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供銷社聯合社
2020年,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供銷合作社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領導下,按照中發〔2015〕11 號和黑發〔2015〕20號文件確定的任務目標,深入推進綜合改革,構建雙線運行體系,創新聯合社治理機制,大力實施“開放辦社”,加快建設“龍江數字供銷”新型供銷合作社,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項工作任務。2020年,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銷售總額實現1121.1億元,同比增長3.9%。
一是搭建新型組織體系。針對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積極打造“龍江數字供銷”專屬釘釘系統,將省、市、縣、鄉、村五級供銷合作社組織,統一集中納入此平臺,使全省供銷合作社組織體系由傳統的管理架構變為“五級同層”,真正實現了組織架構扁平化。目前,平臺可容納4000人同時在線辦公。二是發展基層供銷社。堅持開放辦社原則,圍繞當地農業主導產業,選擇契合度較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基層供銷社進行產權、業務和服務融合,打造集農業生產與服務相結合的復合型合作社,創建“兩社”融合、一體化運營的基層供銷社。同時,在總結村級供銷社試點經驗基礎上,采取與村兩委、農村大戶、合作社共同出資、聯合合作等方式共同創建村級供銷社。目前,全省共建設村級基層社121個,基層供銷社總數達到1026個,鄉鎮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其中,與農民合作社融合發展基層社193個。三是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領辦、聯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3133家。供銷社參股的農民合作社達到266個。以基層社、社有企業、協會組織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核心,組建區域性、綜合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現已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69家。
一是增強農業社會化服務功能。堅持為農服務宗旨,不斷提升農化服務水平,為農業生產提供全方位服務,加快形成覆蓋全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2020年,全系統省內化肥市場占有率達到60%以上,土地托管面積226.1萬畝,測土配方施肥、農機作業、統防統治等土地社會化服務面積2410.1萬畝。供銷社無人機開展水稻、大豆、玉米飛防植保作業,輻射大慶杜蒙、齊齊哈爾泰來、佳木斯湯原、富錦、黑河愛輝、雙鴨山饒河等縣(市)。二是搭建農業生產服務平臺。全系統以農資供應為基礎,充分發揮農化服務中心作用,搭建農業生產服務中心、莊稼醫院等為農服務平臺,實現由農資經營商向綜合服務商轉變,推進農資供應和技術指導相結合的系列化服務。截至2020年底,全省供銷社系統共建莊稼醫院842個,實現涉農鄉鎮全覆蓋,生產性為農服務中心達到256個。三是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充分發揮供銷社系統網絡和經營優勢,通過開辦超市、專柜、展會、電商等多種形式,積極擴大農產品銷售。在“龍江數字供銷”平臺上,開辟了“供銷倍豐”農資、糧食等9大業務板塊,讓廣大農戶足不出戶即可獲得更多生產生活方面的綜合服務。組織小康龍江公司及各市、縣30余家農產品經營企業,參加“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讓龍江優質農產品走出黑龍江。2020年,全系統農產品銷售額實現512億元。其中,農產品電商銷售額實現16.8億元。
一是持續推進運用現代管理工具。按照新的管控管理架構,重新設計ERP系統,積極推進ERP系統升級改造。進一步完善和深層推進6S管理模式,擴展與優化6S管理模式具體內容,設計統一的6S管理模板,推進標準化管理。推進實施供銷集團人力資源信息化(e-hr)項目,OA辦公系統內人力資源人員信息化平臺已完成供銷集團及8家直屬二級企業、31家三級企業人員基本信息錄入。優化釘釘、BI、OA業務、分析決策一體化數字供銷管理系統,為省社直屬企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高水平的管理支撐。二是強化社有資產管理。調整社有資產委員會組織架構,進一步明晰社有資產管理委員會職能,出臺相關制度文件,開展社有資產產權登記工作。進一步推進委托經營工作,34家三級以上企業實施了委托經營。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省社機關、供銷集團共完成內部審計項目21個。
一是防疫保春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省供銷社黨組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落實責任,關口前移,多措并舉,嚴加防控。疫情期間,省供銷社機關及直屬單位無一例確診或疑似病例。同時,堅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在確保疫情穩定的同時,以保障春耕農資供應為目標,開展“百日助農”行動,加快推進直屬化肥企業復產復工,大力推廣線上銷售,積極加大化肥等農資貨源補充,扎實開展糧食收儲,持續開展多種服務,有力保障了春耕農資供應。新華社先后四次對全省供銷社系統防疫備耕生產工作,進行宣傳報道。二是打贏脫貧攻堅戰。以消費扶貧專柜專館專區、“扶貧832”銷售平臺為載體,認真落實國務院、省政府和全國總社關于消費扶貧工作指示精神,促進扶貧產品穩定銷售。2020年,組織20個國貧縣53家企業參加全國總社舉辦的“2020消費扶貧·貧困地區農副產品產銷對接會”,展出大米、豆油、雜糧等500余款龍江特色農產品。展會開幕首日,在“扶貧832平臺”實現交易額1750萬元,有效緩解了貧困地區農產品賣難問題。三是構建再生資源回收網。結合城鄉社區建設規劃,在居民社區、醫院、學校、大型企業單位周邊,有步驟、有重點地加強回收網點建設。目前,全系統再生資源回收網點831個。積極推進“互聯網+再生資源回收”平臺建設,利用在線回收網站、手機APP等,開展在線預約或電話預約、線下登門回收等業務,推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標準化、信息化發展。2020年,再生資源回收額實現51.3億元,同比增長78.1%。
一是扎實開展意識形態建設。持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堅定黨員干部理想信念,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二是扎實開展作風建設。全面落實“兩個責任”,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九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確保全面從嚴治黨各項要求在供銷合作社系統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安排部署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三是扎實開展紀律建設。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積極主動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各項工作任務,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召開全面從嚴治社工作會議,研究制定《以案為鑒以案促改推進改革發展治理發展工作方案》,啟動全面從嚴治社工作。
一是提升重視程度。將監事會工作納入供銷社改革發展大局中統籌謀劃,制定《關于加強省社監事會監督工作的意見》,為監事會全面履行監督職責創造條件、提供支持和保障。二是履行監督職責。不斷拓展監事會監督工作路徑,依規依章全面履行監督職責。積極參與“三重一大”重要事項的決策,提出意見建議。加強對供銷集團及所屬企業監事會工作的指導,組織召開社有企業監事培訓會和監事工作座談會。對社有企業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情況開展監督檢查,推進企業規范決策。組織系統監事會圍繞“供銷合作社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現狀與對策”開展專題調研,提出建設性意見。為了進一步反映社情民意,促進溝通交流,提升民主監督水平,出臺了《省社監事會信息工作評價辦法(試行)》,創辦《省社監事會工作動態》。三是加強監事會自身建設。加強制度建設,制定了《省社監事會關于建立和完善監事會工作規范的實施意見》。推進組織建設,鶴崗市社及嘉蔭等5個縣(區)社成立了監事會組織機構,伊春市社抓住行政區劃調整契機在新設立的4縣4區供銷社機構編制中直接配備了監事會主任職數;大慶等7個市(地)社市、縣社監事會組建率均達到100%。加強能力建設,組織召開全省系統監事會業務培訓會議,提高履職能力水平。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全省供銷合作社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供銷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持續貫徹落實中發〔2015〕11號、黑發〔2015〕20號文件精神,落實省委十二屆八次會議精神,以打造“龍江數字供銷”新型供銷合作社為主線,持續深化綜合改革,踐行為農服務根本宗旨,完善體制機制,拓展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改革強社、服務立社、夯基建社、以企興社、從嚴治社,加快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成為黨和政府密切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不斷開創我省供銷合作事業新局面,以優異的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