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昌芬
摘 ?要: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施行改革開放的政策以來,中國在各個領域實現了全方位的發展。隨著社會經濟實力不斷強大,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尤其體現在日常的衣食住行方面。服裝行業作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近年來飛速發展,這導致服裝市場對專業設計人員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中等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我國技術人才的搖籃,為服裝設計行業培養了大批人才。針對目前服裝行業標準不一、質量各異的實際情況,如何充分發揮中職院校的特點,進一步為企業培養應用型人才,是目前該專業教育改革的關鍵點。本文對該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以推動中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
關鍵詞:就業導向;中職;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有效性
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施行改革開放的政策以來,中國的經濟水平有了飛躍性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走向了小康。與此同時,服裝行業也有了巨大的進步,各類服裝設計大賽和服裝秀在全國各地陸續開展起來。但與同期西方國家相比較,我國服裝設計的創新性和流行性仍相對不足。此外,在中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和挑戰。中職院校的辦學宗旨是為市場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如何保障學生在課堂上充分掌握專業知識,并能夠與實際相結合,迅速融入市場是教學的核心問題。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對中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進行分析。
一、服裝設計教學的具體含義
服裝設計是一個需要結合多方面綜合分析的實用性專業,作品不僅需要符合設計標準、原則,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與當下流行的審美、要求等多個方面相符合。與我國傳統的裁縫行業相比,新時代的服裝設計專業愈加創新、時尚、專業。在具體領域中,服裝設計包括三方面:造型設計、結構設計以及工藝設計。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共同推動了服裝設計專業的發展。
服裝作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選擇過程中也會愈加的嚴格。一方面,服裝不僅要發揮其最初的目的,即覆蓋身體,御寒保暖、柔軟舒適的特點,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服裝更應符合當代人們的審美標準和具體要求。在顧客穿上一件服裝之前,一般需要經過三個環節:服裝的設計、生產和銷售。其中設計作為服裝的靈魂,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只有符合潮流發展的新鮮服飾,才能成為服裝行業發展巨浪的弄潮兒。但是,追趕潮流并不代表肆意發揮,脫離實際的設計終究是無根之萍,不能有效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因此,在中職院校服裝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應要求教師將優秀的、符合實際的服裝設計理念和設計原則傳授給學生,在初期便建立學生正確的觀念。
二、服裝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1. 教學方式不夠多樣化
在我國的具體環境下,服裝行業的相關人員主要將注意力放在生產和銷售環節,而忽視了本應該處于主體地位的設計環節。由于市場大環境的這個特點,導致服裝行業的發展逐漸畸形。受到以上因素的影響,中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質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設計水平也無法體現時代的潮流。學校在無法推動整體行業進行改革的情況下,應首先從自身的教學方式上進行創新性的改變。
在目前中職院校服裝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過于程序化,老師機械式的解讀課本理論導致課堂氣氛沉悶,無法調動學生對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服裝設計專業是一門與藝術相互融合的課程,老師在學習過程中發揮的是引導作用,其關鍵在于激發學生對創作的靈感。如果老師在學生的專業啟蒙時期沒有發揮有效地引導作用,只是按部就班的講解枯燥的理論知識,這會導致學生從根源上喪失了對服裝設計的興趣,無法在創作過程中廣發的發散思維,更不能創新性的設計出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的作品。此外,服裝設計也是一個需要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的專業。目前,在中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兩個環節不同步,這導致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時,不能夠滿足企業的多方面要求。只有通過反復的實踐操作,才能發現自己的缺點,才能進一步統一學生對裁剪、比色、拼接等環節的具體標準,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情況中,由于學校的設備較為簡陋,且社會資源相對不足,導致大部分學生不能及時的進行動手操作,鍛煉自己的專業能力。
2.教學內容與市場發展不匹配
在對中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內容的具體調研中,我們發現絕大部分學校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數年之前的老版教材,教學內容滯后嚴重,與服裝設計市場的發展不匹配。但是,作為一個緊跟時尚潮流的專業,服裝設計的內容、理念以及服裝的流行款式日新月異。這對學生的整體素質會產生極大地影響。嚴重滯后的教學內容,導致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明顯落后于國際標準。學生無法與最新的專業知識接軌,就不能及時的判斷服裝設計市場的發展趨勢。接受傳統教材設計理念的學生所設計作品,雖然符合行業原則,但是不符合時尚潮流,在市場中不具備競爭力,極易被市場淘汰。同時,服裝企業在選拔人才時,通常會以國際設計潮流作為標準,對面試者的設計作品進行評分。因此,與服裝市場潮流不相匹配的老舊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就業具有較大的影響。
3.教學就業指導不精準
作為一個日新月異的領域,服裝設計行業極快的更新速度造成了巨大的就業壓力。每個設計師都窮盡自己腦力,在作品中體現自己無與倫比的創造性。但是國際一流的設計師通常畢業于世界杰出院校,他們接受的教育和擁有的資源都遠超常人。而對于我國中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由于未接受更高層次的文化教育,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相對薄弱。針對這一情況,中職院校應制定具體措施,盡早的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為學生們講解目前的就業前景,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提前做好對未來的目標規劃。通過向學生具體講解服裝行業的發展趨勢,更加精準的指導學生的就業。
三、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法
1.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將行業動態融入課堂教學
由于大部分中職學生的文化水平較低,對新鮮事物的學習能力較弱,容易對學習產生厭煩的心理。針對這一情況,中職教師應重點關注課堂氣氛,重視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采取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求知欲望。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服裝設計行業的最新發展和一線動態通過多媒體的方式推送給同學們,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比如,在對女士連衣裙的服裝整體設計過程中,老師可以預先在網上搜集國際流行的款式和顏色,通過制作PPT或者視頻的方式,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通過這種方法,老師可以更加直觀地向同學們講解連衣裙的主要結構和基本款式。與傳統的文字教學相比,這種方法通過視覺的刺激,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專注度,給學生留下更深刻地印象。不僅僅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更重要是能夠更好地引領同學向專業的設計方向邁出堅實的步伐。
2.結合就業目標,制定具體教學計劃
中職學院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習壓力較大,不僅需要掌握設計的原理,還需要對顏色、素描等各項美術內容有深刻地了解。在這些內容的學習過程中,不同的項目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其中,想象力和創造力是設計專業的學生最應具備的。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將學生的想象力具化為實體,繪畫是最有效地方法。這就要求中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開設繪畫課程,讓同學們逐步通過繪畫將自己想要表達的虛擬對象轉化為實體。這對提高學生的設計想法和設計能力均有重要的意義,對未來的就業也有較大益處。另一方面,中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還應掌握服裝的裁剪、拼接以及對整體結構地把控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做到以人文本,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不斷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指導學生了解就業環境和就業總趨勢,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進而推動我國服裝設計行業的發展。
3.在教學中加強實踐,重視學生為本
(1)通過案例討論進行教學活動
在中職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為了強化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教師可以采取案例討論的方法進行授課。一個國際一流的設計方案具有極強的創造性,能夠激發同學們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在師生討論以及學生互相討論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提高學習的效率,而且還能夠通過討論,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2)善于發現生活
每一個創作理念都不是憑空想象而來,而是由設計師通過生活細節所產生的靈感發展形成的。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尋找生活中的靈感。比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隨身攜帶小畫本,將不經意間遇到的美好記錄下來,成為自己設計的基礎。通過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提高自己的創新力和想象力。
(3)加強實踐練習
作為一個具有極強操作性的專業,服裝設計的學生決不能將自己的局限在理論學習上。中職院校的教師需要從根源上加強學生對實踐操作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也可以通過實踐的方式,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進行更全面的評估。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部分同學服裝作品的設計圖紙,無論是在理念上,還是在結構上都符合潮流時尚。但由他們自己制作的成品效果卻差強人意。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鼓勵學生積極地參加學校及社會組織的各項操作比賽,在壓力中檢驗自己。并需要在賽后,對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總結,加強對該方面的訓練,不斷地完善自己。
4.關注行業市場動向,理論實踐結合教學
由于大部分中職院校的學生沒有接受過高水平的教育,文化知識儲備較為薄弱,學習新事物的能力較低,對職業的規劃不夠明確,而學校的教學方式又相對落后,這導致中職院校教學質量和效果都達不到標準水平。因此,學校和老師應主動采取措施,進行科學的教學改革,更新學校的軟硬件設施,提高學生的對學習的興趣,進而提升教學水平和質量。比如,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通過PPT的方式,向同學介紹國際最新的設計方案,或者可以通過播放最新時裝秀視頻的方式,讓同學們了解潮流前沿的特點。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課堂的專注度,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同學們接受國際一流設計理念的熏陶。在進行服裝具體結構的制圖授課時,以男士襯衫為例,老師可以讓班級男生穿著國內外不同風格的襯衫上臺展示,通過對款式、結構、領子、配色等各個方面的比較,更詳細的了解襯衫的設計。同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小組討論的活動,讓同學們互相合作,選擇本組認為的最時尚的一款襯衫,并詳細的闡述理由。在各組發言完畢后,還可以留出一段時間進行自由辯論,為學生提供一個暢所欲言的平臺。在后期的實踐課程中,老師可以為學生準備相應的布料和設備,讓同學們根據自己選擇的款式進行實際操作,充分地將理論付諸于實踐。同時也可以允許學生將自己的個性化設計添加到作品中,激發同學的自豪感。
5.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方針,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著重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比如,在實踐操作課程結束后,老師可以統一收集學生的個人作品,并在每個學期末舉辦學生作品展覽,讓每個同學的作品都能被大家欣賞。此外,學校可以定期舉辦設計大賽,并給出具體的設計主題,如秋風、海浪、魔幻主義等,讓各類設計專業的學生可以在一個舞臺上共同競技。而對于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每位參賽是設計師必須選擇一個主題,并以此為中心,設計五件作品,通過公開投票,選出最佳理念獎、最佳制作獎。通過這些實踐操作大賽,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設計水平和設計信心,為今后的事業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由于人們的生活要求和審美能力在不斷地發生改變,這要求中職學院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方式進行相應的改革。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方針,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盡早做好詳細的職業規劃,為我國服裝行業的發展做好人才的儲備工作。
參考文獻:
[1]楊釗.基于就業導向的中職服裝設計專業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讀與寫(教師), 2019(2):1.
[2]慕瓊.基于就業導向的中職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南方農機, 2019, 50(14):109-110.
[3]鄭依依.基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服裝設計教學改革研究[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 2018(8):230.
382050033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