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葉蘭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閱讀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時讓學生掌握字詞句的用法,為語文寫作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閱讀也是學生收集寫作素材,提升個人文化修養的重要途徑,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品德。因此,必須重視語文閱讀教學,將其視為一種提升學生素質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探討如何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閱讀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7-006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7.033
一、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特征
什么樣的教學才算得上有效的教學呢?筆者結合自己對閱讀教學的理解以及閱讀教學的實踐,從教學目標、閱讀興趣、教師對閱讀教學的態度三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閱讀教學有效性是指閱讀教學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閱讀教學應該是一項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為了更好地檢驗教師閱讀教學的效果,需要參照一定標準進行,達到設定的標準那就是有效,反之則是低效甚至是無效。
其次,是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提升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還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閱讀教學一方面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字詞句知識,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中講解的內容;另一方面激發學生語文閱讀的興趣,讓學生收獲快樂,從而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最后,教師是否樂于進行閱讀教學。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實施者,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影響閱讀教學的成效。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是否做到充滿熱情,是否用自己的語言、情感,或是動作表達出自己對閱讀的熱愛,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教師樂于閱讀教學,可以讓教學課堂更加具有感染力,教師也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閱讀教學方面,學生也能參與到教學中來,提高其參與度,從而提升教學成效。
二、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有很多,如設計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方案、創新閱讀教學的模式、現代化設備教學以及師生對話等方式。
(一)設計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方案
教學方案是實施教學的一個模板,是保證閱讀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語文教學開展之前,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才能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設計教學方案時,以新課標為基礎,重視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育理念,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保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個性化閱讀教學方案是指設計教學方案時需要考慮到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生的實際情況等,有針對性,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水平會得到很大的提升,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不一樣的感受。
在此,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為例,分四步進行教學方案設計:第一,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找出其中景物描寫的句子。第二,學生討論文中景物描寫的角度、先后順序以及表現手法等。第三,拋出問題,讓學生指出每種景物的特點。第四,讓學生分析景物描寫想要表達的某種情感。這種案例設計形式,教師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做好了教學引導,學生的閱讀欲望得到激發,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得到強化。
(二)創新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素質教育時代,對教學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滿堂灌”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尤其是閱讀教學,必須避免教師課堂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情況,而是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進行思考和交流。創新閱讀教學方式也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不同的閱讀方式。例如聽讀、速讀、默讀、角色讀和指名讀,也可以綜合運用,為學生創設一個閱讀教學的情境,設置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
《長相思》古詩教學過程中,使用“五讀法”:聽讀、自讀、精讀、品讀、美讀。也就是先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注重先讀準字音,讓學生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然后引導學生就閱讀進行練習,掌握預期目標;然后再引導學生精讀,讓其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再引導學生進行品讀,讓其進一步對《長相思》這首古詩進行深入理解和賞析;最后再引導學生美讀,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詩中的意境。
(三)師生“對話”
實現有效的閱讀教學,需要加強師生的“對話”,這樣閱讀教學不再是教師單方面的講解,而是師生的對話,師生之間進行心靈的溝通、思想的碰撞。師生對話的閱讀教學模式可以讓課堂變得活潑有趣,學生樂意參與進來,教師教學也更有動力。比如,《林黛玉進賈府》教學中,分析“王熙鳳”的人物形象,可以設置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從而發現文章的寫作手法。引導學生暢所欲言,或者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來發表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增加了閱讀的探索欲望。
(四)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使用可以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試想一下,閱讀教學中,文章對于景色和人物形象的刻畫雖然十分生動,但是也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才能更好地感受到作者要表達的情感。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應用豐富了教學方法,也讓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比如,教師在教學散文、詩歌等部分知識時,可以通過播放錄音的方式,也就是播放詩歌和散文,一方面讓學生感受文章的情感,另一方面讓學生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和散文。再比如,將閱讀教學中的重點篇章或者結構解析等,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是視頻,也可以是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學生獲得更加直觀和新穎的感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章教學時,便使用到了多媒體設備,提前制作好課件,課堂上播放出來,這樣可以更好地突出文章的重點內容,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文章的講解。圖文并茂的講解方式,也讓學生更加感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三、閱讀教學有效性對教師的客觀要求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實施者,直接影響教學的成效。為了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對教師提出如下要求:
(一)轉變教學觀念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著“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說法,可以看出人們對閱讀的重視。長久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形成傳統的教育觀念,在古代有著當時的必然性,但是放到現在則限制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以此來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比如,有的教師對閱讀教學存在認知方面的偏差,覺得閱讀教學的重點在于字詞句的教學,學生學會字詞,會造句便完成教學任務,這其實是錯誤的。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語文教學會走入“死胡同”,學生的語文素養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要想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要及時地逆轉觀念,創新教學的方式方法。
(二)更新教學理念
以往的語文教學,課堂被教師牢牢把控,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重視和尊重,導致學生對于閱讀學習缺乏激情和興趣,課堂更是不懂得思考和創新,進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新課標的提出,對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和重視,為開展有效閱讀教學指明了方向。因此,對于教師來說,需要做的是更新自我的教學理念,敢于開拓和創新,將課堂還給學生,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讓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因此,教師必須用新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以新的思維和姿態引導學生,讓學生充當教學的主人,以此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提升自身素養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實施者,教師的專業素養對于教學效果的影響還是較為直接的。如果教師不重視自身素養的提升,那么閱讀教學效果就難以得到提升。
提升自身素養,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多讀書,豐富自己的閱讀量,以此來為閱讀教學打好基礎。只有教師做到廣泛涉獵,做好知識的積累、拓展自己的視野,才能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教學的效果也就有了保證。教師可以通過在互聯網、學術網站上,多閱讀小說、古詩以及各種高質量文章來提高自己的閱讀素養。其次,深鉆專業知識。教師需要讓自己時刻處于汲取知識的狀態,不斷學習和鉆研專業知識,才能讓閱讀教學充滿活力和魅力。再次,將教育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專業知識的支撐,教師保持終身學習的理念,注重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用其指導教育實踐,提升教學能力。最為簡單的例子就是,時代的進步,教師需要掌握多媒體技術,懂得如何制作微課、微視頻,甚至是直播教學等,這些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從而保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學科作為基礎性學科,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對于學生成長和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點。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因此,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關系著學生的成長。有效的閱讀教學并不是教師灌輸多少知識給學生,也不是學生通過閱讀掌握了多少知識,而在于學生能否理解閱讀內容,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是否得到提升等。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有以下幾種:首先,設計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方案,考慮教學目標、內容、學生心理特征、興趣等,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其次,創新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再次,師生“對話”。最后,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此外,教師還應注重自我觀念和理念的轉變,重視自我素質的提升,這樣才能保證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文燕.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上),2019(4).
[2]秦月梅,何麗花.淺談如何提高本土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研版),2019(3).
[3]李向勇.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路徑[J].學周刊,2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