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信息技術在人們學習和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所應用。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英語的重視程度逐步加深,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投身于英語學習當中。于是,英語的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本文將以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為例,分析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探究其在英語課堂的具體應用策略,希望有助于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線上與線下;英語混合式教學;高職院校;措施
【作者簡介】楊揚(1984-),女,壯族,廣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經濟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信息化教學已逐步進入課堂。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通過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將圖形、文字、音效等多種內容有效整合在一起,有助于學生理解高職英語知識,激發學生利用多感官進行學習并刺激大腦對英語語言文字的認知。把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英語教學中,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或手段,采用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直觀清晰、透徹明了的教學內容。
一、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優勢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網絡將枯燥乏味的書本內容制作成生動有趣的視聽盛宴,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情感內涵,同時幫助學生攻克難點,理解重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將比較復雜繁瑣的知識通過信息技術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呈現,化抽象為具體,化繁雜為簡單,更方便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
二、混合式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1.大多數高職學生不具備學習主動性。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是交流與思維二者交互的學科,這需要學生具備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自覺性,將所學知識進行內容整合、批判性理解,最終應用于工作和生活。但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較為薄弱,且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學生依賴于手機、電腦等各類電子產品,學習熱情被大大削弱,不利于開展信息化網絡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來輔助學習,否則很容易沉迷于電子產品,失去學習的自覺性。
2.教師的教學觀念存在問題。當前一些年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局限于教學任務的完成,使得教學內容受限于對英語知識的淺層面理解,對深層次教學乃至學生的接受程度不予重視,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有所欠缺,學生并未真正掌握知識點。若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書本上枯燥的英語知識,會導致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大打折扣。同時很多教師注重課堂表現形式,將更多時間花在教學形式設計上,問題的設置不具有梯度性,且不夠嚴謹,教師所問的問題不能使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關鍵部分。
三、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英語課堂的應用策略
1.加大教育支持力度,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教育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因此應加大資金投入,針對高職院校線上教學中的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方面給予財政上的支持,例如學校自主搭建學習平臺,設計教學軟件,方便教師與學生日后的學習。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學校作為教學的掌舵者和領導者,理應正確認識到混合式英語教學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師是學生和知識的重要媒介,只有重視教師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才能使信息技術靈活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中。
2.利用信息技術導入新課。教師應設置真實情景輔助教學,讓學生易于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課堂所學,同時,真實情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由于教材是每一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來進行編寫的,因此教師可以圍繞該單元主題進行單元課堂導入。例如,在教授“Office Routine”這一單元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相關圖片展示,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利用自身知識儲備對圖片內容進行描述,同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 PPT,用英語展示自己將如何安排并組織會議,促進自身英語水平的提高。
3.改進傳統教學模式,合理利用電子產品。知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針對某些知識難度較大的部分,教師的講解會有些枯燥乏味,會使學生喪失對英語課程的學習興趣。因此,為增進師生間的交流,加強二者的溝通,應不斷改進教學模式,為教學內容注入生機與活力,增強課堂活躍度,使學生身臨其境,就需要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例如采取人機互動、智能對話等方式,不僅能夠對學習效率的提高有所幫助,同時也會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要改進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思路,改進教學策略,為學生搭建知識的橋梁。針對教材中出現的國外的文化和習俗,可以利用AI技術向學生展示圖片或視頻,同時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做比較,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國外的文化習俗,又可以加深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更好地傳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4.創設趣味性課堂氛圍,引起學生閱讀興趣。環境對人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教師應創設靈動有趣的課堂氛圍,小組合作探討問題,采用動畫、創設特殊情景等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促進雙方知識火花的碰撞,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感受收獲知識的喜悅,也能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向學生教授新單詞時,可以采用動畫的形式,利用聲帶振動的方式來展示單詞的發音,再配上音效,并重復播放,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深刻,還可以培育其自主學習能力,掌握學習新技能,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建立適當的教學評價標準。作為一名教師,要“言傳身教”,在教育他人的同時,也要致力于提升自己,不僅要掌握學科基本知識和教學方法,還要努力提高自身素養。根據時代發展要求,對照高職英語課程標準,不斷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進行反思和改進,總結經驗,創新課堂形式。對教材反復進行研讀,并對其中的重難點進行深刻剖析,有針對性地向學生講解閱讀內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多閱讀外刊或英文原著等,提高自身英語文化底蘊,嚴格要求自己,在教學中反思,在教學中進步。同時,教師應建立多維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科學嚴謹的教學評價是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支撐,通過教學評價,可以了解到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認真傾聽學生提出的課堂反饋意見,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模式、轉變教學理念,以此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四、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1.課前預習階段。課前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階段,教師可以通過相關學習軟件發布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學習資料,例如故事背景、視頻文件等,同時可將生詞的音標及其發音一并提前發給學生。學生在課前利用英語學習App,開展自主個性化英語學習。教師可以在學習平臺發布檢測預習效果相關的測試,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學生做完測試并將答案上傳至學習平臺后,教師就能夠對學生本節課內容的掌握程度有所了解,在課堂上就能夠有針對性地講解重難點,以提高效率,增強教學質量。
2.課中練習階段。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例如AI智能技術進行人機互動、智能對話,讓學生在課上或課下,通過智能手段練習英語口語。這種創新型教學方式使得教學環節更加多樣化,并能夠將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反饋給教師,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能夠使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更好地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同時學生可以觀看到與英語文章相對應的模擬情景,這種真實化的情景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激發學習興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學習能力得到了增強。
3.課后拓展階段。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在學習平臺上發布課后作業,學生完成作業后提交,系統自動審批,教師可以直觀清晰地看到每道題學生的正確率,并根據學生的錯誤情況利用大數據舉一反三,幫助學生練習與出錯題型相同類型的題,幫助學生鞏固錯題中所蘊含的相關知識,深入拓展。
結語
通過本文的探討得知,信息技術與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信息技術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增強其英語核心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培養學生,高職學校也應重視對于教師信息教學能力的培養,將積極活躍、開放民主、充實有益的課堂教學落到實處,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張紅.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21(12):95-97.
[2]王瑞紅.混合式教學在高職英語中的應用研究[J].校園英語,2021(13):55-56.
[3]閆慧.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對策分析[J].家庭生活指南,2021(2):125-126.
[4]孫敏.高職院校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0(45):329-331.
[5]陳玉.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青年,2020(9):31-32.
[6]資燦.混合式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校園英語,2020(11):25-26.
384950058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