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張浦初級中學 陸新根
新課程改革指出,初中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全面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教育,促進學生高效學習。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需要教師將其融入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下面進行具體闡述。
分層教學中,首要任務就是學生分層。對學生進行分層要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科成績、學習習慣等因素,具體分層方式參見表1:
我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會進一步了解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特征,并以此為基礎對他們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設計。以中等生為例,該層次很多學生都具有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但由于學習習慣、學習能力薄弱等因素,導致數學學習成績不理想,不過這一層次的學生有頑強的學習毅力,教師加以引導還是可以快速轉化為優(yōu)等生的。而后進生數學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主動學習意愿,對數學知識學習不積極,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
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確定課堂教學目標,并結合教學目標有計劃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針對優(yōu)等生和中等生,教師要注重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例如在學習“有理數的乘法與除法”時,基礎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對有理數的乘法和除法計算法則有全面了解,并能在題目解答中熟練運用;中層教學目標是在基礎目標的基礎上,充分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觀察能力和歸納能力,同時注重學生分類、歸納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高層教學目標是在基礎教學目標和中層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優(yōu)等生的探究欲望。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層,使各層次學生在本層內容的學習中都可以得到提升。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采用相應的教學模式,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進步。新課改背景下,在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要對班級中的優(yōu)等生、中等生、后進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進而有效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課堂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加計算競賽,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加減消元法”,小組成員之間通過相互交流,進而更好地理解由“未知”轉變?yōu)椤耙阎钡倪\算方式,同時,教師要對學生學習內容進行適當補充,以確保班級中的學生都可以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知識,從而有效提高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是師生間互動交流的重要載體,是教師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引導各層次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實現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例如,學習“一元一次方程”這部分內容時,在課堂問題的設計上,教師要體現出梯度。具體參見下表:

表2:問題梯度表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掌握本層次知識后嘗試向有難度的問題挑戰(zhàn),在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鍛煉他們的解題水平。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分層教學法迎合了因材施教的理念,能夠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在數學課堂實施分層教學時,教師要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找準學生的定位,有效地實施分層教學法,同時,教師還要對教材有全面的了解,根據教材內容設定分層目標,使各層次學生在學習本層內容后都有進步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