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述杰
【摘 ?要】當前我國教育事業(yè)不僅重視小學生的文化課程教育,更加看重小學生探索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的開展,能夠在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推動其自主參與至學習行列中,為綜合能力的養(yǎng)成起到一定的協(xié)助作用。本文首先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了闡述,并將其作為切入點,探尋趣味實驗教學的應用策略,以求提升科學課程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6-0061-02
Analysis of Teaching Strategies of Interesting Experiments in Primary School Science Class
(Changjiang Road Primary School, Jim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ZHANG Shujie
【Abstract】 At present, my country's education undertaking not onl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ultural courses, but also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exploration ability, thinking ability and imagination ability.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est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science classrooms, it is possible to promot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while promoting their independent participation in the ranks of learning, and play a certain role in assi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This article first explain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uses it as an entry point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interest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science course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Interesting experiment; Teaching strategy
小學科學課程由于受到不重視、教學模式傳統(tǒng)、教學理念偏差等因素的影響,無法收獲預期的教學成效,也對培養(yǎng)小學生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探索能力造成一定的制約。因此,教師必須以小學生的興趣使然、學習能力作為基礎,通過趣味實驗教學的合理開展,進而保障良好的教學質量,并且為小學生綜合能力的養(yǎng)成發(fā)揮真正的作用。
一、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學方向缺乏目的性
現(xiàn)如今,小學校園中的眾多科學教師雖然對趣味實驗教學的重要意義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由于無法將小學生的實際狀況、教學內容作為依據(jù)來明確教學方向,進而造成小學生無法投入濃厚的實驗興趣,乏味、枯燥、厭學等情緒也會隨之而來。
在最初接觸科學課堂期間,通常的情況下,小學生都會具備強烈的興趣與熱情,但是,如果無法明確科學實驗的目的,便會挫傷其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由此可見,教師在正式實施趣味科學實驗教學工作前,必須明確教學方向,否則會導致小學生對學習方向存在盲目、迷茫等現(xiàn)象,無法保障趣味實驗的順利開展,也制約了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教學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性
小學生在開展趣味科學實驗的過程當中,由于教師在教學內容方面不具備創(chuàng)新性,將會導致小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求無法同教學內容相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質量。
現(xiàn)如今,大多數(shù)的科學教師依然采取以往的實驗內容,運用的材料、方式也都是重復以往的實驗,雖然同樣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索能力,但是不符合新課標所提出的創(chuàng)新性理念,嚴重制約趣味科學實驗活動的開展。除此以外,延續(xù)以往的科學實驗,也會造成小學生出現(xiàn)定式思維,對小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產生不利影響。
二、小學科學課堂趣味性實驗教學策略
(一)融入生活元素
大多數(shù)的科學知識都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而教師在開展趣味實驗教學期間,通過將生活元素融入其中,能夠確保小學生對生活中存在的科學知識進行發(fā)現(xiàn),并且通過探索、實驗,從而對科學知識有更加全面、充分掌握及應用。例如,在開展“電在生活中的用途”一課的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為小學生安排一些預習任務,要求小學生在放學后觀察生活中哪些情況下需要用電,電的作用是什么,沒有電的情況下需要怎么辦等,并且在課上向其他同學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如小學生可以在黑暗的情況下嘗試寫作業(yè),進而懂得用電照明的重要性,進而對本節(jié)課所需要掌握的科學知識有所了解,并且對探索科學知識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
(二)開展競賽式實驗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好奇心、好勝心很強,更愿意加入挑戰(zhàn)性的活動當中,并且希望自己能夠在其中受益,也取得更好的成績。因此,教師必須掌握這一性格特征,為小學生安排一些具備趣味性、挑戰(zhàn)性的科學實驗,并通過競賽的形式,確保每一名小學生都有參與其中的興趣,在競賽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科學知識。例如,在開展“種辣椒”一課的教學以后,教師可以先向小學生講解種植前如何選擇苗床、如何浸泡種子以及種植時如何養(yǎng)護等理論知識,隨后,將小學生劃分為各個小組,為每個小組提供一個辣椒種子,要求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種植并養(yǎng)護種子,到規(guī)定的時間后,觀察誰的知識掌握的情況最好,辣椒的生長情況最好,并且對辣椒生長更好的小組給予相應的鼓勵與獎勵。通過此種方法,能夠調動起小學生參與實驗的興趣,積極學習、鞏固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潛移默化地增加自身的知識面。而教師通過觀察小學生的種植情況也能了解到小學生對自己所傳授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更好地調整教學方向、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模式,為教學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jīng)在教育事業(yè)中發(fā)揮出不可小覷的關鍵作用,將其同趣味性實驗教學相結合,能夠更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愿意加入實驗活動中,并且在實驗的過程中習得更多的科學知識,進而達成學以致用的目標。例如,在開展“水溫的變化”一課教學活動期間,教師可以先利用信息技術,選取與其相關的實驗視頻,并且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給小學生,促使小學生能夠激發(fā)自主探索、自主實驗的欲望。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模仿多媒體技術所展示的實驗,利用幾個紙杯,并且倒入相同的水量,一杯放置于房間內、一杯放置于冰箱、一杯加熱,然后手觸碰杯壁,感受不同條件、環(huán)境下,水溫的變化情況,進而了解到本節(jié)課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在日后需要不同溫度的水資源時,也能懂得如何降溫或升溫,確保所學習的知識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有效運用。
(四)實施小組合作
小學期間的又一重要目標便是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在科學課堂中,不僅要讓小學生具備獨立思索的能力,還要確保其能夠與同學之間合作,通過取長補短、查漏補缺來共同增長科學知識。例如,進行“聲音的產生”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小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為其安排實驗活動,要求其在小組中通過實驗來找尋產生聲音的途徑。如小組內學生可以共同將耳朵貼在同一張課桌上,然后派出一位成員拍擊桌面,感受聲音發(fā)出時桌面有何種變化。每一個小組的成員都需要扮演一次敲擊的人員,也要將耳朵放置于發(fā)聲的物體上,共同感受物體的變化,進而懂得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知識要點。而教師可以對最早得出實驗結果的小組進行表揚,也鼓勵其他小組在日后的科學實驗中更加積極地找尋答案,獲取相應的表揚,確保課堂中每一名小學生都能夠主動加入科學知識探索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合理、有效開展科學課堂中的趣味實驗教學,其目的在于提升教學效率、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使小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得到有效培養(yǎng),在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可以充分發(fā)揮探索意識,具備自主學習能力,進而為小學生日后的健康、長遠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侯貞紅.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19).
[2]王慧.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策略分析[J].小學科學(教師版),2020(02).
(責任編輯 ?袁 ?霜)
305150033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