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杏暖
摘 要:本文通過《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的教學案例說明:當今的教學,教師不再是教材的忠實執行者,。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的刪更應是教材實施的主體和課程開發者減、增補、改編、重組等達到最佳教學教過。
關鍵詞:教材;增刪;改編;實施;主體
當今的教學,教師不再是教材的忠實執行者,。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的刪更應是教材實施的主體和課程開發者減、增補、改編、重組等達到最佳教學教過。下面以《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一課為例,談談如何創設性的試用教材。
一、背景
《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是新課標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其中一部分內容。
例5教學關于0的乘法,說明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為后繼教學做好準備。“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這個結論在小學階段包含0和任一非0自然數相乘及0乘0兩種情況。課本以例5 以蟠桃大會故事引入,引出加法算式 0+0+0+0+0+0+0=0,然后根據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系得出0×7=0、7×0=0。接著就脫離情景圖,直接給出0×3= 9×0= 0×0= 最后總結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例6教學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
在學生總結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后,讓學生學習因數中間有零的乘法。但算式是508×3中3乘個位上的8有進位,就體現不出3與十位上的0是否要乘,乘得的結果是0是否要占位。
二、困惑
1、按課本的編排進行例5的教學,學會未能僅是總結 “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這一規律。即使通過教師引導把規律總結出來了,學生也未能真正理解。,
2、 例6的教學中后,當練習出現502×3時,學生出現等于156的錯誤結果。
三、原因分析
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中提出兒童的認知過程是螺旋式生生的過程,不可一步到位。新課程標準也提出“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方法宜體現‘螺旋式上升的原則”等教材編寫建議。對于規律的發現與總結,更應該在大量的實際事例的基礎上,發現與概括出來。
“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這一規律是乘法計算的一個重要特性,是以后計算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必備知識。通過一個情景事例的學習,就要根據加法與乘法的關系來計算0乘一個數的結果并總結規律,難度極大,也不符合從特殊到一般的推導過程。
例6的算式是508×3中3乘個位上的8有進位,就體現不出3與十位上的0是否要乘,乘得的結果是0是否要占位。所以學生在計算502×3時就沒有把十位算出來的積0寫在十位上。
四、策略
基于以上原因,對教材作以下修改:
例5教學:
1、創設情境,激情引趣課件播放:王母娘娘派仙女摘仙桃的故事。
2.動腦思考,探究規律
① 你們說,大仙女摘得了幾個仙桃?(0個)二仙女呢?(0個),那兩位仙女一共摘得多少個仙桃,怎樣列算式?如果用乘法來列式。
② 三仙女也回來了,三仙女摘得幾個桃(0個),那三位仙女一共摘得多少個仙桃,怎樣列式?
③ 七位仙女們全都回來了,四仙女、五仙女摘得(0個)六仙女和七仙女也是(0個),七位仙女一共摘得多少個桃?
④ 是呀,本來大仙桃一個都沒有了,那就是0個,無論王母娘娘派七個仙女,八個仙女……都只能摘到(0個),如果王母娘娘派9個仙女再到多少個桃子呢?怎樣列式?(9×0=0、或0×9=0),如果她沒派人去摘,那0×0還是等于(0)
⑤ 那現在,我們把這些乘法讀一讀,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小結(打開書本83頁,讀一讀,并板書: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以上的教學設計充分利用情景圖,通過不完全歸納法讓學生從2個0相加、3個0相加、4個0相加……7個0相加……9個0相加的加法計算和改寫成乘法算式,然后觀察分析后得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的計算規律。對于0乘0,就不能用乘法的意義來解釋,同樣利用實際情景“如果王母沒派人去摘,那0×0還是等于(0)”
學生借助情景事例經歷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推導過程,對于總結出來的規律自然理解透徹,印象深刻。
教學例六:“我老壽星每天要步行3圈,每圈502米,我每天步行多少米?”
1、分析并列式:502×3=
2、請估一估老壽星大約步行了多少米?準確的結果比1500大還是小?
3、嘗試筆算,然后與估算結果對比。
4、學生匯報板演。結合算理算法,學習豎式的書寫格式。
小結:筆算因數中間的乘法和前面所學的一位數乘多位數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用一位數依次乘多位數每個位上的數。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所以在十位上寫0。
6、把502米改為508米,解答后比較502×3 與 508×3
提問:十位上的積為什么得2?(十位上3乘0得0,加上進位的2得2)
小結:在計算一位數乘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時,我們也是用一位數依次乘多位數每個位上的數。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
以上的設計,縮短了學習的跨度。讓學生先學習個位沒有進位而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豎式,再學習個位有進位而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豎式,不但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也利于通過兩種情況的對比,總結出計算方法。另外,教學中也著意培養學生在筆算前先估一估計算結果的準確值范圍,計算后把得數與之前估算的結果對比,來判斷計算是否正確的檢驗習慣。
五、效果與反思:通過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對教材作以上處理能達到所預設的教學效果,較好的達成教學目標主要體現以下方面:
1、充分利用情景圖,把教學內容和練習用神話故事貫穿起來,不但大大激發他們的興趣,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各環節過渡自然,順理成章。
2、通過對教材的重新整合和改編,使學習各環節緊扣、層次分明、梯度合理。使學生能深刻理解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的算理,扎實掌握算法。有效突破難點。
通過這一案例說明:當今的教學,教師不再是教材的忠實執行者,更應是教材實施的主體和課程開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