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燕
摘 要:伴隨初中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也處于不斷的變革之中,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選擇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他們設置相應的學習目標,進而合理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選擇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設置相應的學習目的,安排相關的學習內容,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因此,文章針對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展相關的討論,并提出具體的培訓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自主學習能力;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9-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9.032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有效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有積極的作用。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更應注重自身對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策略的選擇和教學語言的運用,從課堂的實際反饋情況進行積極改進,切實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相關的閱讀教學活動,使得閱讀教學中的問題不斷解決。但是現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只有及時進行彌補和改正,才能更好地推動相關教學策略的執行。因此,教師首先要針對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開展正式的討論。
一、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過程中產生的部分問題
(一)部分教師因循守舊,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
教育教學活動只有做到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客觀發展的相關要求,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一些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約束學生,在課堂上不注重教學策略的改進,自身的教學內容仍然是以前的陳舊內容,對于現有的教學素材并不能做到積極地融入和更新。一些教師認為在課堂上教師才是主體,學生應當是客體,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也是如此;還有一些教師選擇了放手,安排完閱讀任務后,就將課堂時間全部交給學生,但是對學生的指導工作卻不盡如人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產生諸多問題,難以得到教師及時的幫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積累下來的問題無法取得突破,對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產生負面作用。
(二)師生之間缺乏交流互動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是極其重要的。一些教師和學生間的交流互動頻率較低,教師選擇了放手,學生無法得到持續的啟發和引導,那么又如何選擇自主學習的方向和自主學習的目標呢?課下師生間缺乏互動交流也是重要的表現之一,閱讀教學活動往往需要進行有限的延伸,閱讀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是閱讀的任務和閱讀的量比較大,需要學生運用課下時間進行更多地閱讀和深入地研究,才能夠更好地培養自身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但是教師在課下不注重和學生交流互動,并不能做到和全體學生打成一片,所以不能及時地發現問題并積極地解決問題。
(三)對于課本教材的運用深度不足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初中學生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本來應當對課本教材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挖掘,才能更好地提高認知的高度和水平,才能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一些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課本素材的重要性和重要價值所在,對于課本教材的挖掘深度不足,認為課本內容應當在其他環節講述,閱讀課堂上應當更多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技能的講解和閱讀知識的傳授,沒有對學生進行固本培元式的訓練。教師的這種做法導致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不能舉一反三,甚至導致其基本功不扎實,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產生負面影響。
二、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應當遵循的客觀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應當是絕對的主角,教師不應喧賓奪主,而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效能,并給予學生充分的引導和支持,使他們發現閱讀的樂趣。學生只有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才能高效地運用自己的課堂時間進行卓有成效的閱讀活動,進而提高自我,逐漸培養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并不能夠代替學生完成所有的工作,最后的著力點仍然是學生,所以教師應當滿足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二)時效性原則
語文閱讀材料的選擇應當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如果用過去的材料為現在的學生提供相關的閱讀活動,難以體現出有效性,也難以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發揮真正的價值。教師應當將現階段學生喜聞樂見的閱讀形式和閱讀內容增添到課堂上,對于學生的閱讀活動形成更多的補充,豐富學生的閱讀面,而不是用陳舊的材料充斥課堂,這也是滿足時效性原則的原因。
三、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加強師生交流,提高課堂反饋的效率
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思考的是如何提高課堂的整體效率,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師生間需要加強互動交流,達到提高課堂的反饋效果。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適當運用課下時間和學生開展心連心的談話活動,在課堂上用自己循循善誘的語言和學生進行卓有成效的探討,使更多的學生敞開心扉,尊重教師對閱讀教學活動的態度和觀點,正確地認識閱讀的重要性和價值所在,并將自己閱讀過程中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進而提高課堂反饋的效率,也為自身自主學習能力的構建發揮積極的作用。例如:在某次閱讀課上,教師開展了了解課外圖書閱讀量的活動。在推薦四大名著的過程中,首先用問卷調查法以及實際詢問法、投票表決法了解學生對于四大名著的具體看法,并讓他們推薦自己最喜歡的一本圖書以及圖書中的具體人物。一些學生認為劉關張的形象比較飽滿,還有一些學生認為唐僧師徒四人的取經精神難能可貴,有的學生則認為《紅樓夢》里面描繪的喧囂和浮華正是對封建社會的鞭撻。教師通過相關的調查和課堂的反饋,以及積極的交流,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動態,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推薦活動,讓更多的學生了解閱讀的有效性和作用,提高了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反饋的效率,也使教師對學生的具體閱讀水平有了新的了解。
(二)開展主題閱讀活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有效性
初中生的閱讀層次不同,閱讀內容也不同,這就為教師的閱讀教學活動帶來一定的挑戰。教師應當按照學生的個人喜好及閱讀特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調研活動,制訂主題式的閱讀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各取所需,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配合教師完成相關的閱讀教學活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選擇周末的時間帶學生開展主題閱讀周活動,每周一個主題,讓學生利用周末的時間收集相關的閱讀材料和圖書內容,在周一的語文課堂上進行相應的推薦,讓更多的學生融入主題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在搜集材料的過程中,真正做到了自主高效,同時也有效拓展和豐富了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學生的努力,歷史文化、社會百態、古典名著和鄉村文學都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培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使閱讀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三)教師改進教學策略,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策略需要不斷推陳出新,進行反復改進,才能更好地適應學生豐富多變的要求,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打下良好的基調,同時也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更應緊密圍繞學生進行積極的改進活動,及時豐富自己閱讀教學的材料,及時更新自己的閱讀教學理念。教師對于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產生的部分問題也要進行及時的反饋和總結,這些問題很可能是學生的當務之急,對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性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當不斷充實和改進教學策略,切實擺脫以往一成不變的狀態。教學語言也要合理地融入時髦的詞匯和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潮語,真正做到與時俱進,這都是改進教學策略的體現。這些工作有助于教師將閱讀技巧和閱讀理念融入其中,進而對學生施加更多良性影響,讓更多的學生不由自主地跟隨教師進行積極地閱讀學習,將更多的閱讀技巧運用在閱讀過程中,從而不斷提高自主能動性,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使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科學地培養。
(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讀社會中無形的書
社會本身就是一部百科全書,需要學生用心地觀察生活、感悟生活、體會生活,從生活中汲取經驗,進而為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也要求語文教師對閱讀課堂進行積極地拓展,帶領學生進行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例如:教師可在端午節前后帶領學生親自體驗包粽子,以及北方某些地方包餃子的民風民俗,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進行實踐活動和調查研究,然后將自己的心得感悟形成相應的書面文字。閱讀與端午節有關的詩詞、作品,真正做到閱讀課堂和實際生活接軌,閱讀活動和書面總結平衡。與此同時,要鼓勵學生運用更多的時間去圖書館、科技館,閱讀那些無形的圖書,在汲取知識的同時,更是對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培養。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認識到學生是處于發展中的這一客觀現狀,進行積極的改進,提高學生閱讀課堂的參與度和對閱讀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認知高度。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打造高效率的語文閱讀課堂,營造相應的閱讀環境,進而對全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科學有效的培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認識到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認識到閱讀的價值所在,和教師一起在閱讀的過程之中汲取豐富的知識和能量。
參考文獻:
[1]王淑紅.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
[2]韓雪.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5(18).
[3]張家武.淺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