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倩娜
摘 要: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則能夠有效改善此種問題。小學數學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整合主要是指信息資源、信息方式、人力資源、教學內容、信息化設備技術的結合。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信息技術可以利用多種傳媒方式對不同的信息進行傳遞,學生則可以利用這些傳遞出來的信息加強知識學習。本文立足于小學數學教學角度,分析了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化;課堂教學
引言:
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謹邏輯性的學科,正是因此特性,其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密切結合起自身的邏輯思維和直覺思維。然而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受各種因素影響,教師并沒有達到此種要求。教師往往會忽略對學生直覺思維的培養,這樣的情形讓學生無法完整發展自己的思維,進而也就無法提升抽象思維能力。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的現實意義。
一、小學數學中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
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信息技術逐漸完善,被廣泛地運用到小學教育活動中。數學在小學教育階段作為重要的基礎學科,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起活躍的教學課堂氛圍。不僅如此,信息技術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還將信息化的資源整合在一起,有效突破了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幫助小學生系統地加強對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訓練。整合和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將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打破,構建起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與學習需求的數學教學情境,實現數學知識由抽象向具體的轉換,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對知識的運用效果。信息技術下的數學教學資源愈發豐富,通過整合信息化的數學教育資源,教師可以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融入信息技術手段中,構建起微課等教學模式,將知識重點、難點分解到微課視頻里,提高學生的自主數學學習能力,為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發展夯實基礎。
二、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從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可以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直接引入數學知識,教學效率相對來講是比較低的。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借助情境創設,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下投入教學活動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觀察物體”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喜歡什么小動物呢?在問完之后,可以隨機讓幾名學生來回答,在學生回答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動物的圖片,然后讓學生從中找出自己所說的動物圖案。在圖片展示時,教師可以從多角度入手,讓學生看到小動物不同的一面。通過這個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可以體會到即便是同一個物體,但如果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看到的結果也會有所不同。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基于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在教學中如果教師直接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那么學生的接受情況會相對較差一些,而利用情境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快速參與到課堂上來,還可以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但情境創設可以采用的方式也比較多,教師在應用過程中還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而為學生選擇更適宜的教學情境,這樣才更容易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術,吸引學生注意力
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很難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而且小學生的好奇心也是比較強的,比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小學生在課堂上出現走神、發呆等情況是比較常見的。為了有效改善這個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進一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常情況下,學生對于圖片、視頻、動畫等方式的興趣是比較強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內容來進一步刺激學生的感官需求,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同時,教師還要注意信息技術的應用節點問題。如今在教學中,教師基本上整節課都是利用課件的方式來講解,學生對課件這種形式相對來說已經比較熟悉了,因此,單純的課件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強。而且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在課前十五分鐘內注意力會保持高度集中,中間階段會逐漸進入倦怠期,臨近下課幾分鐘可能心思早已經在課下了。結合這種情況,教師還需要注意信息技術應用的方式方法。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教學中,教師采用了動手實踐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提前準備一個長方體紙盒,然后將長方體紙盒沿著它的棱剪開,讓學生了解長方體由六個面圍成,這樣學生對于表面積的認識也就會更加深刻。然而,在表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教學中發現,學生的課堂投入度明顯不如之前高,有的學生開始走神、發呆,這時教師就可以采用視頻的方式,用視頻來取代教師講解,因為視頻的講解相對有趣,學生都能積極地投入觀看視頻的過程中。
(三)借助信息技術,強化學生自主學習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是相對較差的。但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想要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離不開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要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推動教學的發展,還可以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3的倍數的特征”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一張1到100的數字圖片,然后讓學生從這張圖片中找出3的倍數,并將其圈出來,根據這些數字讓學生來思考 3 的倍數都有哪些特征。有的學生思考了一段時間說:好像沒有什么明顯的特征,3的倍數個位上0到9的數字都有可能出現,十位上更是沒有什么規律;但有的學生卻說十位和個位確實都沒有什么規律,但是如果把十位上的數字和個位的數字相加,發現相加的和依然是3的倍數。對此,一些學生認為這可能只是巧合,也有一些學生比較認同這個觀點。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用更多的數字驗證這個觀點,經過大量的驗證發現確是如此,因此這個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信息技術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課下是學生組織鞏固和拓展的重要階段,但大部分學生除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之外,基本上不進行自主學習,這主要是因為沒有人指導學生。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對還比較弱,在自主學習方面還需要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為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錄制微課,進而指導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
(四)利用信息技術,搭建家校溝通平臺
教育不僅僅是教師一方的責任,還需要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努力。為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搭建家校溝通的平臺,進而方便學生和家長之間交流和溝通。一直以來,教師與部分家長之間的聯系也并不是很緊密,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家庭和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在校情況,并積極配合教師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同樣,教師也需要關注學生在家庭中的狀態,這樣才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有效開展針對性的課堂教學。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帶來了很大的便利,除了QQ群、釘釘群之外,學校還可以利用集團公眾號,在網站上為家長推送一些有關教育的理論知識,從而幫助家長改進自身教育方式;教師還可以利用全景平臺發布一些教育教學信息。以“小學數學學科”為例,教師會在釘釘班群或全景平臺上上傳一些數學教案和課堂教學視頻,也會有一些學生課上表現的照片或視頻。這樣家長在課下進行學習指導時也會更具針對性。
(五)信息技術溝通,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在新課改下,信息化教學模式都是在課堂授課領域中進行創新,授課教師忽略了信息化教學的本質。 而小學高段數學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最難學習的科目,它不僅需要學生強大的計算能力,還需要學生靈活的思維邏輯能力,所以授課教師在課堂上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同時也應該和學生家長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實時通信,并將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情況匯報給家長,與家長共同制定出符合學生的學習方法,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師,所以數學教師一定要及時和家長溝通,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和學習任務。
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這節課前,通過釘釘群布置任務同時告知家長:1.觀察生活,尋找生活中的圓形物品;2.把尋找到的圓形物品拍照上傳分享到全景平臺“圓的認識” 任務1中;3.建議相互學習,對同學的作品進行點評。課前讓學生經歷觀察生活、尋找生活中的“圓”出發,體驗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感受圓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感受“圓”的舒適與美,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這樣在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的配合下,運用信息化技術的融合一定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巨大的提升。
結論: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在現今的課程教學中,必須明確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作用優勢,需要依托有效整合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并以實際的教學情況為依據,豐富教學方式,完善教學資源,拓展教學渠道。
參考文獻:
[1]趙云.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1(09):88-89.
[2]馮愛明.問題驅動 整體建構 實時評價——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學習[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03):102-103.
[3]白文利.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五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1(06):64-65+68.
[4]陳青青.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1(02):117-118.
34725003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