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的應用范圍也在逐漸擴大,教育部門和學校也開始重視小學生的信息技術教學課程的發展。在自主探究的互動教學模式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改善傳統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教學效率,更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
【關鍵詞】自主探究;互動教學模式;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高洋(1993.3—),男, 徐州普學匯志學校,本科學歷。
一、前言
自主探究的互動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此種模式將傳統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打破,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良好的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小學信息技術是小學階段重要的一門課程,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采用自主探究的互動教學模式,有助于小學生在掌握扎實的信息技術知識基礎上,勇于動腦,提升自主探究意識以及邏輯推理能力。
當前,關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以及自主探究互動教學模式的研究比較豐富。國內外的教育學者進行了大量的論述,這些論述為其他學者開展相關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價值。具體內容如下:
美國約翰遜·霍普金斯大學的斯萊文教授認為,互動教學模式應該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溫度的交流和學習,而不是單純地教師講課,學生回答問題。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沙倫博士認為,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重點是將學生作為主體,學生自身要積極思考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形成良好的教學閉環模式。在現有條件下,教師要進行深度反思,剖析當下教學模式中的優缺點,將缺點進行改正,力求實現教學效果最大化。
我國學者對自主探究的互動教學模式也進行了闡述。盛群力認為,所謂互動教學,是指教師將相應的問題布置給學生,學生得出結論后,在黑板上將結果進行展示并做出相應的解釋。這種模式可以活躍課堂沉悶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和處理難題。
王坦認為,信息技術教學課程應該在小學階段進行普及,并將此課程納入重點學科,以此來提高小學生未來的生存技能,滿足社會上對信息技術專業人士的要求。
二、信息技術課堂低效的原因
(一)時間緊,任務重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小學生年齡較低,教師通常會很有耐心地從基礎知識開始講起,但是仍然有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師的講解思路,不知道該如何運用知識,不知道該如何在計算機上操作。除此之外,在講課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多次組織課堂紀律,這就嚴重導致課堂授課時間減少,效率低下。每一學期的課時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著實是一件難事。例如,教師在講Word的功能使用時,部分小學生跟不上教師節奏,手滑動鼠標時比較僵硬,打字速度也很慢。這就導致幾乎每節課都有很多的時間浪費在練習打字上,無法深入開展Word功能的教學。
(二)學習少,游戲多
當前,小學生對于信息技術這一課程的了解程度還比較淺,部分小學生認為學習信息技術對考試排名并沒有很大影響,計算機只能用來打游戲,對于計算機中的辦公功能還一無所知。相關調查顯示,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普遍反映部分學生在信息技術課上難以集中注意力,會在電腦上偷玩紙牌、掃雷等游戲。這些游戲對小學生的吸引力很大,導致小學生根本無心學習信息技術知識,這對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有很大阻礙。總的來說,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學習少游戲多,這是造成信息技術課堂低效的重要原因。
(三)理論多,實操少
信息技術教學一般分為實操課和基礎知識課兩部分。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過于重視基礎知識的講解,對于實操課的具體應用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就導致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只會空記憶,不會靈活運用。例如,在講解Excel的數列排序和拆分單元格知識時,教師在計算機上操作,學生通過觀看來學習相應的知識,這樣缺少實操,小學生就無法真正領會如何進行數列排序,如何拆分單元格。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小學生不通過實操去演練,就無法真正了解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無法加深理論知識的學習。
三、基于自主探究的互動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評價的設計
1.自主探究互動過程的評價
教師要對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也就是過程性評價[1]。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布置學習任務。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自評表和課堂觀察的情況進行評價。小組成員個體的評價需要教師在整個自主探究互動活動過程中及時地對學生進行觀察評價,如對小組成員的參與度進行評價。教師通過每節課學生的自評表,可以總結學生的反饋情況,進而來完善自己的教學計劃。
2.教學效果的評價
教學效果的評價是總結性評價,通過對學生所掌握知識的反饋情況作出評價[2]。為了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從學習興趣、一技之長、思想認識、能力發展及基礎知識五個維度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檢測,并設計上機考試對學生的信息操作能力進行評價。
(二)教學策略模型的設計
1.情境導入模塊設計
在自主探究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術知識,可以進行一定的情境導入,通過情境導入讓學生將抽象的信息技術知識轉化成更為具體的內容,以增強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了解程度[3]。教師可以根據信息技術知識內容,制作情境導入環節的素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制作具有針對性的情境導入視頻或者圖片,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任務驅動、自主探究互動活動模塊設計
在情境導入之后,教師應該向學生展示本課教學的題目,在情境導入中發現問題,并且給學生布置任務。教師也可以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適當設計學生任務的難度[4]。任務要符合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還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教學設計中,任務不能設置繁多,這樣會使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同時,合適的任務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在自主探究互動學習前,教師會對學生進行分組,小組規模一般在4~6人。布置任務之后,教師可以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對小組內的職責進行劃分。任務被小組長劃分為若干個子任務,每個小組成員負責一個任務,最后小組成員聚在一起合作探究。在自主探究互動學習中,教師是引導者和監督者,需要幫助學生指導細節。每個任務布置前,教師都要講解自主探究互動的規則及時間限制。每個任務的獲勝小組,都會得到加分,最后要統計小組得分情況。
本模塊是整個教學中的重點模塊,所以教師要更加精心地設計。在自主探究互動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每個小組的自主探究互動情況及組員的表現情況,并加以評價。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調動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度,增加參與者與同伴交流的機會,同時學生也可以隨時證明自己想法的對錯。教師要有效地指導自主探究互動學習活動,并適當地使用教學策略。
3.學生分享交流模塊的設計
經過自主探究互動交流之后,每個小組都能夠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每個小組需要派一名代表進行匯報,分享小組作品及交流的經驗。在匯報交流時,教師可以設計交流形式,如采用小小主持人、小組比賽、辯論賽及作品展覽等形式進行交流。每個小組成員可以輪流上臺,這樣每個人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
四、優化自主探究的互動教學模式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有效策略
(一)對小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給予充分的自主探究時間
教師在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時,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在組內合作互動,自主探究。對教師提出的課堂問題,學生要積極開動腦筋想出解決辦法。理論知識學習和實操都可以采取合作分組、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能夠切實提升學生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理論知識學習上,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問如何調整段落行間距以及段前字符。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組內充分討論,將討論結果記錄在紙上,最終選出一名代表在班級內發表意見和做法,由同學和教師共同評論,在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中,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又如,在實操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對某一次信息技術考試成績表按照成績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列,并算出信息技術考試成績的平均分、最高分以及最低分,將不合格的分數用黃色背景標記出來。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組內討論操作步驟,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實操步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切實提高小學生的信息技術實操水平。每組操作之后,教師可以對操作水平較快、操作正確率較高的一組進行表揚,適當給予一些獎勵,如頒發獎狀、小紅花等,以此來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熱情。
(二)重視合作探究,提高探究能力
小學生生活在一個班集體中,具有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識,這有助于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學習信息技術。在與其他同學探究的過程中,小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信息技術相關理論知識的了解程度,還能夠提升信息技術實際操作水平。由于現在的學生大多屬于獨生子女,自我意識較強,在學習過程中開展合作探究,對于教師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主動引導,幫助小學生提升自主探究意識,認識到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站在旁邊,默默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這樣能夠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間和時間。例如,在教學調節字體大小、調節字體顏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如何操作,而教師在一旁仔細觀察。如果發現有開小差的學生,教師要及時提醒。在課上,教師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給予學生表達想法的時間,以此來激發小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對于學生經過自主探究后仍然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主動對其進行引導,切記不要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要幫助學生養成勤于動腦、主動思考的習慣。
(三)分層次教學,提高自主探究熱情
在小學階段,學生仍然面臨著小升初考試的壓力。在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有著一定的心理負擔。如果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不合理,就會讓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產生一定的反感。因此,為了更好地提升小學生信息技術學習成績,教師在開展自主探究的互動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布置學習任務。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以及學習成績實行分層次教學。針對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要積極鼓勵其參與到合作探究學習中;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地將一些拔高的信息技術相關知識教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實現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對于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布置一些難度適中的信息技術知識點,讓這部分學生對知識加深了解;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多設置一些基礎性知識,幫助這部分學生夯實基礎。這樣的分層教學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更加積極主動。
(四)創建競爭學習機制,激發小學生學習熱情
創建競爭學習機制,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思維。在講解信息技術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舉辦一些知識競賽。競賽的形式可以選擇搶答式,也可以選擇自主探究互動式。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一些填空題、判斷題、簡答題、實際操作題等,讓學生進行作答,最后根據學生問題回答的準確率進行排名,對排名靠前的學生進行一定的獎勵和表揚,以此在學生中樹立標桿。教師也可以舉辦爭做學習標兵的活動,根據學生上課學習態度、學習積極性、作業完成情況等內容,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最后根據考核結果來判定學習標兵。創建這樣的競爭學習機制,有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結語
本文通過對目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展開了深入剖析,對基于自主探究的互動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設計以及教學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探討。隨著近幾年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教育部門對小學信息課程教學工作也頗為關注,尤其在當前提倡加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教育時代背景下,自主探究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始逐漸被應用。該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也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蘇琳喻.小學Scratch課程中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7.
欒勁.基于任務驅動的小學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7.
田媛.基于pad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構建與案例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9.
張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用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行動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