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 欣(本刊記者)
農民是黑土地上的耕耘者。提起農民,人們總是下意識聯想到傳統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漢,似乎很難把這兩個字與一個“85”后年輕女性的形象聯系起來。然而,在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有這樣一位來自黑龍江的女青年邁著堅定的步伐登上了主會場的舞臺,接過了象征著崇高榮譽的“全國十佳農民”獎狀,她就是黑龍江省和糧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糧農業)創始人、現任董事長——張芳。
從一位黑龍江省方正縣土生土長的農家女孩,到如今的現代化農業企業領軍人物、杰出青年農業致富帶頭人,在這拼搏奮斗的10余年里,張芳堅守著打造中國綠色“大廚房”,讓全國百姓都吃上放心、安全、綠色糧食的初心,肩負起帶領家鄉農民致富,推動龍江農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使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綻放新時代巾幗企業家的獨特魅力。
為了不辜負父母親朋對她這只飛出鄉村“金鳳凰”的期待,張芳在大學期間奮發圖強,努力用更多的理論知識豐富自己的見聞、武裝自己的頭腦。然而天有不測風云,父親的突然患病打亂了張芳準備出國深造的計劃,孝順的她立馬決定休學回家照顧父親。在這期間,又一起不幸的意外發生了,張芳年幼的弟弟不慎落水遇難,沉重的遭遇幾乎要把這個還不到20歲的女孩壓垮。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想斗爭,張芳毅然決定輟學回鄉打工,扛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多舛的命運并沒有磨滅張芳對生活的熱愛和自己的理想與信念,反而賦予了她比常人更加堅韌的毅力。
初入社會的張芳接連嘗試了接線員、手機卡銷售員等多種工作,在忙碌與奔波中,她逐漸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2008年,在父母親戚的鼓勵下,張芳決定自己創業。因為父母從事糧食貿易工作,張芳從小備受熏陶,一直對農業、農村和農民有著深切的情懷。“生于農村,長在農村,我的目標就是把老家的糧食,把我們黑龍江的農產品,把家鄉的農業帶動起來,讓老百姓、讓農民的糧食能賣上一個好價格。”張芳說起自己的創業初衷,語氣十分堅定。她一心想要回報父老鄉親,雖然明知道走農業這條路很辛苦,依然義無反顧。東拼西湊了80萬元啟動資金,信心滿滿地踏上了充滿未知的創業之路。
創業之初,任重道遠。張芳披星戴月、廢寢忘食,將性格里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和迎難而上從不服輸的拼勁發揮得淋漓盡致。工作中的張芳一絲不茍、態度嚴謹,為了確保收購來的糧食質量達標,她頂著嚴寒在凌晨隨車收購糧食;為了尋找客戶挖掘市場,她獨自一人背井離鄉來到南方各大糧食集散市場調研,親自拿著記事本一筆筆書寫交易明細。她經歷過三九天貨車在高速公路拋錨多個小時,手腳凍起膿瘡的鉆心疼痛;也經歷過在南方糧食貿易市場遭遇糧販無理訛詐,被困他鄉心境萬分悲涼的時刻。在為事業不懈奮斗的日子里,張芳心中始終堅定一個信念:人生沒有吃不了的苦,沒有過不去的坎,成功從來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她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戰勝了一個又一個險境,用心血和汗水開拓出和糧農業發展壯大的道路。十幾年間,和糧農業從注冊資金80萬元發展到如今固定資產3億多元,資產總額增長了206倍;從單純的經銷糧食貿易公司發展到集種植、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并建立起“互聯網+農民+合作社+倉儲+生產+消費者”的生產經營模式和“一物一碼”農產品綠色安全追溯系統。
通過張芳及和糧農業全體職工的努力,和糧農業獲得了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全國放心糧油示范加工企業、中國大米加工企業50強、中國雜糧加工企業10強、黑龍江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多次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黑龍江省農產品營銷大賽一等獎、巾幗電商及巾幗農業創新大賽一等獎等200多項榮譽。張芳本人也獲得了無數榮譽: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五一巾幗獎章獲得者,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全國五一巾幗建功標兵,全國十佳農民,全國青年致富帶頭人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2018年她跟隨李克強總理訪問日本;在2019年,她在全國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接見。
諸多榮譽加身,張芳卻依然保持著謙遜的品格,樸實的話語中透露著振奮人心的力量:“我認為這些榮譽它不是我個人的,它是屬于我們團隊的,屬于我們兄弟姐妹的,屬于我們和糧的,屬于我們香坊區的,屬于我們哈爾濱黑龍江的,它不屬于我個人的,我只是一個代表者而已。”
作為一家“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食品企業,和糧農業心系百姓餐桌,致力于讓每家老百姓的餐桌上都有安全放心的食品。張芳始終認為,產品的品質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是企業的基礎和生命。一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生產高質量的產品。她經常說,我們要用誠實守信的態度,把產品的品質做得更好,把更好更安全的理念帶給更多的消費者。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一定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我們也要盡全力去做到。
糧油產品質量的好壞,與基地建設密切相關。和糧農業大力夯實基地建設,精細管理,從源頭上提升農作物產品質量。和糧農業先后在五常、雙城、哈爾濱組織成立了三家大型農作物種植合作社,共在黑龍江省內建立種植基地25處,種植土地總面積達173000余畝,其中有機種植基地5000畝,有機認證產品22個;綠色種植基地6.7萬畝,綠色食品認證24個。公司還通過了ISO9001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ISO2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HACCP關鍵控制點體系認證。水稻種植基地精選優質稻種,采用人工插秧、人工施肥、人工除草的方式保證作物不受一分污染。
在稻谷收儲、生產加工、物流配運、國內營銷等后續環節,和糧農業全部嚴格堅守質量標準,實施基地種植監控、全球樣板工廠加工模式。公司配有適合生產碎米、酒米、色選米、青粒米及各種五谷雜糧的專業設備層層挑選,確保產品品質優良。除此以外,和糧農業每塊基地、每袋大米都有唯一可溯源的識別碼,每個商品都有獨一無二的“身份ID”,實現了質量可控、問題可究、責任可追。和糧農業做到了“一種一苗守品質,一物一碼保安全”,張芳真正踐行了自己的使命。
通過不斷整合資源,和糧農業積極擴大生產規模、優化創新管理,目前銷售糧食產品已超過30萬噸;生產經營日益標準化、國際化,產品銷量幾度戰略跨越式提升,產品經濟結構快速轉變,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公司旗下“溢田”“我和我的大米”“父親河”三大品牌鼎立行業市場,受到消費者追捧和贊譽;一年只收一季,產量僅3000噸的有機大米因為其高標準的生產模式,即收獲后的稻谷全程采取零下15度低溫冷藏,從脫殼加工到成品上市控制在15天,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大米最初的鮮度和最真的品質,堪稱米中精品,暢銷國際大米市場。金產品鑄就金品質,和糧農業大米產品先后榮獲“國家農產品有機認證”“省農委綠色食品認證”“中國名牌”“黑龍江省名牌產品”“哈爾濱著名商標”等榮譽稱號,得到了行業和消費者的高度認可。
銷售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命脈,是企業運作的核心。如何搞活多渠道營銷、與時俱進開辟新的營銷模式一直是張芳在思考的問題。她堅定地說:在這個互聯網+興起的時代,和糧農業不僅不能掉隊,而且還要成為急先鋒。
因為專注,所以專業。和糧農業把握契機,創新思維多措并舉,在電商行業實現線上線下齊頭并進,多點開花。2014年,和糧農業成立專業電商運營團隊,進軍省市、國內、國際傳統店鋪和現代電商平臺,開辟了線上“橫向拓展+縱向延伸”的全域電商之路。一方面,和糧農業運用新媒體打造“溢小妹”個人IP形象,實現傳統電商到新媒體的推廣與傳播信任營銷戰略閉環,火爆網上銷售。另一方面,公司又與中通、百世等快遞公司共同搭建了和糧云倉平臺,通過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服務,實現存儲、打包、快遞一體化服務,讓公司“溢田”品牌借助“網紅”經濟,在全國擴大了知名度。新媒體+傳統電商+新社交電商+新媒體業態推廣模式使和糧農業異軍突起,成效顯赫,2018年實現網上銷售額19000萬元。在天貓糧油類目排名前五,京東旗艦店排名第二,多家第三方平臺排名第一。
線下,和糧農業打通大型連鎖商超KA渠道、和糧好客全國連鎖加盟系統、大客戶團購、OEM代工渠道等六大傳統銷售渠道,建設線下體驗店“和糧好客”全國327家,三年內計劃完成半加盟3000家,五年內打造“千城萬店”線上線下全面貫通融合的新零售產業鏈。
張芳一直秉持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為和糧農業盈利的同時,不忘帶動其他涉農涉糧企業和農戶節約成本、增效增收。2018年,和糧農業進一步釋放與整合自身資源,正式啟動了云倉儲基地建設。從此,不懂互聯網的農民只需把原糧運到云倉儲平臺,由平臺對接淘寶、京東等電商巨頭,并完成產品儲存、包裝、網上營銷、配送等一條龍服務,就可以實現網上賣糧。由于規模效應,入駐和糧農業云倉儲平臺的企業和個人平均每公斤農產品物流成本至少降低1元。此舉也使和糧農業的整體效益不斷提升,發展前景一片大好。
張芳常說,“我是一名農民創業者,我深知創業的不容易,所以,在我取得了一定成績的時候,我認為我有責任、有義務帶領更多的家鄉百姓一起發展致富。”她既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
多年來,張芳積極主動帶領當地農戶致富增收,利用“互聯網+農民+合作社+倉儲+生產+銷售”的新營銷模式,帶動6,700余農戶增產增收3530余萬元,幫助他們買上了房,買上了車,過上了富裕的好生活。張芳深知人才和專業知識對于企業、對于社會的重要性,她積極開辦培訓班,大力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有機種植、生產、銷售等眾多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為家鄉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
身為哈爾濱市香坊區婦聯兼職副主席,張芳勇擔社會責任,熱心公益事業,無論哪里有困難,她都身先士卒沖上前,慷慨解囊做在先。有著一副熱心腸的她從2008年至今,為援建希望小學、為幫助貧困婦女兒童和女大學生、為地震災區、為留守兒童等捐款捐物達600余萬元,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暴發。張芳秉承著“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第一時間組織召開企業線上緊急會議,通知所有員工待崗準備生產復工,沉著冷靜地帶領和糧農業逆行而上,抗疫情、保生產、穩供應,為老百姓填滿家里的“米袋子”。從2月1日起,在各級疫情防控管理部門的指導與監督下,和糧農業克服了原材料供應不足、運輸條件困難、生產員工返崗率不足20%等諸多困難,按時完成了盒馬鮮生、北京物美、哈爾濱本地各大超市糧食供應任務。同時張芳還帶領員工多次走進防控定點醫院、疫情隔離定點賓館和防控隔離社區,慰問在那里辛勤工作的醫護人員及其家屬,并先后通過多個渠道捐款捐物,累計總捐款額143.3萬元。
“我們要有這種愛國精神,要把個人的理想融入到國家的理想,那么中國的理想就是讓中國夢偉大復興,我覺得我們要為這樣的目標貢獻自己的一份小小的力量。”張芳眼神堅定,語氣鏗鏘,字字溫暖人心。
匠心致遠,筑夢芳華。十余年來,張芳帶領著和糧農業和家鄉的父老鄉親們一路披荊斬棘,攀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去年10月18日開幕的第八屆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和第三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上,和糧農業再創佳績。200平超大展位成為全館參觀人數最多的展位,開幕當天通過線上和線下展覽方式單日瀏覽人數超10萬人,達成戰略簽約1.2億元,直播間單日銷量超45萬,中國農業農村部部長為和糧發來賀詞,極大地鼓舞了張芳和和糧農業全體職工。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在今后的歲月里,張芳和她的和糧農業將牢牢銘記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黑龍江考察時“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囑托,扛起民營企業振興龍江農業的重任,秉承“專注生態農業,心系食品安全服務”的企業愿景乘風破浪,一往無前,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