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權
摘 要:數學課程知識點較多,學習難度較大,因此很多初中生在面對數學課程時,都很難提起興趣。除了本身就對課程缺乏興趣外,與教學也有很大的關系。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不但教學方式單一化,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也非常少,學生進入不到學習的狀態,自然就會減少對課程的興趣,學習效率也會慢慢變低,所以要適當改變教學策略。故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參與互動時效性進行分析,提出更具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獲得提高。
關鍵詞:初中數學;互動時效性;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9-00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9.008
在所有的課程當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都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教學的根本,所以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初中的數學課程中,更加強調師生互動,學生獨立思考很難去理解教學內容,尤其是教學中的難點,所以為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教師應該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交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保持學習的狀態,并且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學習效率自然就會獲得提升。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利于學生互動的因素
(一)教學模式過于簡單化
隨著現代教育的改革,初中數學教學方法越來越多,并且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發揮出不同的效果,為學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幫助,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不過依然有很多初中數學課堂保持著傳統的教學方法,其實這對于學生非常不利,先不說能否跟上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方法過于簡單化,而且不太注重學生的參與互動性,這就會導致學習效率低,從而引發其他的問題。大多數的傳統課堂教學,教師都會專注講解教材上的內容,而且為了不對教學進度造成影響,很少與學生交流,偶爾會進行簡單的問答,但起不到太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很難在這種氛圍下,去真正理解教學內容,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所以很多初中生的數學能力都非常差,這跟教學方法有很大的關聯,如果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那么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有很大幫助。
(二)教學中互動意識不強
因為傳統教學而養成的習慣,很多教師并沒有太多的互動意識,這也是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最終導致學生缺乏積極性等情況,數學課堂本來就非常嚴肅,如果教師不多進行一些互動,學生就會從學習狀態中脫離,甚至有些學生還會感到枯燥,所以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互動意識,在進行教學時應主動與學生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加課堂氣氛。其次有一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把教學當成了一種任務,為了趕教學進度,沒有給學生留下任何時間去互動理解,甚至是思考的時間,這些問題對學生的影響也非常大,除了零互動還會導致學生逐漸降低探究能力,甚至是減少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應該及時改變教學觀念,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知識。
(三)學生是課堂的主體
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自己作為課堂中的主體,所以學生在學習中缺少一定的主動性,這一點對于學生來說,也是比較不利的問題,不但缺少了一定的互動性,更是缺少了參與度,學生也因為這個問題,沒有辦法提高學習效率。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只要教師在課堂中把學生當作主體去傳遞知識,就可以得到改善,也可以在教學中加入一些新的內容,去調整課堂教學氛圍,學生自然會獲得提高。
二、參與互動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
(一)增加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以往的初中數學課程中,教學方法太過單一,導致學生出現走神的問題,其實是非常多見的,加上嚴肅的課堂氛圍,時間長了學生就會缺乏興趣,導致學習效率的降低。那么提高參與度、互動性,就能改善這個問題。可以適當地豐富教學手段,使用一些互動性較多的方法,及時調整學生的狀態,讓學生注意力保持集中,如果學生脫離了學習狀態,教師也可以通過增加互動的方式,活躍嚴肅的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興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初中數學課程確實較為乏味,學生沒有興趣也是正常的現象,但這種情況對于學習非常不利,那么培養學生的興趣就變得非常重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內容,或者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輕松,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產生興趣。
(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來說,教師應該利用參與互動的優勢,去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通過不斷思考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最后再對問題進行探究,問題也就不會顯得過于復雜。初中的數學課程對學生的思維敏捷性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只有這些要求達到一定標準,才會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會安排很多的習題,對學生進行鍛煉,但效果并不明顯,原因就在于互動性較少,學生自主學習效率差,如果教師在學生做題時進行輔助教學,學生就會在互動中提高領悟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溝通把更多的解題技巧教給學生,所以大量的練習題并不能讓學生獲得提高,只有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才能培養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
數學這門課程對于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要求非常高,如果學生不善于思考,或者思維能力不強,學習效率肯定會非常低,對教師講述的課程內容就會非常難以理解,所以教師應該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此來讓學生獲得提高。其實問題就是數學的核心,通過不停解題,就能獲得相應的能力,只要教師多給學生設置一些邏輯性較強的問題,學生就會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后續的學習中會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布置一些優質的數學習題,也可以開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另外這種提問的形式會讓學生對獲取的知識加深記憶,并且運用在自己的思維中,從而獲得更加強大的思維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習效率,為學生打好數學基礎。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互動的策略
(一)利用情景教學增加學生參與的互動性
其實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時,可以多利用情景來設置相關問題,這樣問題就會顯得有趣味性,更容易引發學生的積極性、探究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等,以此來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小明非常喜歡尋寶,在一次尋寶的過程當中,他找到了兩個坐標,分別為(3,2)與(3,-2),除此之外小明還知道寶藏的具體坐標(4,4),那么通過這些信息,怎么才能確定直角坐標關系并成功地找到寶藏呢?雖然是一個較為簡單的問題,但是通過加入尋寶故事,更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這樣學生就能進入答題狀態。除此之外,生活中也有很多可以反映數學問題的例子,比如一列火車,它在行駛的時候,路程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變化,而這些變量之間就存在著一定的函數關系,通過簡單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投入到學習中,這樣的教學效果往往會更好,并且教師與學生有了更多的互動。
(二)利用分組討論增加學生參與的互動性
在很多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都不會讓學生進行討論,這樣會很難管理班級的紀律,但經過研究發現,學生單獨進行思考,學習效果遠遠比不上集體討論,所以教學時應該嘗試進行分組討論,3-4個人一組,這樣不但可以增加學習效率,也能避免紀律管理的問題。首先由教師出題,然后進行分組討論,在規定的時間內回答,這樣學生就可以針對問題進行詳細的討論,并且分享自己的思路互相學習、互相進步,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實每節課都可以設置一個小組討論的環節,這樣教學中的互動會變多,學生的參與感也會增強,這對于學生學習是非常有利的。
(三)利用邏輯性較強的問題增加互動
以往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因為教師的提問過于簡單,所以學生不能從中掌握到任何的知識內容,如果在問題中加入一些邏輯性較強的問題,學生能夠拓展思維,對問題不斷地進行思考,這樣的習慣對數學課程教學來說,無疑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來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性。邏輯性強的問題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與學生進行簡單的討論,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考,通過互動給學生灌輸知識點、解題技巧等,幫助學生獲得有利的提高。
(四)利用數學活動增加學生參與的互動性
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中,除了課堂教學外,學生就只能通過自學、復習的方式來鞏固獲得的知識,其實教師完全可以開展一些關于數學的活動,或者是知識競賽等等,利用這些方法來與學生進行互動,盡量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這樣也能針對學生不懂的問題進行教學,讓學生獲得整體的提高。在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會布置一些習題,讓學生自己進行練習,多做練習題確實會幫助學生提高,但如果改成知識競賽的形式,效果往往會更好,布置習題后分組進行答題,通過答題效率、正確率選擇優勝小組給予鼓勵,這樣就會增加更多的互動,也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性。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多開展一些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數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對數學課程有更深入的理解,不但達到了教學目標,也擴展了學生的視野,當然課外活動還可以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這樣開展課外活動才比較有意義。
綜上所述,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因為方法的問題導致學生沒有太多參與度,也沒有太多的互動性,這樣的教學效果確實非常低,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學生的興趣、積極性等,對學習產生很多不利的因素。那么當下的初中課程教學中,必須積極地改善這一情況,可以豐富教學手段,嘗試采用更多的教學方法,比如情景教學、問答教學等,或者多開展一些數學活動,教師通過在活動中與學生進行互動,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這樣就能針對性地進行教學,147幫助學生獲得綜合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蘇建強.淺析農村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探索[J].學周刊,2020(17).
[2]田美華.培智教育初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現狀研究[J].學周刊,2020(6).
[3]梁慧琴.初中數學互動教學法的應用探究[J].名師在線,2020(15).
[4]陳璐璐,朱哲.近五年《復印報刊資料·初中數學教與學》專題欄目的統計分析[J].中學數學,2020(10).
[5]馬慧玲.合作學習法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