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郎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九年級階段的數學教育面臨著很多新的挑戰和機遇。因此,教師要科學適時的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效幫助學生及時鞏固自身基礎知識,充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相關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提問教學策略”,提高九年級的數學教學的整體性質量,學生可以以此來有效地掌握數學學科知識內容,同時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也可以充分提高學生自身的數學綜合素質。教師要及時的引導學生勇于接受提問式的教學過程,幫助學生來充分認識到提問教學策略的整體實施優點,幫助學生及時有效地建立起良好的思考以及探究習慣,從而有效的幫助學生開展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加快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水平,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效率,不斷提高學生解決數學相關問題的整體性水平。
關鍵詞:九年級;數學;提問教學
引言:
在九年級數學的教學課堂當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提問教學策略”有效開展實踐性教育活動,充分幫助學生及時掌握數學學習過程當中的應用技能,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提問”的過程當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相應的思維以及認知能力,還能夠建立起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讓教師從中更好地了解現存的學生自身的不良學習習慣和知識掌握不牢固之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遵循.教師進行教學的節奏以及頻率,積極投身實踐學習活動當中,全面提高九年級學生的整體性數學學習實力。除此之外,運用問題教育的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整個數學課堂教育開展的有效性,從而使得九年級的數學教育活動更加科學有效,合乎邏輯,從而更全面的提高整體性數學課堂教育的成熟程度。
一、運用數學方面的生活化元素,推行提問式教學策略
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數學有著十足的挑戰性。教師應當謹慎的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充分幫助學生去克服數學難題,培養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實踐當中提升對于數學問題的解題能力,鍛煉數學方面的思維意識。因此,在實際的教育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充分的選用生活中的要素融入教學,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之中發現數學知識,展示自身數學技能,從而全面的提高數學方面的核心能力。教師要明確的是,九年級學生具有特定的數學學習方面特點,要想幫助學生拓展好學習方向,就要盡可能的明確學習目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建立學科的邏輯性思維,積極培養學科的邏輯認知能力。
例如,在進行“概率”這部分的知識教學之時,教師要充分的利用生活化的因素,積極培養學生的問題探索意識,深入推進“提問教學策略”的實施推進。例如,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電腦鍵盤,不難發現上面的26 個字母均沒有按照順序排列,老師此時便可以問問,為什么?不按照順序放置的理由是什么?在這里 ,學生便可以通過搜集信息、網上探索、協作討論等多種方式找到老師提出的“問題”的答案。經過思考和練習,學生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鍵盤上的字母順序是根據字母出現的概率以及打字的手勢進行排序的。這樣就使得學生獲取了“概率”相關知識,幫助學生知悉了概率的具體性應用,從而有助于概率知識在生活范圍內的應用,也有助于學生建立獨立思考的意識。
二、明確點出教學問題,幫助學生及時理清思路
在九年級的數學教育過程當中,老師通常是學生前進路上的指導者。教師應當及時為學生提供明確的指導和幫助,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進行數學方面邏輯思維的應用,充分運用數學方面的生活化元素來進行解題活動,想方設法的解決問題,對于“問題教育”應當充分展現包容性。九年級的數學學習活動的精彩探索已經展開,充分的利用“提問式教學策略”能夠引導學生探索和思考數學問題,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效能。教師應先明確指明教學問題,再引導學生開展數學課堂活動,并督促學生及時理清答題思路,進而開展有效的課堂問答活動。
例子:在進行“正多邊形和圓”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提供適當的圖形作為教學輔助工具,讓學生們用心的觀察。觀察后,教師可以問學生:正方形都有什么特性?長方形又有什么特性?正方形和長方形二者之間有什么異同點?老師可以再繪制出一些其他類型的圖形,例如菱形和梯形等,讓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分析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是中心對稱等。在老師的指導之下,學生可以充分的理清數學解題思路,從而有效提高解題的準確率。
三、注重提問過程的細化,創新數學的教學評價模式
教師在應用“提問教學戰略”的過程當中,應當幫助學生去深入的分析問題的本質和特征,鼓勵學生充分應用和獲取數學知識,從而全面提高數學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學生務必要在實際的學習過程當中明確數學問題的本質特征,以“問題”為出發點來進行深入探索性的學習,在充分理解“問題”的目的和思路的基礎上采用合適的方法得出答案。
比如老師提問了一道數學題之后,需要搭建起一個與學生能夠充分互動的交流平臺,幫助學生在答題的過程當中,充分鍛煉數學方面的邏輯思維,培養數學方面的核心素養。此外,老師應當引導九年級學生提高學習精神,幫助學生提高問題探索效率,這就需要創新教育評價模式,有效的提升數學課堂的整體性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應當注重提高九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的靈活性,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信心。
四、結合生活實踐展開提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在九年級數學教育中,老師應該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思維能力。因為數學知識本身有些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會感覺比較枯燥,所以教師應該在數學課堂教學開展的基礎上提出更多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問題,營造出一個舒適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
例如,在《圖形的旋轉》這一部分的內容時,老師可以設置出以下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電風扇是怎么運轉的嗎?手表是怎么運轉的?之后,數學老師用多媒體設備在屏幕上再現了這些物體的運動過程,讓學生們能夠更多地看到和感受到生活當中的數學原理。然后老師再提問一個問題:這些物體的運動規律是什么?之后讓學生共同展開討論,最后,老師將對于這部分數學知識進行總結性闡釋:一個圖形圍繞某個點O做運動所進行的角度的變換被稱作旋轉。實例活動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與生活息息相關。
五、由淺入深的展開提問,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在九年級的數學教學過程當中,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必須能夠適合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在實際課堂上,教師可以從簡單的問題開始入手。只有當學生能夠踴躍回答問題時,學生才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與教師進行教育互動。
例如,在學習”圖形的對稱”時,老師可能會先問“等邊三角形是對稱圖形嗎”這種簡單的問題,然后再問“如何判定兩個圖形是否對稱”等稍難的問題。然后老師在進行具體化的講解,講述對稱圖形的特征,對稱圖形的判定以及對稱圖形的性質,這樣可以有效的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程度,并不斷發展他們自身的思維能力。
六、有針對性的展開提問,全面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九年級的數學教育當中有效的問題教學需要教師在課前精心準備,設置出教學計劃,準備具體問題,同時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指導,讓學生找到答案,并幫助學生精準的定位學習知識點,有效的完成數學課堂教學目標。
例如,在”弧長和扇形面積”的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了一個90度的扇形和一個相同半徑的圓形進行觀察,并提出以下問題:“這一扇形和這一圓形有什么關系?扇形面積是圓形面積的幾分之幾?”然后以此來適當地引入扇形面積的求解方法,從而幫助學生正確的理解扇形面積的求解方法,并進一步講解扇形的弧長求解方法。通過提問這些清晰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直奔學習的重點,使得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有了十分清晰明了的學習思路。
七、將數學提問教學過程與教學評價過程有機結合
在傳統的數學教育模式當中,由于許多老師會提出一些無意義的問題,使得學生很難有效地去發展自身的探索性思維,從而使得問題教學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也沒能充分的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獨立探究能力。良好的教學評估就可以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技能有著很大的幫助。例如,在實際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會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并表達自己的想法,以進行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教師在學生回答正確時可以給予適當的贊美,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給予鼓勵,以此來不斷加強師生互動,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
結束語
總之,問題教學策略在九年級數學的教育過程當中的有效應用,將大大的提高學生自身的數學方面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數學課程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教師要在立足于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之下,及時轉變數學教學模式,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不斷的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和教學實力。教師應當注重在實際課堂教學之上的數學知識以及重要的難點問題的引入設置,采用十分靈活多變的提問形式,以此來充分的調動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育活動之中,并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充分發展學生自身的認知思維,不斷完善學生自身的數學方面思維,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甜甜.九年級數學教學中提問教學策略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華少年,2019(15):282.
[2]陳巧.提問教學策略在九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122.
[3]黃少明.九年級數學教學中提問教學策略的應用效果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9):71.
110750170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