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勇
摘 要:新時期,核心素養教育觀念深入人心,教師們使用的教學方法也隨之發生了一下轉變,希望能夠通過基礎知識與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思辨能力的培養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認識到思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基礎上結合學生數學學習特點進行教學改進與創新,以此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使其為后續學習和思維的發展夯實基礎。在本篇文章中,筆者將秉承核心素養教育觀念以及結合實踐教學經驗闡述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更好地組織和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以此促使小學生的數學思辨能力不斷提升和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生;數學;思辨能力;培養對策
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使得我國的課堂改革逐步深入,各個學科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秉承新理念展開教學創新。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是新課改深入過程中對于教師影響較深的一種新理念,可以有效指導教師及時更新教育理念以及改變教學方法,進而實現教學創新。思辨能力和思維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價值,數學教師也將此作為重要的目標,并結合核心素養教育觀念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教學方法,促使小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高效獲取數學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思辨能力也得到鍛煉和培養,為其后續學習夯實基礎。
一、小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現實意義
眾所周知,思辨能力也可稱之為思考辨析能力,是思維方式的一種體現,也是人們在學習和社交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基本能力,對于人們來說十分重要。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初始階段,思辨能力的培養對于他們更好地理解以及高效地掌握知識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他們價值觀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們都十分注重思辨能力的培養。核心素養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思辨能力的發展對于小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也起到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為他們后續的學習與生活保駕華航。
二、傳統小學數學課堂中存在的基本問題
新課改之前,核心素養教育理念還沒有提出,很多教師將“講授”模式作為重要的教學模式,將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到了學生學習成績上面,常常忽略掉學生能力的培養。此外,在傳統化的數學課堂中,小學生只能被動地獲取數學知識,即使自己有著獨特的看法或者不一樣的見解也不敢在課堂中表達出來,直接影響著他們思維的發展。思維能力的受限,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等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對于他們數學學習效率的提升以及長久發展都會帶來一些消極作用。
三、核心素養指導下促進小學生數學思辨能力提升的創新舉措
鑒于思辨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在認識和體會到傳統數學課堂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的基礎上秉承核心素養教育理念進行了教學改進與創新,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可以促使學生思辨能力不斷提升和發展。
(一)巧設教學情境,提升學生思辨能力
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有利于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到課堂學習過程中,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手段。小學數學學科知識的學習對于接觸數學知識時間不長的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高年級的數學知識難度逐步增大,對于他們思維的要求較高。如果小學數學教師嘗試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展開數學教學活動,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思維,激活其思辨能力,為其高效獲取數學知識并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例如,學生在學習“用方程解決問題”內容時,教師先將一些帶有未知數的超市購物情境創設出來,鼓勵學生自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得出105元可以購買單價為5元的薯片幾袋。待學生完成題目后,教師借助用字母表示數展開解方程教學活動,并通過將購買零食的情境轉變為購買家庭用品情境中,帶領學生一起學習解方程。這樣一來,小學生能夠更快地掌握解方程的方法,遇到一些條件不多的題目時可以快速想到運用方程解答。情境化課堂打造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氛圍,使其逐步養成了獨立思考和探究的良好習慣,思辨能力也由此得到鍛煉。
(二)聯系生活實際,提升學生思辨能力
實踐出真知。生活就是實踐的一種具體體現形式,對于人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新課改實施以后,生活教學法便獲得了廣大師生的青睞,成為課堂教學過程中最常見到的教學方法之一。思辨能力是學生主動思考并探究過程中逐步養成的一種基本技能,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教師可以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展開教學活動,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也由此提升其思辨能力。例如,學生在學習“小數除以整數”內容時,教師上課前先將“125÷5”、“32÷8”等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和兩位數的算式展示出來,鼓勵學生自主計算出結果,達到溫習和鞏固的效果。待學生順利地完成題目后,教師將一位媽媽在考慮購買哪一家的牛奶的問題展示出來,鼓勵學生幫助這位母親快速找到答案。此時,很多學生聽到問題后,很快想到了運用除法的方法解答問題,并列出了除法算式,嘗試展開計算。但是在計算的過程中,學生們立即發現了這種除法算式與之前學習的不太一樣,被除數是小數,所以有的人停下了筆思考將小數換算為整數后再求得結果,有的人則嘗試帶著小數直接列出豎式展開計算。當發現兩種方法得出的結果一樣后,學生們也開始思考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與整數除以整數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真正實現了他們課堂主體性。在聯系生活實際的數學課堂學習氛圍中,小學生的自主解答問題的能力逐步升高,思辨能力也隨之得到了發展。
(三)對比模式教學,提升學生思辨能力
對比法是將相似或者相近的事物放到一起進行對比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是人們的一種思維方式,是課堂中常見的一種教學手段。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教師可以在授課的過程中將兩種相似或者相近的教學方法通過表格或者對比的形式展開教學,促使學生在自主對比和觀察的過程中認真展開思考,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不斷提升,更有利于發展其自身的思辨能力,為掌握和鞏固數學知識夯實基礎。例如,學生在學習“正比例和反比例”內容時,教師上課時先將正比例和反比例兩個概念展示出來,鼓勵學生自主舉例說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此時,有的學生提出了正比例和反比例都是描述數量關系的,有的學生提出了正比例的圖像是一條直線,反比例的圖像是曲線;還有的學生指出了路程、時間和速度中任意兩個量存在的正比例或者反比例的關系。通過對比,學生們又重新梳理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識點,為教師帶領他們的一起復習打下了基礎,也促使他們自身的思辨能力取得了進步。
(四)借助問題教學,提升學生思辨能力
問題是啟發思維的一種有效形式,所以在課堂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教師在使用問題教學法。所謂問題教學法,其實就是根據課本內容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回答的過程中逐步深入知識內部,從而使得學生獲得新知。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問題教學法實施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在面對問題時主動思考問題以及辨析其中存在的陷阱,以此達到發散思維目的的同時逐步提升其思辨能力。例如,學生在學習“分數除法”內容時,教師一上課將關于折彩紙的幾個問題同時展示出來,使其回答“一張紙折出四只紙鶴時,每只紙鶴耗費的紙張是整張紙的幾分之幾”、“一張紙的五分之四折出了兩只紙鶴,問每只紙鶴耗費的紙張占多少”、“如果將紙鶴換為紙船,五分之四的紙可以折出三只,那么每只船耗費的紙張是多少”等問題,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展開思考。看到問題后,很多學生根據數量之間的關系提出了應用除法展開計算的方法,并列出了相對應的式子。但是,對于分數除法的計算,學生們還不知道使用怎樣的方法,所以有的人嘗試運用了撕紙法解答問題。結合學生給出的答案,教師展開分數除法教學活動。在問題化的數學課堂中,學生們獲取分數除法計算方法的效率逐步提升,思辨能力也隨之升高了。
(五)組織拓展活動,提升學生思辨能力
新課改提出了核心素養教育觀念后,教師們也逐步認識到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并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了教學改革與創新。創新是進步的一種動力與源泉,如何在課堂中實現創新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拓展性的題目或者開展拓展性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在拓展活動中實現創新,也以此促使學生在創新過程中思辨能力不斷提升和發展。例如,學生在學習“長方體的體積”內容時,教師除了將課堂中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使其牢固掌握長方體體積計算方法以外,還可以引入一些拓展題目供學生自主解答。像在一個長方體木塊中間挖去一個正方體后剩下的體積是多少、長方形鐵皮去掉四個角后組成的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等。在練習拓展類型的題目時,小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能夠快速找出關鍵點,列出算式,得出答案。在拓展型的數學課堂中,學生們的思辨能力也會獲得發展。
四、總結
一言以蔽之,在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還要在認識到思辨能力培養重要性的基礎上采用合適的方法實現教學創新,促進學生在課堂中高效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思辨能力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其他核心素養也隨之得到鍛煉,為其后續學習打基礎。
參考文獻:
[1]郭允.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7(18):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