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對閱讀方法的掌握不足,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為了有效保障教學效果,教師往往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提問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尤其要注重合理應用提問技巧,引導學生積極閱讀并在閱讀中有所收獲。
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提問的重要性
(一)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不強,他們往往都不太喜歡進行大篇幅閱讀,而是更喜歡觀看圖片、動畫、視頻等更加生動的信息載體。因此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激發學生興趣是首要之急,是保障閱讀教學順利進行并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通過提問的方式,教師能夠有效激起學生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和探索,從而促使學生主動進行閱讀。
(二)引導學生閱讀
高質量、高效率的閱讀教學必然是建立在閱讀方法和技巧基礎之上的。只有學生充分掌握了閱讀方法和技巧,他們才能在自主閱讀中提高閱讀效率,同時真正有所收獲,否則學生在閱讀完文本之后很容易出現不理解的情況。但是小學生尚處于學習和探索閱讀方法的階段,他們對閱讀方法及技巧的了解、掌握程度較低,從而限制了閱讀教學活動高質高效進行。教師通過提問,能夠借助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從而克服學生對閱讀方法和技巧掌握不足的困難,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有效閱讀。
(三)突出重點內容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把握文本重點,尤其要理解重點字詞句和文字內容,正確把握作者思想,感受作者寫作情感。在突出重點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更容易形成在閱讀過程中探索文本重點的習慣,從而更加快速、有效、準確地完成閱讀,不斷提升自身閱讀水平。教師可以針對重點內容進行提問,引導學生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準確把握文本重點。
(四)啟發學生思維
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教師不僅僅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本內容、思想與情感,還要對學生思維進行啟發,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同時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與創新思維。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強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已經成為小學教學的重要任務,而啟發學生思維正是語文閱讀教學在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及綜合能力方面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采取提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適當啟發,激發并培養學生良好邏輯思維與創新思維。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提問技巧研究
(一)教師強化自身提問目的性意識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提問時必須清楚意識到提問應當具有目的性,不能隨便進行提問。一方面,不分時機的提問難以有效激發學生興趣,更難結合閱讀教學內容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另一方面,過多的提問會產生過猶不及的后果,令學生對問題產生厭煩情緒,不愿意跟隨教師的提問進行思考,導致提問失去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強化自身提問目的性意識,結合教學內容有目的地進行適當提問,從而有效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探索,最大化地發揮問題對學生的引導及啟發作用。而要保障提問的目的有效實現,教師需要提前對問題進行設計,不僅要緊貼文本內容設計提問的內容,還需要結合教學進度及學生反應適當調整提問時機,讓問題的效果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在進行閱讀教學之前,教師應當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度研究,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一系列問題。教師需要根據教學規劃預想學生反應,并在此基礎上對提問時機進行簡要設計。一般在文本內容段落、教學重難點、學生有疑問而不知如何表達、學生思維短路以及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下,教師都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同時,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掌握重點,在閱讀中有所收獲。教師可以先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并結合教學目標、學生興趣愛好、生活經驗等設計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有些具有課堂教學開始階段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有些能在學生走神的時候吸引學生并促使他們集中注意力,有些則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結構。在這些提前設計好的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夠順利、高效地跟著教師的提問完成課文閱讀和學習。
(二)以趣味性問題激發學生興趣
在課堂閱讀教學伊始,教師可以利用趣味性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并實現課堂教學導入,增強學生興趣,促使學生主動進行閱讀與探索,從而為高效閱讀教學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問題的趣味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合理設疑,令學生對文本內容產生探索欲望,尤其適合故事類文本閱讀教學;二是圍繞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生活元素進行提問,從而引導學生將興趣轉移到課堂閱讀學習上來,多用于非故事類文本閱讀教學。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設計趣味性問題并進行課堂教學導入,有效激發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進行閱讀,保障閱讀教學效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當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圍繞這些內容設置對應問題,讓學生在聽到問題后能夠主動對問題答案進行探索,并通過閱讀找出答案,順利解決問題的同時真正理解閱讀內容。
(三)以進階性提問引導學生閱讀
教師需要利用一系列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本,從而克服大部分學生對閱讀方法和技巧掌握不足的困難,確保學生能夠讀懂文本,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理解和掌握正確閱讀方法。這就需要教師設置一系列進階性問題。教師喲合理安排提問順序,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理解文本,幫助學生逐步深入地進行閱讀學習,促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掌握閱讀方法與技巧。
進階性問題的設置需要考慮學生理解能力、跳躍思維、聯想能力等,適當調節問題間的聯系性。如果學生聯想能力較強,那么教師可以適當弱化相關問題之間的聯系性,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適當刪除一些過渡性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究問題之間的聯系與過渡,這將有效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不過當學生理解能力和聯想能力較弱的情況下,教師則最好突出問題之間的聯系性,讓學生看到后一個問題時能夠順利聯想到上一個問題的答案,順利完成閱讀。這樣能夠逐漸培養學生聯想能力,在長期實踐后能夠有效強化學生的聯想能力,此時教師再適當弱化問題間的聯系性,能夠起到良好效果。
(四)在重點段落處設置問題并突出重點
閱讀分為略讀和精讀,這不僅適用于不同文本和作品,同一文本的不同段落往往也需要進行略讀和精讀。對某些不重要的段落進行略讀,簡單了解文本信息,能夠節省大量時間,提高閱讀效率;針對重要段落進行細細品讀,認真把握期貨總重點,有助于充分理解文本內涵,提升閱讀質量。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提問時,一定要在重點段落處設置問題并突出重點,從而引導學生對重點內容進行深入探究,保障閱讀教學質量。一般來說,重點段落是分析、理解文本的關鍵部分,只有對這部分內容有正確深入的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對其他段落進行分析和研究,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且重點段落中通常還包含重點句子和重點字詞,教師應當在提問中突出這些重點句子與字詞,引導學生反復思考,準確理解文本內容,防止出現學生囫圇吞棗式閱讀而無法把握文本重點的情況。
(五)以引導式提問啟發學生思維
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閱讀方法,指導學生使用有效技巧進行閱讀,更要積極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自主思考、大膽想象,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對此,教師需要使用引導式提問對學生進行啟發,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真正做到自主思考,從而逐步強化其自主閱讀能力。教師通過提問讓學生找出答案,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找出閱讀文本中明顯的內容,而是要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延伸性拓展,更加深入地思考文本內涵,而不是將關注點完全放在明顯而簡單的文本內容上。這是因為很多作者在寫作時都不會直截了當地表達情感與思想,而是會通過一些表面的、具體的描寫進行反映和襯托。學生必須從簡單的文本中準確理解更加深層次的內涵,才能真正讀懂文本。教師以引導式的提問啟發學生思維,則能促使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思考,探索文本內涵。
(六)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答
學生閱讀水平的顯著提升表現為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高效率閱讀,即不再需要教師以問題進行引導。因此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提問時,不但要引導學生找出問題答案,還要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為什么會這樣提問,讓學生能夠準確把握提問的目的。這樣學生才能夠逐漸學會自己提問,從而不再依賴教師引導,自主進行閱讀與探索,以科學、正確的方法進行思考,準確理解文本內容及內涵。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提問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取得良好成效,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并引導學生進行高質高效學習,讓學生再閱讀中真正有所收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當強化自身提問的目的性意識,同時以趣味性問題激發學生興趣,以進階性提問引導學生閱讀,在重點段落處布設問題并突出重點,以引導式提問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己提問并解答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提問的作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和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唐曉平.簡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提問技巧分析[J].東西南北:教育,2018(2).
[2]劉蘭花.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問技巧的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2).
[3]王艷冬.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提問技巧[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6).
[4]田晴.巧設問激活語文閱讀課——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的提問技巧探究[J]. 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2).
[5]馬玉梅.淺議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設計主問題[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