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用戶體驗為理論依據,分析消費類電子產品包裝的發展方向以及發展趨勢,探究消費類電子產品包裝的設計新方法。從用戶體驗要素的五個層面,即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出發,對消費類電子產品包裝進行文獻歸納分析、案例分析,總結消費類電子產品包裝的設計方法與內涵,在用戶體驗理論下,提出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包裝設計原則。
關鍵詞:用戶體驗;消費類電子產品;包裝設計;多感官體驗;情感體驗
中圖分類號:TB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2-0-02
消費類電子產品(以下簡稱“消費電子”)是家庭(公用)消費電子和個人消費電子的總稱,具體有手機、筆記本、PAD、數碼相機等產品。近年來,消費電子逐漸成為全球市場的主流產品,其銷量也處于穩定上升期。消費電子的蓬勃發展帶動了其包裝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諸多關于包裝的問題。在體驗式營銷策略的帶動下,不管是企業自上而下還是用戶自下而上,優化用戶體驗顯得越來越重要。為了繼承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理念,本文從用戶體驗要素的五個層面對消費電子包裝問題進行探討與再設計,以用戶為中心,滿足用戶的體驗需求,為消費電子包裝行業的發展指明方向、提供思路。
1 用戶體驗在消費電子包裝中的內涵
1.1 用戶體驗對消費電子包裝的影響
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簡稱UE/UX)由美國用戶體驗設計師唐納德· 諾曼(Donald Norman)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并加以推廣。現在,隨著體驗經濟的到來,其內涵與框架不斷被豐富與填充。用戶體驗不僅廣泛運用于應用程序、網站等領域,還可以運用在生命周期相對較短的產品包裝上,優化包裝的使用過程,提升產品競爭力。本文利用杰西·詹姆斯·加勒特(Jesse James Garrett)在《用戶體驗要素》一書中提出的用戶體驗由抽象到具象的五個層次要素,即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1],對消費電子包裝進行分析并得出新的設計方法,加深用戶對消費電子的情感依賴,提升用戶對消費電子品牌的忠誠度。
1.2 消費電子包裝設計
消費電子屬于易碎品,包含電子元器件、電路板等部分,因此消費電子包裝對防靜電、防霉、防潮等特點有著較高的要求。設計師在設計時,既要充分考慮產品包裝的安全性,防止在運輸過程對電子元器件等部件造成損壞,又要保證用戶在感官接觸、使用、回收等行為發生時包裝設計的合理性。消費電子包裝與普通電子產品包裝的區別在于,除應考慮產品包裝安全性外,還應考慮用戶使用過程中的合理性、舒適性等。此外,消費電子包裝設計應遵循基本設計周期,通過用戶體驗要素建立整體理念,流程如下:首先,明確此消費電子包裝應具備的核心競爭力,確定目標和策略;其次,設計師應以用戶為中心設計消費電子包裝,完善用戶使用流程;最后,完成消費電子包裝的周期流程設計方案。
2 消費電子包裝的體驗設計分析
2.1 消費電子包裝戰略層和范圍層分析
消費電子包裝的戰略層是包裝設計的第一步。消費電子包裝首先應考慮以用戶為目標進行設計,明確用戶的購買需求。根據用戶購買消費電子的不同目的,可以將用戶分為以下幾類:第一,以具體消費電子為導向,用戶注重產品本身的功能特點,有明確的購物需求,目的性較強;第二,以品牌為導向,此類用戶注重品牌品質及品牌調性,通常會出現因為品牌推出新品而消費的行為;第三,以視覺為導向,該導向用戶注重視覺感官的設計,重視多感官體驗;第四,以獵奇心理為導向,此類用戶會因為產品具備某些不常見的特點而選擇購買,例如追求“黑科技”或當下的跟風購買行為。只有明確用戶需求,企業才能根據不同需求,制定相應的消費電子包裝策略,而這也從戰略層向范圍層轉變。范圍層主要針對包裝的功能規格和內容需求兩個方面[2],在包裝設計中應該盡可能兼顧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
2.2 消費電子包裝結構層和框架層分析
消費電子包裝的結構層即用戶的使用感受與行為體驗,框架層建立在結構層之上,為包裝的結構與信息傳遞。也就是說用戶在由視覺接觸到觸感體驗的過程中,結構層定義整個用戶流程,框架層在使用流程中進行引導,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設計消費電子包裝時,首先應明確“可能的用戶行為”[3]這點,用戶使用包裝的行為流程可拆分為:拿起包裝—使用包裝—放下包裝—存放或回收包裝這四個階段。在消費電子包裝日新月異的變遷中,用戶不再只是單純地拆開包裝再丟棄包裝,這一過程慢慢發展為一種注重儀式感的開箱體驗。消費電子包裝的第一要義就是,保證產品在不同情境下的運輸過程中得到完善的保護[4]。例如Compakt的Piranha文身用品包裝設計(見圖1),通過包裝結構的精確設計,達到不用任何膠水進行黏合,并能夠在運輸過程中保護產品的目的。該產品包裝為了減少使用手冊的數量和界面學習曲線,讓用戶在拆開包裝的過程中逐步了解包裝盒中嵌入的所有產品的功能信息,讓用戶在極具儀式感的拆箱體驗過程中了解產品的使用方式與功能信息。
2.3 消費電子包裝表現層分析
2.3.1 消費電子包裝的多感官分析
視覺感官分析。用戶無論挑選何種消費電子,第一個接觸到的信息總是視覺信息。視覺信息依靠人對視覺意象進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達成一定目的的一系列心理過程的創造性活動,這種活動使用戶在接觸后獲得一定的視覺體驗[5]。設計師運用最直觀的視覺感官刺激用戶的視覺體驗,產生有趣味性、吸引力的互動行為。例如,Angelina Pischikova和插畫師Anna Orlovskaya利用同構原理,結合燈泡與昆蟲的結構設計的包裝圖(見圖2),大小、結構不同的燈泡與不同的昆蟲腹部相結合,使包裝趣味十足。
觸覺感官分析。現今,許多消費電子包裝設計師會根據產品的不同屬性,采用不同等級與材料的包裝,材料的多樣性能讓用戶在接觸包裝時,得到一種觸覺上的感官體驗,從而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綜合體驗,達到利用材料的特性引導用戶進行開箱體驗的目的[6]。例如Hex Speaker的揚聲器包裝,將粗糙的海綿內襯、傳統的紙質材質和高科技工業塑料材質結合在一起。海綿內襯除了起到保護作用外,其質感也能讓用戶感受到產品的個性與品質。
2.3.2 消費電子包裝的情感體驗分析
在心理學中,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反饋方式,是主觀事物即人自身對客觀事物給予的某種心理反應[7]。用戶識別包裝中附帶的信息,與其自身的經歷與經驗發生聯動,通過通感能力刺激自身在情感上與包裝產生共鳴。在我國消費電子行業中,部分電商會運用情感設計喚醒用戶某些層面的共鳴,如網易嚴選推出的Mini暖風機,其包裝會附帶一些貼合主題的“暖心”紙條,紙條內容從文化情懷方面介入,將紙條貼于暖風機扇葉上,通過溫度變化,紙條內容呈現,可以使用戶在交互過程中體驗到情緒上的交流與共鳴,在寒冬中使用該系列產品,用戶會產生溫暖舒適的感覺,因此其深受用戶喜愛。將消費電子的特點與特色工藝相結合,將品牌語言直觀地表達出來,用不同的構成要素進行合作、探索與實驗[8],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產品內涵,發現產品的意義與價值。
3 基于用戶體驗的消費電子包裝設計原則
3.1 注重用戶需求,提升品牌價值
隨著體驗經濟的發展以及我國消費電子市場的逐步擴大,許多大型消費電子企業的包裝越來越重視用戶體驗。從用戶體驗入手的消費電子產品設計已經有不少優秀案例。例如,蘋果公司推出的天地蓋包裝設計,用戶在開啟包裝時神秘的三秒等待,正是蘋果公司的包裝設計體驗組通過不同用戶體驗而得到的最佳時間范圍,既給了用戶充滿儀式感的體驗,又凸出了品牌的特性與調性,加深了用戶對產品的印象。同樣,國內也有不少以用戶為中心進行消費電子包裝設計的優秀案例,如華為、小米等品牌在用戶體驗方面一直有獨到的見解,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3.2 延長包裝生命周期,倡導綠色環保
無論什么樣的產品包裝,其生命周期都較為短暫,針對這樣的問題,消費電子包裝在設計時,需要考慮使用可重復利用或者可回收再生的材質。一是材料本身的可持續性,具有生物降解等綠色環保的特點,如利用軟木、再生灰板、蔗渣、竹纖維等環保材料進行包裝制作。我國許多消費電子企業從注重產品本身的材料環保、可持續到關注包裝的材料的綠色、舒適、先進上。二是用戶將產品取出后,其包裝仍可以二次利用,如三星公司的新型可重復使用電視包裝,此款包裝可以轉換成各種實用物品,用戶可以通過掃描包裝上的QR碼解鎖各種拼接方法,包括硬紙板小貓屋、書架,甚至是小茶幾。這種方式不僅能提升用戶的體驗層次,還能夠減少消費電子包裝對環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3.3 優化多感官體驗,豐富情感體驗
視覺吸引屬于用戶體驗要素的表現層,通過視覺刺激讓用戶產生好感從而發生購買行為,這是最直觀且最本能的第一步。在現代社會,對產品視覺效果的感受往往會左右用戶的情緒,那些具有良好視覺外觀的產品包裝通常更加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達到視覺預期后,如何讓用戶完成最終的購買行為?沉浸式的多感官體驗也是必不可少的。對于消費電子包裝,設計師在設計包裝時,除滿足視覺方面的需要外,還需要優化包裝的質感。另外,還應注重用戶在拆合包裝過程中達到的沉浸式體驗以及極具儀式感的拆箱體驗。
4 結語
消費電子包裝不僅需要提供保護產品本身的功能,還需要從體驗角度出發,在視覺、觸覺等感官上引起用戶的共鳴,也需要在發生拆合、使用、回收等行為時帶給用戶良好的體驗,讓消費電子包裝與用戶建立情感聯系,提升用戶對品牌的忠誠度。消費電子包裝設計師不僅要了解包裝材料、結構、回收利用等問題,還要思考用戶在使用該包裝時產生的一系列動作的深層含義,這樣才能滿足用戶需求,促進消費電子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杰西·詹姆斯·加勒特.用戶體驗要素: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20-31.
[2] 楊雪純,周峰.老齡化背景下的茶葉包裝體驗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0(03):1-6.
[3][美]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4:設計未來[M].小柯,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58-59.
[4] 吳鑫,孫敬鈺.消費者角度的展示性包裝設計思考[J].設計藝術研究,2019,9(05):54-57.
[5] 殷實.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思維模式的創新探索[J].包裝工程,2020,41(04):291-311.
[6] 張路娟,游天保,肖迪,等.觸覺引導性在包裝設計中表現形式的研究[J].設計,2020,33(05):26-27.
[7] 李營偉,王安霞.淺析包裝的情感化設計與消費動機的關系[J].包裝世界,2008(01):76-78.
[8] 王安霞,劉盈之.基于情感體驗的瓶裝飲用水包裝設計新思維[J].包裝工程,2019,40(06):56-61.
作者簡介:劉小同(1992—),女,山東淄博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信息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