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霞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不管是教學觀念還是教學模式,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還要提升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及效果。但是,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9-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9.044
作為小學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科目之一,語文教學不管是對小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還是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意識以及綜合素養,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及方式,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滿足小學生的發展需求。目前,雖然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能夠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開展語文課堂教學,并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創新,但是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
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和普及,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思維及模式也隨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為了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進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并據此積極探索出符合教學目標及學生發展需求的有效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可靠的保障。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是人文內涵較強。語文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其自身所具備的人文內涵較強。在小學教育階段開展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能夠引領小學生對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進一步的了解,而且能讓小學生不斷完善自我。由于教材中絕大多數文章的情感色彩比較強烈,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小學生對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及創新的理解。
其次是語文教育教學實踐性較強。在小學教學階段,小學生已經具備了較為基礎的心理機制,其學習能力及模仿能力等都得到一定的提升,這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結合語文教材內容及語文學習的規律等開展相應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如此才能提升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使其課堂主體地位得以充分發揮。
再次是教育維度擴展性強。通過小學語文教學,不但能夠提升小學生的文化素養,而且對未來社會公民素質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義。與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同,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更具包容性和實踐性,語文學科自身所具備的系統性以及整體性等特征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也會變得更為突出,有利于促進小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二、新課改背景下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
(一)學生年齡方面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心智發育尚未成熟,再加上活潑好動,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生難免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違反課堂紀律等情況,這對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勢必會帶來不良的影響。只有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認真聽講和學習,才能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并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由于上述原因,不論是識字還是背誦,小學生往往都提不起興趣,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教學方式方面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采用的往往是“灌輸式”和“填鴨式”教學方法,這些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僅形式單一,而且缺乏一定的互動性、新穎性和創新性。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如果還是一如既往地采用傳統的教學觀念及方式,不僅會嚴重打擊小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下,而且還會使小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對自身的教學觀念及方式進行積極的轉變,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發展規律,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來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新課改背景下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策
(一)深入解讀教材,掌握重難點知識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做好相應的備課工作是基本的工作職責,同時也是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對課前備課環節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應對教材的編寫意圖以及知識技能等進行全面的了解,并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深入的解讀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理清和掌握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進而制訂出更加符合小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案及教學目標。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深入了解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水平等,對其產生的疑惑進行詳細的講解,以此來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以《新型玻璃》為例,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新型玻璃的概念、特點和作用等都不太了解,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通過網上搜索或圖書館查閱等方式來搜集有關新型玻璃的相關資料,并結合教材的內容從中選取有用的素材,最后再將其制作成課件,實現與課本知識的有效結合。為了讓小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新型玻璃,教師還可以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加入一些新型玻璃的樣品圖,并將新型玻璃的用途以視頻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不僅能夠調動小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且能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巧設提問環節,促進師生雙邊互動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而站在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學生只有經常動腦、動手和動口,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才能達到理想的學習狀態,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和交流,給予小學生更多的啟發。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問題設置的環節入手,通過巧設問題引導小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問題進行設計和提問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年齡特點等進行針對性、連貫性及分層次的提問,以確保每個小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以《黃山奇石》為例,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的導入環節,詢問小學生有沒有去看過黃山奇石,從中選出一名學生讓他對觀賞黃山奇石的感受進行簡單的闡述,然后再導入所要學習的課本知識。在對這一篇課文的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同樣也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互動性。比如,教師可以問“仙桃石”這一名稱的由來,也可以對一些生僻字的讀音以及用法等進行提問。在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教師還可以預留一段時間,讓小學生以“導游”的身份,結合文章的內容、自己或其他人的旅游經歷等,向其他學生介紹一些令自己過目不忘的景色。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把控問題的難易程度及時間,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熱情
處于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其不僅年齡尚小,而且理解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欠缺,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來實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立足于實際生活,借助多媒體手段和周圍的工具為學生營造出鮮活的具有生活化氣息的情境,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學習的過程也會變得更加愉快。只有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相應的語文知識,小學生的記憶才會更深刻,其自身的語文素養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不斷的提升。
以《植物媽媽有辦法》為例,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小學生了解不同植物傳播種子的不同之處,并掌握相應的語文知識,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合適的背景音樂,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身處大自然中的氛圍,然后再將蒲公英、蒼耳以及豌豆的圖片展示出來,以此來加深小學生對三種不同植物的認知程度,最后再播放有關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視頻,以此來引導小學生進行思考: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和蒲公英、蒼耳和豌豆相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啟發小學生聯想生活中的一些場景,以此來區分和總結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異同點。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促使其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在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和生活常識的同時,為其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提供有利的條件。
綜上所述,“新課標”明確提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需面向全體中小學生,并使其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并提升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對于小學生而言,小學教育階段的語文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不僅能夠為實現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也能滿足小學生今后學習和生活的需要。為此,加強對小學生的語文教育已經成為形勢所需。只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仍有待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探索可行的、有效的教學對策,才能改善這一現狀。
參考文獻:
[1]沈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12).
[2]蘇月.關于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中文信息,2019(11).
[3]陳育元.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實驗研究[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10).
[4]晏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魅力中國,20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