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戀清 李淑紅 田媛媛
摘 要:物理雙語教學是教育現代化,培養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的國民的綜合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也需與時俱進。本文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理念指導下,參考物理、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將兩者有機融合,提出了物理雙語教學的學科核心素養,從一線教師的視角,對物理雙語教學中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和學習方式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物理雙語教學;核心素養;情境;探究;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7-01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7.054
我國政府在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第一次提出要實施教育國際化的方針政策,為漢英雙語教學實驗提供了政策性依據[1]。雙語教學是實現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國際化的一種有效途徑,物理是自然科學,其專業表述、詞義、術語等相對比較固定,各種語言在理解、詮釋等方面也比較一致,因此物理雙語教學開展較早,積累了一定的理論和經驗,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隨著2017年新一輪課改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與實施,物理雙語教學也要與時俱進,改革迫在眉睫。
一、新課改背景下,當前高中物理雙語教學現狀
1.不能提煉出學科核心素養,物理雙語教學課程目標不具體
2017年的新一輪高中課改,更加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要求,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著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對2004年課程改革提出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行整合,根據學科性質并闡明了學生在學習課程后獲得的正確價值觀,必要素質和關鍵能力[2]。目前,雙語教學在我國尚處于教學實驗階段,還沒有上升為基本教育政策,因此,教育部門尚未為雙語教學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一些文章就知識目標、語言目標和素質或綜合目標進行了探討,但基本上還是沿用了2004年的三維目標,并沒有提煉出物理雙語課程的學科核心素養。
2.沒有具體教學目標指導,缺乏指向核心素養的高效教與學活動
雙語教育的目標是指在完成學科教學任務后和逐步學習活動后,學習者的基本素養發生變化。它預先設定,是衡量教學任務完成與否的標準。模糊的物理雙語教學目標不利于引領教學活動,充滿了隨意性和盲目性。由于物理學科特點,學生學習難度已經較大,在雙語課堂上再加上語言的挑戰,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把握更加困難,在知識目標和語言目標上顧此失彼,缺乏指向課程核心素養的教學活動。
二、高中物理雙語現狀析因
1.雖然從提出到實驗已經走過了近20年的歷程,但目前仍然處于試驗階段。雙語教學多以校本課程和教學實驗的形式出現在中學課堂。在這種情況下,對于雙語教學的研究僅在某些地方教研部門民間進行,缺乏國家教育部門的指導性文件。
2.物理雙語教師工作量大,教學研究滯后與普通高中物理教學,本身對核心素養的內容及要素理解不深刻,更提煉不出物理雙語課程的學科素養,由教師主導的雙語教學活動缺乏核心素養目標培養有效性和指向性。
3.選擇物理雙語教學課堂的學生,有的是因為學校開展物理雙語教學實驗,感覺好奇而選擇,有的是因為有出國留學打算而選擇。大部分對自己的學習目標不清晰,對課程目標就更不清晰,這也阻礙了教師對學生發展學科核心素養探討的動力。
三、基于核心素養有效形成優化高中物理雙語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就眾多的國外研究而言,歐盟提出的“學科內容與語言整合(融合)學習”(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的理念,代表了當代雙語教育研究最前沿的發展趨勢,反映了其本質特性即學科內容與語言技能的整合學習[3]。這決定了物理雙語教學課程核心素養即有機整合物理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只有明確了學科核心素養,才能高效指導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活動。
1.改進教學模式,直指核心素養培養
(1)情境化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催化劑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建構必須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內容。北師大郭玉英關于學習進階的研究表明:科學概念的學習可以按照一定的系列逐漸進階發展。根據科學概念發展層級模型和基于學習進階理論的教學過程模型,教師可以在四個方面設計教學過程:一是從學生已知的認識入手,創設符合學生現階段認知水平的物理情境,在情境中展開由淺到深的教學活動。二是創設事實經驗的真實情境。三是引導學生經歷概念建構或探索規律的完整過程。四是讓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從中認識物理學科的價值。這更加說明實施情境化教學可以強化物理知識、語言知識與實踐情境的關聯,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是核心素養培養的催化劑。
情境創造可以貫穿學科素養全過程。在形成物理概念時,學生在諸多客觀情境中概括事物的共性,提煉其本質特征,完成從經驗到物理概念的轉變,并培養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科學思維。在探究過程中創設語言和實驗活動情境,給學生以語言實踐的機會和空間,同時能夠選擇符合情境要求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語言能力。在形成結論之后創設交流情境,以學生為中心,變單向傳輸為雙向或多向交際,變死板乏味的學術式演講為豐富有趣的生活化交際,學生在交流中體會探究成功享受,提升探究及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以及價值觀。在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應精心設計實際情境,讓學生學會在實際情境中抓住本質問題,并轉化為相應的物理情境,用物理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情境的內容和呈現方式可以是多樣化的。情境內容可以是學生關心的有趣的物理問題、社會熱點中的物理問題、現代科技成果等有實踐情境的教學內容,也可以是一段物理學史的內容,更可以是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學科前沿問題。呈現的方式可以是教師舉例,學生舉例,展示聯系社會生活的圖片,演播聯系社會生活的視頻,學生操作實驗,學術性游戲,反映物理學史的小短劇,也就是說呈現的方式可以是語言、圖片、視頻、動作,可以削弱語言在教學中的難度。
情境創建要以學生為中心。無論情境創建在哪個環節,呈現的內容是什么,以什么方式呈現,不僅考慮學生的原有學科知識結構,使學生在情境體驗中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形成學科素養,還要考慮語言知識結構,這樣才能使語言在情境呈現中得到鍛煉。物理情境呈現內容又是英語學習的語境,在英語與學科內容整合的語境下,不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習得和應用語言,實現語言能力素養目標繼而達到英語思維。
(2)探究式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是科學探索,其是指基于觀察和實驗提出物理問題、形成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與制定方案、獲取和處理信息、基于證據得出結論并做出解釋,以及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和反思的能力。現在科學探究教學倡導的猜想假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合作等為科學探究的四個要素,培養了科學探究素養,在基于證據得出結論并作出解釋的過程中一定會用到歸納、概括,科學推理、科學論證,培養了學生科學思維素養,在解釋交流中為了使自己表述的內容能被交流的對象所理解需要構思組織自己的語言,在這種真實的情境中鍛煉了語言能力,在交流的過程中學會了傾聽,判斷學會了接納,為學科的跨文化溝通和交流打下了基礎。探究式教學是全方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
探究式教學應該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作為引導者和啟發者,在教學過程中提倡學生主動探索,學生作為知識主動探索者,主動學習掌握相應知識;探究式教學應該以素養目標為主,兼顧知識目標。雖探究式教學在達到同樣的知識目標所花費的時間要比傳統講授式教學時間要長,但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的許多能力得以提高,從素養培養的角度來說是值得的。探究式教學的探究活動要具有邏輯性。通常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的判斷水平高于解釋,推斷水平高于分析,他們注重得出結論,卻缺乏充分的論證,得到了結果卻朦朦朧朧不知道為什么,使得探究教學在培養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所以一定要重視基于證據得出結論的邏輯性。探究式教學應該具有開放性。首先,探究內容是開放性的,可以是規律的探究也可以是方案的探究,可以是一段學史的探究;其次,探究手段應該多樣化,除了實驗探究也可以通過查閱文獻探究;最后,探究的空間可以是開放的,不拘泥于課堂,可以走向社會。
2.更新學習方式,促進核心素養內化
新課程的理念之一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樂于探究,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更是物理雙語教學的主要教學方式,強調學生是雙語教學的主體,雙語教學過程要突出學生的作用,自主、探究、合作、互動是物理雙語教學的主旋律。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要有明確的目標意識,有效規劃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選擇恰當的策略與方法,能夠反思調整自己的方法,在自主中內省,具有體驗式特點。在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分工協作,相互交流,具有過程式特點,探究式學習具有建構式特點,三種學習方式架起了課程內容和課程目標的橋梁,促進核心素養內化。
參考文獻:
[1]張學勤,全有龍,王飛.高中化學雙語滲透教學模式初探[J].學周刊,2013(18):38.
[2]王文莉.高中思想政治課三維目標的統一落實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8.
[3]劉玉芽.國際市場營銷學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新校園(上旬),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