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榮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來,語文學科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出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信息化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不再是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而是憑借信息技術獲得了一定的改進。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借助信息技術這一載體,突破語文教學的困境,實現真正的飛躍,仍然是值得教師深入探究的話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7-00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7.042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教育教學領域也更廣泛地應用了信息技術,不僅提高了教學水平,還解決了很多傳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從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著手,對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解決語文教學問題,進一步優化小學語文教學進行研究,以使語文教學獲得更好的效果。
一、傳統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比如,課堂學習氛圍比較沉悶,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比較淡薄,興趣薄弱,課堂內容比較單一,寫作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缺乏體驗性,等等。這些問題可以說是普遍存在于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導致學生對語文缺乏積極性。而信息技術的出現,則大大改善了這一現象,使得教學活色生香。當然,事物是兩面性的,信息技術在為語文教育教學提供便捷的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惑,比如課堂氛圍有所活躍,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度,就會難以掌控,學生會過于興奮,等等。為此,需要進一步優化信息技術的應用,使信息技術真正發揮自身作用的同時,不會為教育教學帶來困擾。
二、如何優化信息技術解決語文教學問題
筆者認為,信息技術對于小學語文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尤其是能夠很好地解決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此,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奠定良好的學習氛圍,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使學生獲得自主學習途徑,利用信息技術強化學習興趣,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內容,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奠定良好的學習氛圍
1.科學利用信息技術導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認識到教學導入環節的重要性,通過對教學導入環節的精心設計,將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對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產出濃厚的興趣,并且能夠全身心地投入于課堂知識的學習過程之中。
2.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使學生沉浸其中。小學語文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課文時,往往會遇到這樣的局面:教師自身已經進入到課文的情感世界當中,但是學生卻不明就里,由此導致教學活動的無效。為了轉變這一局面,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在課堂之上營造良好的氛圍,從而使學生的情緒能夠真正進入到文章的情感世界當中,并獲得深刻的學習感悟。
3.注意信息技術運用要恰如其分。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新奇有趣的內容,對此,教師可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運用信息技術來導入課堂,營造了非常輕松、活潑、有趣的氛圍。但是,如果把握不好這個“度”,很容易使課堂混亂,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師要注意恰如其分地運用信息技術,課件要簡潔、大方,非必要處不要添加動畫、兒歌。這樣才能在確保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的情況下,保持學生的專注性。
(二)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使學生獲得自主學習途徑
通過有效的課前預習,將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顯著提升。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并且為學生布置適當的課前預習任務。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將會使學生的預習效率得到保障。具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課前為班級學生布置預習提綱,以使學生能夠在預習提綱的幫助之下,借助互聯網技術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預習。這樣一來,學生通過預習活動會對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形成明晰的洞見,其課上聽講效果也將更加顯著。為了使學生對于課前預習活動更為投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課上對班級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摸底,如組織學生介紹課文作者的活動經歷、闡述文章的中心思想等,這樣不但能使學生的信心得到強化,還可以讓學生對知識形成更為牢靠的記憶和掌握。
(三)利用信息技術強化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才能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才能使他們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在具體教學中,信息技術能夠將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融于一體,把靜態、枯燥的材料融入二維、三維空間中,產生極其活躍的動態畫面,使得教學內容更充實、形象、生動,刺激學生聽覺和視覺感觀,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這一特點,來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春天在哪里》一課時,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綜合體現視覺、聽覺等感觀創設良好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春天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景象,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入境”學習,啟發學生利用自己的經驗加深對課文的領悟和理解。學生在這樣的學習場景中,增進了學習興趣,這是以往教師用更多的語言都達不到的教學效果。又如在識字教學中,可以演示漢字的變化,漢字的構成規律、意義;在鞏固識字中,設置巧妙的情境,如“識字袋”“摘蘋果”來檢查學生的鞏固情況。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不覺得識字枯燥無味了,而是興趣濃濃,信心勃勃。
(四)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內容
現如今,語文教師越來越認識到語文這門學科所涵蓋的內容之寬廣,遠遠不只是拼音、閱讀和寫作,而是涵蓋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聞中、影視中、廣告中,甚至旅游景區,都富含豐富的語文教學資源。但是真正能夠呈現到課堂上的,僅僅通過語言,少之又少。為此,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聲像圖文并茂的特點,將語文課程資源通過信息技術加以挖掘和利用。比如,在教學《燕子》一課時,為了使學生欣賞到春天的美景,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春天春光明媚、桃花盛開的畫面,使學生在情境中深刻感受春天的美好,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在一系列的信息技術操作中,多種多樣的信息刺激著學生,學生的學習量增加了,信息量也得到了豐富,并能夠將信息與知識較好地整合到一起,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印象,使學生掌握的知識量增加了,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拓寬學習內容。
(五)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1.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力。小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滔滔不絕,但一旦起筆來,就會感覺沒有什么可以寫的。分析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小學生未能在平日里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同時也未能掌握科學的事物觀察方法,由此使得其僅僅從表象上認知事物,因此在寫作時感覺無從發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時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達成對學生觀察能力的養成,如在多媒體設備上為學生展示動態圖、視頻以及圖片等內容,并引導學生在觀看的時候認真加以觀察和體會,從而使學生的觀察能力變得更加細致,并從中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這樣將會使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時能夠真正做到有感而發。
2.幫助學生養成豐富的想象力。對于小學生群體而言,其通常對于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幫助學生養成豐富的想象力,并借助對比的方式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在帶領學生進行作文寫作練習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依托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營造宜于其寫作練習的情境,以此來使學生更加投入、更加專注,并使想象力得到提升,最終確保學生所創作的作文習作能夠真正抒發內心的情感。
3.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語文知識的學習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語言同其他人實現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鍛煉。不過在日常教學當中,小學語文教師往往難以營造使學生敢于抒發出內心真實想法的情境。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日常備課階段仔細思考,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媒介等方式為學生營造特定的表達情境,這樣一來,學生的感覺器官將得到全面激發,其表達欲也將變得空前強烈。此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依托所營造的情境,為學生提供關鍵詞供其進行作文創作,這樣學生在情境的感染之下,能夠出爐優美的作文習作。
(六)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人類的想象力源自自身感性認識。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借助以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手段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就能使學生的想象力變得更加豐富。比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學生并不了解西沙群島,在他們的人生體驗中對于西沙群島可謂是知之甚少。于是,筆者便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西沙群島的圖片與影音資料,使學生獲得了直觀的體驗,最終保證了課堂教學效果。其實,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有著很大的區別,其中一大區別就是語文教學更重視學生的體驗和感受,更具個性化和獨特性。為了進一步彰顯這種個性化和獨特性,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以信息技術呈現不同的人文風貌,豐富學生的視聽與學習體驗,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結語
小學語文涵蓋的內容十分豐富,課程資源非常繁多,利用信息技術能夠進一步擴大課程資源,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應積極探究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語文教學的策略,從而使其更好地應用到教學中,夯實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任俊玲.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12).
[2]陳鶯慧.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與優化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14).
[3]楊秀麗.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26).
[4]吳玨.小學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優勢探析[J].讀寫算(教師版),2017(36).